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畢業生在就業發展的角色轉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如何使大學生正確認知社會角色并有效實現角色轉換,以促使學生角色向職業角色的順利過度。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 就業指導 角色轉換
大學畢業生由學生角色到職業角色的轉換,在其一生經歷中占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調查發現,大學畢業生的角色轉移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事業的成功與失敗,如不能及時進行角色轉變,在工作中會遇到諸多困難,甚至會影響自己的成長與發展。幫助大學生掌握角色轉換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尋找有效途徑和方法盡快幫助畢業生適應新的角色,是高校畢業生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大學畢業生對社會角色的認知是實現角色轉換的前提
角色轉換,是指個體的人因社會任務和職業生涯的變遷,從一個角色進入另一個角色的過程,其根本的變化是社會權利和義務的變化。大學生學習期滿,獲得相應的證書,畢業離校,走向工作崗位,意味著學生角色的終結和新角色的開始。由于每個單位、每個工作崗位都有體現工作性質、特點的規章制度、操作程序和行為規范,因此,對新上崗的人員都有一定的業務和能力的考察,有一定的見習期。大學生應盡快完成角色轉換。大學畢業生完成角色轉換,意味著學生時代的結束,工作生涯的開始。
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履行著不同的社會義務,遵循著不同的社會規范,從而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對社會角色認識得越清晰越全面,才能順利的實現角色的轉換,越符合社會的期望。角色認識過程既是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社會的過程,也是通過自己所擔任的角色,讓他人和社會了解自己的過程。
大學生在角色轉換時,應對自己投入的角色有比較清晰地認識, 使之具有合理的地位,這樣有助于走上崗位時克服可能產生的情緒波動和心理障礙,從而很好掌握自己。客觀、公正地認識自己,認清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全面正確地了解自己,是自我角色認識的關鍵。在自我角色認識過程中,既要充分看到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也不要忽視和回避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要保持自我肯定與自我否定的有機統一和平衡,只有正確發地認識自己,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如果自我肯定強于自我否定,就可能妄自尊大,盛氣凌人,一旦工作中出現問題,就會找出種種理由為自己開脫,很少從自身找原因。如果自我否定強于自我肯定,就可能妄自菲薄,自卑低沉, 一旦工作中出現問題,就會哀聲嘆氣,自我責備。有的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點,甚至把自己偽裝起來,不懂裝懂,這種做法是很不可取的。大學畢業生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把握自己,才能找準發揮自己才能的最佳位置。
二、當前大學畢業生角色轉換存在的主要問題
大學畢業生角色轉換不是一帆風順的,當角色轉換遇到困難時,就會發生角色不適的問題。當角色不適出現后,大學生不能進入新的角色或不能退出原有角色時,就會陷入來自外部環境和自我內部的心理壓力及情感矛盾。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在角色轉換中容易產生以下的情緒和心理障礙。
1.對原有群體的依戀心理
在校大學生形成了以班級或宿舍為單位的一個相對穩定、互幫互助的群體,同學之間以這個群體為紐帶,共同學習和生活,構成了大學生的主要“社會關系”,在每一個將要畢業的大學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地表現出對這個群體的依賴和留戀。畢業以后,全新的社會環境和工作要求、以及原來形成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思維模式以及行為規范都遇到了新的問題。由此容易產生對校園生活的懷念,對學生角色的依戀。大學畢業生應盡量減少這一時期的持續性,用一種釋然的心態對待過去,把已往的成績化作一種積淀,這是對未來展望的基礎。
2.對社會現實的失望感
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社會現象,很容易引起大學畢業生的困惑,他們對于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缺乏深層次的理解。一些大學畢業生往往把未來生活理想化,對角色的期望值過高。一旦接觸現實,就容易產生一種失落感,出現情緒低落的現象,如不能及時從這種失望中擺脫出來,將會影響自己盡快進入新的角色。所以強調大學生一定在學生階段多做社會調查,盡可能多地熟悉社會、了解社會,縮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更好地使自己投入到工作中,更快做出成績。
3.自我認識不足導致的自我失重
高等學校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優秀人才的重任,也是企業干部隊伍的一個重要來源地。現實社會對大學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這在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中或多或少形成了“舍我其誰”的思維定勢。特別是涉世之初的大學畢業生,在行動中容易以“我”為中心,追求自我實現、追求個人價值,對單位安排的工作挑三撿四,小的事情看不上眼,不愿做,總想一夜成名、一鳴驚人,對自己的角色定位過高,只愿搞理論,搞管理,輕視實踐,放不下架子。而實際反映出來的問題常常是眼高手低,大事做不好,小事又不愿做,阻礙了自己很好地進入新的角色。而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對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委以重任,總需要一個考察培養、鍛煉實習的過程。這使有些大學畢業生覺得自己不被重視、領導不重用、同事不高看,產生失重感,影響了工作積極性。
4.工作過程中的浮躁心理
有些畢業生在角色轉換過程中,受到利益的驅使,遲遲不能或不愿進入角色,缺乏踏實的敬業精神。尤其在當前開放的人事制度下, 一些學生表現出“這山望著那山高”,為追求高薪,頻頻“跳槽”,結果既耽誤了自己,又損失了單位利益。
產生這些困惑和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大學畢業生角度轉換過程中自身的知識儲備與社會需求之間的不同程度錯位引起的。對于大學生來說,實現角色轉換就是完成自我與社會的融合狀態,它體現了大學畢業生既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又能客觀地認識社會;既能意識到自己的潛能,又能了解自己的潛能所要發揮的余地;既能自主地為社會服務,又能滿足自身的物質和精神需要。
三、大學畢業生應如何有效實現角色轉換
大學生在角色轉換過程中有些不適應是自然的,應對這一點有充分的認識,加強角色轉換意識,積極縮短適應期,而不應因此而造成職業心理障礙,失去信心。角色轉換的過程通常包括角色領悟、角色認知和角色實現三方面內容。學生角色向職業角色轉換的實現雖然表現上只是名詞的不同,近在咫尺,但卻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
1.踏入社會,學會獨立,做好角色定位
大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以后,要迅速地完成角色的轉變,認定自己在工作環境中的位置和所承擔的工作角色及該角色的性質、職責范圍和自己所承擔的義務,這是順利度過適應期的重要一步。社會與學校相比,生活環境、工作條件都有著很大的變化,難免使那些心存幻想,躊躇滿志的畢業生產生心理反差和強烈的沖突。在這個過程中要著重鍛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獨立生活能力以及應對挫折的能力,如果畢業生到新單位后還如同在學校一樣意識不到新角色與學生有什么不同,遲遲進不了角色,依然故我,我行我素,就會加大與新的社會角色的心理距離,造成對新環境與工作的嚴重不適應。
2.安心本職工作,甘于吃苦,虛心學習,在實踐中增長才干
安心本職工作是角色轉換的基礎。剛步入工作崗位的大學生,應盡快從大學生活的沉湎中解脫出來,盡快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許多大學生工作幾個月還靜不下心來,三心二意,不安心本職工作,這對角色轉換的實現是十分不利的。甘于吃苦是角色轉換的重要條件。只有甘于吃苦,才能很快適應工作,及時進入角色,順利實現角色轉換。
事實證明,一個人在學校學到的東西畢竟有限,大部分知識和能力仍需在工作實踐中學習、積累和鍛煉。一切有經驗的領導、師傅、技術人員和同事都是很好的教師,他們在崗位上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大學生只要放下架子,虛心學習,就能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就能逐漸完善自我,盡快實現角色轉換。要進入職業角色,還要開動腦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只有善于觀察才能發現問題,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努力解決問題,真正探索職業對象的內部結構,掌握第一手資料。也只有勤于思考,在工作中才會有自己的見解,逐步具備獨立開展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承擔角色責任。反之,放不下架子,自以為是,是很難學到真本領的,角色轉換也是很難完成的。
3.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加強協作意識
走上工作崗位后,人際交往能力的發揮是適應環境的關鍵。人際關系是工作中人與人之間必然發生的聯系或關系。人際關系如何對于工作至關重要。好的人際關系可以幫助你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好的人際關系則會使你萎靡不振,工作消極。
畢業生剛步入社會都有著較強的個性和極強的自尊心,給人的印象是活潑有余而熱情不足,表現在對待人際關系上往往孤芳自賞,放不下“請示”的架子去和周圍的同事、領導交流思想感情,不能熱心地去和他們交朋友。造成離群索居,孤軍作戰,使展現個人才能受到阻礙。
不善于與人交往,難以溝通,難免將自己封閉起來,以至帶來諸多煩惱與痛苦。因隔閡,個性得不到張揚,情緒低落,見別人熱熱鬧鬧地生活著,便產生“己不如人”的自卑感,由于種種心理障礙作怪,使得不少剛出校門的大學生感到“失望”、“失落”,徒有“滿腹經綸”,才華難得施展。
4.增強角色意識,促進角色轉換
社會好比是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位置。畢業生進入新單位后,應認清自己在工作環境中所承擔的工作角色以及這個角色的性質、職責范圍,弄清楚工作關系中上級賦予自己的職權和自己承擔的義務。如果角色意識淡漠,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該請示的擅作主張,該自己處理的事情不敢作主或推給上司、同事,勢必與新環境格格不入。
在當前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社會分配角色逐漸減少,職業流動越來越頻繁,職業流動是指勞動者在不同職業之間的變動,也是角色轉換的過程。合理的職業角色轉換不僅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也符合個人追求成就的愿望,但并不是所有的職業流動都是合理的。合理的職業流動能夠促進角色轉換,反之將使角色轉換發生障礙.因此選擇應當審慎,盲目的非科學的強迫性轉換,會對社會造成一定損失,對個人的角色適應也是不利的。
5.勇挑重擔,樂于奉獻
勇挑重擔,樂于奉獻,是完成角色轉換的重要體現。大學畢業生奔赴工作崗位后,應當從一開始就嚴格要求自己,樹立高度的主人翁意識和積極的奉獻精神。不計個人得失,努力承擔崗位責任,主動適應工作環境,以促使更好、更快地完成角色轉換。
總之,大學畢業生走向新的工作崗位,進入新的角色,應該樹立奮斗目標,確立努力的方向。在行動中要樂于奉獻,善于學習鉆研,勇于進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獲取同事的信賴、領導的贊譽、社會的認可,順利地完成從學生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參考文獻:
[1]婁國棟.大學生就業指導[M].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2002.
[2]肖來榮.論大學畢業生角色轉換[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1,(6).
[3]高淑俠.論大學畢業生社會角色轉變[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6,(2).
[4]劉蘋.大學畢業生實現角色轉換的有效方法[J].當代經濟,2006,(7).
[5]仇道濱,邵文濤.淺談大學畢業生的角色轉換[J].思想教育研究,1999,(2).
[6]王立波.社會轉型期不完全社會化的特殊表現[J].青年研究,2006,(5).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