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數學學科的特性與我國民辦二級學院學校生源素質整體較低,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等方面原因,導致了普遍的“學生難學、老師難教”的現象。本文在分析當前我國民辦二級學院數學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闡述了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并對我國民辦二級學院數學分層教學的模式與實施策略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民辦二級學院 數學教學 分層教學
一、我國民辦二級學院數學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造成入學學生的總體素質有所下降。在這其中,民辦二級學院學生的問題尤為突出。就數學課程而言,由于錄取分數相對較低,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出現“學生不學、老師難教”的現象,教學質量與效果很難得到保證。其次,教學一律是按照全國統一教學大綱統一要求和統編教材的同一進度進行,必然造成有些學生“吃不飽”,有些學生“吃不了”,不能滿足學生主動發展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的需要,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如何在不降低教學要求的情況下,進行數學教學改革, 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也是擺在我們民辦二級學院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
二、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1.分層教學的定義
分層教學是指教師在尊重學生學習主體性及認知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知識水平(知識水平、學習態度等)、具體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的可能性,根據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差異性,而把一個班級或幾個班級中的學生按其原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分成若干層次,提出相應的教學要求,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并采取相應的激勵機制,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優的發展,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實現“利用個體差異,促進全體發展”的目的。
2.分層教學的內涵
分層教學思想的出現源于教學活動中受教育者的差異性。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講的就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要求要因人而異,他還提出要知人,即了解學生個性的差異,只有知人,才能有效地施教。分層教學理念的核心是:學生是有差異的,差異是一種可供開發和利用的教育資源,教學必須適應學生的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應得到充分的自主發展。從現實角度考慮,就是要使“解決教學要求的整齊劃一性與學生實際學習可能的差異性之間矛盾”成為一種策略,一種有助于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被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可的教學策略。
三、實行數學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1.傳統教學模式不適應現代教學要求
傳統數學教育是單純知識傳授,它的特征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現有知識范圍內學會模仿,應付考試。從人的發展看,沒有個性就沒創造性。每個學生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個性。而且由于各自智力、原有知識水平和認知方式的差異,其學習情況必然千差萬別,不僅同一個年級的學生是這樣,就是同一個班的學生也相去甚遠,一個班同學雖然都同樣坐在教室里聽課,每天做同樣的練習,表面上接受著同等教育,但是,他們并沒有得到適合于他們各個體的教育。
2.數學難學是必需分層教學的主觀外因
數學是一門側重于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學科,高度抽象化、概括化和形式化的數學符號語言常常令不少學生“看得見,分不清,理還亂”?;趯W科的特點,數學課的教學相對于其它學科的教學缺乏生動,還有它的科學性、系統勝和嚴密的邏輯推理性大都容不得半點的感情色彩。而目前我國二級學院教師在上課時,普遍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往往顯得墨守陳規,導致教學活動處理不當,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數學課枯燥無味,心理上產生畏難情緒,直至厭學。
3.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必需分層教學的客觀內因
學生的差異可從兩方面理解:一是個體內的差異;二是個體間的差異。個體內的差異是指個人素質結構上的差異,如一個人所具有的各種能力、興趣等的不平衡,表現在各門學科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上。首先,學生的性格差異是由他們的遺傳因素及所處的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不同造成的。氣質類型不同的學生顯示出個別差異,教師需要花費不同精力和時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引導他們學習數學。其次,在興趣上的差異表現也有不同。在指向性上,學生中有的喜歡代數,有的喜歡幾何,有的喜歡計算,有的喜歡證明,有的喜歡理論,有的喜歡實踐。在廣度上,興趣面有的寬,有的窄。在穩定性上,有的持久,有的遇困難就退、往往影響成績。在效能上,有的積極鉆研,有的滿足于平時課本內容。
四、民辦二級學院數學分層教學的模式與策略
1.數學分層教學模式
從當前已有的分層教學模式來看主要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分類,根據分層實施的對象可分:學生主體分層、教學過程分層。其主要特點是學生之間的教學要求及實施方式有較大的差別,且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其實施環節的不同來劃分分層。第二種分類,根據分層教學的組織形式可分為走班分層式、班內隱性分層式、定向培養目標分層式、能力目標分層監測式。其主要特點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進行分類和分層教學。第三種分類,根據分層的表現形式分為:隱性分層和顯性分層。隱性指學生間往往只有組的差別而沒有類的差別,顯性指學生間的差別是明顯可識別的。第四種分類,根據分層的運動形式分為起始分層、中途分層、班內分層、年級內分層。
2.數學分層教學實施策略
由于“學校分類”、“年級分班”實施以后比較穩定,所以,我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難于操作的“班內分層”教學上。根據我國民辦二級學院數學課程的要求,結合學生數學學習的實際,可將數學分層教學分為:目標導向、分層研學、點撥提高、精練拓展、反饋評價五個環節。
(1)目標導向。目標導向主要體現在教學目標分層上,它要求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必須采取與學生學習水平相適應的分層施教方法,以適應學生認知水平上的差異。為此,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將其分成A(代表優生)、B(代表中等生)、C(代表學困生)三個層次,并根據他們數學學習的一般可能性,在課堂教學中提出適合各類型的學生較為長期的目標,充分發揮目標的導向與激勵作用。
(2)分層研學。學生依據教學目標進行分層研學,這既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途徑。學生在研學前,教師應提出研學的具體要求及方法,或提示并設計思考題,為學生創設分層研學的學習環境。教師在學生分層研學過程中可作指導,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其自身的學習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3)點撥提高。教師講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具體體現。教師應在分層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他發展的學習機會,以期達到教學目標。教師進行點撥講授時,要做到講到精要,講出精華。要善于啟發、誘導,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引導和幫助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其演變和發展規律,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4)精練拓展。教師要重視分層訓練對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為學生提供多層次的習題供學生選擇,規定學生必須完成的數量。在分層訓練時,教師應有目的地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選擇練習內容,分層遞進,以達到鞏固原有知識、拓展新知識的目的。
(5)反饋評價。反饋評價是提高學習質量的有效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反饋評價工作,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真正將過程評價、動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使評價得出的結論能客觀公正地反應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的同時,也能為教師改進教學工作提供方向。
五、結語
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工作的永恒主題,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長期任務, 任何一個既定目標的實現, 都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因此,面對公有民辦二級學院這樣的新事物,我們應當根據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及時研究新情況,不斷解決新問題,才能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參考文獻:
[1]楊文堯.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分層教學的幾種嘗試[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23).
[2]孫建國.課堂差異分層教學策略[N].中國教育報.
[3]張學輝.建構主義指導下的數學學習環境設計.浙江師范大學學報[J].2002,10.
[4]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