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吸引外資是利用全球各種資源的重要載體,中國作為吸引外資的大國,保護外商投資的法律制度也日益完善。但是,中國在吸收外資方面的地位正逐步下降,與我國利用外資促進國內經濟發展的根本經濟政策不符。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吸引外資的現狀,提出增強中國吸引外資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吸引外資 知識產權 外資企業
一、中國吸引外資的歷史和現狀
引進外資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內容,外資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推動因素。
我國的外資引進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開創階段,從1979年至1982年;1983年至1986年是調整與發展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是從1987年至1991年,是高速增長階段;1992年以后我國的外資引進就進入了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第四階段。雖說我國在利用外資方面還存在著不足,比如利用外資項目的規模小、技術含量低、外資的投向結構不合理等,但是,中國還是吸引了大量的外資。在2001年和2002年,中國吸收的FDI(外國直接投資)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11.5%和12.6%,2003年吸收的535.05億美元的外資水平位居全球第一,2004年創出606億美元的新高,約占世界總量的9.8%。2006年,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全口徑)數據: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1485家,同比下降5.7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94.68億美元,同比下降4.06%。其中:全國金融領域(銀行、保險、證券)新批設立中外合資銀行、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12家,同比下降33.3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4.47億美元,同比下降46.64%。
2007年10月16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了《2007年世界投資報告——跨國公司、采掘業與發展》。報告指出, 2006年,中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695億美元,比2005年的724億美元下降了4%,在全球接受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和地區排名中由第三位下降至第五位。從該報告看來,我國在吸引外資的地位趨于下降。
二、中國吸引外資地位下降的原因
一般來說,對FDI(外國直接投資)的吸引力主要包括以下因素:一是市場潛力因素,一個潛在巨大的市場對吸引外資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政局和法律因素。政局不穩定直接影響投資的安全性,而法律不健全又使投資者的權益將得不到有效保護,可以說上述因素是決定外資是否投資的兩個基本條件。三是要素稟賦等比較優勢因素,包括勞動力、資源稟賦等。從發展規律來看,這些因素對吸引外資的重要性正在逐步下降。四是成本和激勵因素,包括地理優勢節約運輸成本,或是當地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中國吸引外資地位的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的稅法頒布后將減少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
為了吸引其他國家的經濟資源流入本國,近20年來,各國先后調整法律制度,實施特別政策,而給予稅收優惠即是各國普遍采取的一種應對措施。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在我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之下,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個以地區傾斜為主,輔之以產業傾斜,交錯使用降低稅率、定期減免稅和再投資退稅等多重優惠手段的涉外稅收優惠體系。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也確實給我國帶來了一定的吸引外資的優勢,但是大量的稅收優惠措施的存在,存在著不少的負面效應。我國將根據經濟情況的變化頒布新的企業所得稅法,要減少甚至消除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之間不公平的稅負問題。雖說稅收優惠并不是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最有效方法,但減少了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畢竟會影響到部分外資的進入。外資企業的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2007年3月16日我國通過了《企業所得稅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在我國的內外資企業實行統一的企業所得稅率。新的稅法頒布后將減少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是我國吸引外資地位下降的一個因素.
2.設置“環保門檻”后,部分外資企業將會逐漸退出中國市場
外資為中國帶來資金和技術的同時,一些乘機進入中國的高能耗、高污染項目,也給中國的資源和環境帶來沉重負擔。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產業由于國內嚴格的環境標準和高昂的環保費用無法立足,紛紛將這些產業轉移到中國內地,對我國的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或者以資源再生利用為名將危險廢物運至我國境內。隨著中國資源與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中國引進外資的方式和策略正逐步改變,原來在我國進行投資設廠的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將被迫關、停、閉,這些技術含量低、污染超標的外資企業對中國的投資額會減少。
3.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不足
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強弱對于吸引外資有著及其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于涉及到技術轉讓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因此,一國保護知識產權的力度是外商投資的時候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我國于現行的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主要是《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形成了我國保護知識產權的較為完備的法律體系。但是,因為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時間較短,立法和執法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對吸引外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例如,我國法律規定的賠償額較?。粦土P力度很小,使得一些侵犯外商投資者的行為屢禁不止;我國知識產權的執法水平和力量有限。根據美國知識產權報告顯示,由于執行力度不夠造成的侵權比例超過90%,對注冊的版權資料的盜版行為給美國造成的損失每年估計超過18億美元。
三、中國吸引外資的對策
1.針對國家新的稅法的對策
稅負的輕重確實也是影響外商投資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外商是否到一國去投資,要看這個國家的整體投資環境,并不會只看稅負是輕是重、稅收優惠是多是少。現行稅法對外資仍然有吸引力,主要體現在:一是企業所得稅的稅率降低至25%;二是對現有的外資企業給予過渡期的照顧;三是外資若進入我國鼓勵發展的產業或區域,將享受到力度更大的政策優惠。所以,在現行稅法之下,我國應當將吸引外資的重點轉移到建設穩定的、合理的產業政策上。所以,可以預見,隨著中國新稅法的實施,我國吸引外資的能力也會逐漸恢復。為了減輕稅收優惠減少對外資的吸引力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國應該積極考慮其合理化,同時進行外資結構的優化,提高我國的外資利用水平。
2.針對“環保門檻”的對策
雖然提高了外資進入我國的“環保門檻”,有部分不符合環境保護的企業會退出我國市場或者減少對我國的投資,但是,我國絕對不能再用環境來換取一時經濟的發展了。我國應在學習歐美等發達國家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學習國外環保產業發展政策與環境標準,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政策,在環境問題上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制定嚴格的環保法律制度,引入市場機制,積極吸引外資,加大環??萍纪度?,推動環??萍技爱a業的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3.針對我國知識產權在立法和執法方面的不足,為了提高我國吸引外資的能力,我國應當從立法和執法兩個方面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立法方面,針對我國法律體系中的缺陷的部分,健全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尤其要提高知識產權的賠償金額,提高侵權的成本,加大懲罰力度。執法方面,首先要加強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和公眾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強執法部門的溝通,充分利用行政、刑事和民事三種執法機制,真正作到“執法必嚴”,使侵權行為不能立足。
我們處在全球化的時代,吸引外資不僅給我國帶來了強大的發展機遇,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都在進一步推進投資自由化,改善投資環境。我國應有針對性的改善本國的投資環境,,以提高我國吸引外資的地位。
參考文獻:
[1]王國中.引進外資與環境保護.國際經貿,2003,(17).
[2]郭永芳.我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商業研究,2000,(8):48-49.
[3]商務部辦公廳關于2007年全國吸收外商投資工作指導性意見.
[4]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課題組的課題報告.稅收優惠政策的調整有利于提高外資利用水平.
[5] 張西克.中國涉外稅收優惠政策研究.第四界兩岸產業發展與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
[6] 聶平香.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外資.國際經濟與合作,2005.
(作者系武漢大學國際法2006級博士研究生,單位為私立華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