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環境等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如遵守商業道德、保障生產安全和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環境、支持公益事業、保護弱勢群體等。可見,企業社會責任突破了“利潤是企業唯一經營目標”的傳統認識,強調從更宏大的視角來考察和規范企業經營行為,從而契合“社會”二字的本質。
扎根中國 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保護環境、節約資源、降低能耗,保障員工合法權益,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依法向社會、消費者及時、準確、公正披露企業相關信息……這是企業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邱麗新曾指出,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實實在在的案例引導跨國公司更加重視承擔社會責任,使公眾對跨國公司的認識更加理性、客觀,共同為構建中國和諧社會出一份力。
截至2007年,中國已累計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1萬余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7500億美元。全球500強企業已有480多家在中國投資設立企業和機構。外資企業在中國改革開放的良好環境中成長起來,已經成為活躍在中國社會和經濟舞臺上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外企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直接受益者,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者。實踐證明,外商投資企業不僅彌補了中國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而且在推動經濟增長、加速工業化的進度,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社會各界也希望更多的外商投資企業,更加重視履行社會責任,在發展過程中,更加注意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勞動者權益,參與公益事業,從而更深地扎根在中國,分享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收益。
投身慈善 百萬善款助學計劃
由百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與中國紅十字會共同發起的“百事明天”農民工子女助學計劃于2008年4月30日在北京市蒲公英中學(農民工子弟學校)正式啟動。這是目前國內由企業設立專項支持農民工子弟教育公益項目的首創。百事公司捐贈100萬元人民幣給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創立了這一全新教育資助計劃,將分步聚,分地區地為城市農民工子弟學校提供教育資助,并以此號召更多的社會力量關注城市中的農民工子女,為農民工子弟提供一個更好的教育,為他們提供更好的人生開端。
百事公司在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秉承一貫的發展理念,回報社會。“百事明天”就是其連續7年來資助中國婦聯組織并實施的“母親水窖”項目的同時,與中國紅十字會合作推出的另一個全國性的、長期的公益項目,是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新思路、新項目。
之所以稱為“百事明天”,是取意于“孩子是社會的明天,教育是為了孩子們的明天,希望農民工子女的明天一樣美好燦爛”。據悉,計劃旨在關注流動農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問題,從切實改善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成長環境開始,幫助流動農民工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幫助提高學校教育設施的水平。
百事國際集團中國區(飲料)總裁陸文凱表示,作為一家全球性的企業,百事公司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富有強烈的使命,這也是百事核心價值觀理念的具體體現,即努力在環境、社會和經濟等各個方面不斷改善周圍的世界。他認為,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跨國公司,開展并參與農民工子弟的教育至關重要。孩子是社會的未來,他希望通過百事的努力,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幫助提高學校教育設施的水平。和諧共贏全社會共同關注
中國有一種精神——團結,團結就是力量。在踐行社會責任,投身公益慈善方面,單單靠幾家企業的善舉是遠遠不夠的。在中國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外商投資企業,不僅要與中國經濟共同成長,更要與中國共同分擔社會責任。在談到這個問題時,陸文凱表示,百事公司致力于可持續發展,在中國發展的27年來,始終秉持著這樣的理念——植根中國和諧共贏。希望通過“百事明天”計劃資助在城市里的農民工子弟,改善他們教育環境和條件,讓這些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與其他孩子一樣共同成長進步。同時,百事公司愿成為一個杠桿,與政府,公益組織、教育專家,媒體等共同探討扶助農民工子弟教育的新模式,集合更多的愛心企業及社會力量,共同為孩子們托起一個希望的明天。
在此次啟動儀式上,北京市大興區教委副主任王春暉說:“今年的兩會報告再次強調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特別是要堅持教育的公益性。教育的公益化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需要廣泛動員各方面資源。‘百事明天’計劃,為企業參與和支持農民工子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鑒,成為跨國公司全面參與改善農民工子弟教育的積極探索者和先行者。”
我們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是一個既充滿活力又富于秩序的社會,它需要我們調動一切勞動、知識、管理、資本和技術的活力,發掘一切社會財富的源泉,調動企業擁有的資源優勢。因此,在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我們呼吁企業堅持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服務社會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