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信息類專業如何迎戰IT就業“寒流”,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這是眾多高校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從輔導員學生工作的角度出發,對IT類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結合工作實際探討了提高IT類畢業生就業率的一些工作體會。
[關鍵詞]IT專業 畢業生 就業指導 輔導員工作
目前,高校IT類專業的設點數和在校生數都位居全國各專業之首。隨著IT相關專業畢業生人數的急劇增加,IT類專業的就業優勢不斷消失,就業率不斷下滑。尤其是對一些屬于非重點院校的地方大學IT類專業來說,如何迎戰IT就業“寒流”,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呢?作者根據多年在高校負責IT類專業大學生就業的實際經歷,對該類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心理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對學生就業工作提出有益的指導。
一、 IT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第一,畢業生就業期望值不符合實際要求。對于IT專業的畢業生來說,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難,問題在于很多畢業生的期望值脫離了社會的需求和現實的可能。據《IT咨訊導刊》雜志的一個調查報道指出:目前,畢業生的首選仍然在大城市,占被調查學生的72%。同時,畢業生的擇業很多集中在相對比較大的企業,目標過于集中。而縣城以下的地方急缺IT類人才,這里是大量畢業生可以發揮其特長的地方,可是畢業生根本不愿意去。
第二,部分高校專業課程的設置不適應發展需要。由于IT專業知識的更新速度快,要求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要跟得上知識的更新和社會的需求。可現實中很多院校由于教育體制和教學質量、教育經費等問題,課程設置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這樣培養出的學生的競爭能力就相對較差,從而導致社會對IT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愈來愈趨向名牌大學或者名牌高職院校,造成其他普通院校的就業率逐年降低。
第三,部分畢業生就業心理有問題。前幾年由于IT專業的畢業生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態勢,因而畢業生對IT行業人才供需趨于平衡或飽和的走勢缺乏應有的認識,導致IT專業的學生緊迫感和憂患意識不強,心理價位過高。部分學生有業不就,有約不簽,長期的等待、觀望,試圖找到更好的工作,使就業率遲遲達不到理想水平。
第四,理工科學生的人文素質偏低。許多IT專業的學生應變能力不強,缺乏協調和溝通能力,文字和口頭表達不流暢,甚至不會寫簡歷,投出的簡歷大多石沉大海。他們也不會包裝自己,有些學生在面試過程中屢遭失敗,有的學生甚至到5、6個公司去面試都沒有被錄用,這部分畢業生就業的戰線拉的過長、過緩,簽約率一直處在低谷。
第五,考取研究生比例太低。IT專業的學生大多數不愿意報考研究生。以某大學計算機專業01級為例,在校生共有265名,只有32名報名參加考研的,只占畢業生總數的12%,考取率僅占畢業生總數的4%,特別是05年沒有考取研究生的畢業生又延續到06年報考,這部分畢業生在一年的時間里即不就業,又不能保證考取研究生,給就業帶來無形的壓力。
第六,畢業生在校求學期間專業知識積累不夠。很多老師教師都會有這樣一個感受,就是大部分的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學習目標不明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的極大豐富,學生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富足的環境里,安逸的校園生活導致他們缺乏競爭意識,不能夠居安思危,在學習上的時間花得太少,導致畢業后專業知識的缺乏。
二、IT類畢業生就業難的解決對策
結合我校(廣東海洋大學)學生就業工作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解決信息類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應主要考慮以下幾個關鍵方面。
1.創新學生工作,應對就業挑戰。針對信息類專業的特點,輔導員老師可以通過和往屆畢業生建立就業網絡來溝通就業信息。同時,建立按專業劃分的就業宣傳網站,通過網站來推薦優秀畢業生,發布就業信息。組織舉辦模擬招聘會培養學生應變能力、競爭意識、務實態度。針對信息類專業部分學生迷戀網絡、沉溺于計算機游戲等不良行為,可以在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開展專項治理,建設優良學風。針對畢業生中存在的就業違約現象,學生工作加強誠信和法律教育,嚴格就業協議管理。
2.學校應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力度。學生就業指導要由“一次性指導”轉向大學期間“全程指導”,由“全員指導”轉向“專業設計”,逐步實現長期化、系列化、專業化。針對信息類畢業生的整體情況,制定針對該類畢業生就業的專業方案。針對IT類畢業生中普遍存在著的從眾心理、攀比心理、等待心理、消極就業等現象,輔導員老師要加強引導,鼓勵學生主動擇業,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各種就業安排。此外,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還要強化學生的危機和憂患意識教育,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先就業再擇業,鼓勵和提倡學生自主刨業。把就業教育貫穿大學四年的始終,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規劃學生的職業生涯,設置與就業有關的選修課,開設各種各樣的就業知識講座,特別是信息專業學科介紹、市場需求指南和幾年以后的就業趨向,不斷調試學生適應市場的程度。
3.學校應及時更改專業課程設置,以適應發展需要。由于IT產業的技術更新呈加速度發展趨勢,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不斷更新該類專業的教學計劃和課程安排,以適應IT產業的技術更新對畢業生的技術要求。
4.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對信息類專業來說,要加強數學、英語教學,強化核心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環境。鼓勵學生選修管理、財經等專業的課程。培養研究型、復合型、應用型等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學生工作經費中可以考慮拿出一部分設立專項經費,每學期都開展專業技能、設計創作等學科競賽,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還要格外重視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例如,我校軟件工程裝業實行的導師制,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的一個重要舉措。每個導師都要承包學生的學業、就業等系統工程,從大學一年級即開始就在導師的指導下擬定成才計劃為就業做好準備,保障學生能夠正常和順利的完成學業。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IT類專業學生就業問題的核心在于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計劃是否適應快速發展的IT產業,對人才的創新能力和專業素質的社會需求。從這個角度看,高校作為教育機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此外,加強和改善畢業生就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學生為本,關鍵是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責任落實,要特別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我們不僅要培養專業技能好的學生,更要培養復合型人才,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激烈競爭的就業市場上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李曉明.關于“計算機教育”的情況與幾點認識[J].計算機教育論壇,2006(1):23-24.
[2]馬潤成.計算機專業大學生供需現狀、就業形勢和工作對策[J].計算機教育,2005(10):42-45.
(作者單位:廣東海洋大學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