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促進學習者自主性是近20年來外語教學界的熱門話題。本文簡要介紹LQAM教學模式、其理論依據和指導思想,以及如何實施LQAM教學模式,使其有效發揮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
[關鍵詞]LQAM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 學習研究
一、引言
外語教學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其成功與否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作為學習實踐主體的學習者能否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即學習者能否進行自主學習。因此,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習者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一詞受到外語教學工作者及研究者的關注。Little (1990, 7)認為,“學習者自主性主要是指學習者對于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的一種心理反應”。它以具有分析語境、明辨是非、做出決定和獨立活動的能力而體現在各種行為之中。根據 Holec(1981)的觀點,學習者自主學習是自我負責管理語言學習的能力,即學習者能夠自己決定學習目標,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技巧,監控學習過程及自我評估學習效果等。
從學者們對自主性學習的界定,我們可以看出培養學習者的自主性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培養學習者主動式學習態度,即語言學習的自主意識。
(2)培養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責任心。
(3)培養創造式和探索式的學習行為,幫助學生明確外語學習目的。
(4)培養學生的合作式學習方式。
為此,遼寧醫學院外語教研部提出了LQAM教學改革方案,針對這四個方面,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
二、LQAM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LQAM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中心(learner-centered),以問題為引導(question-guided),課堂活動為主軸(activity-oriented)和以多媒體教學為輔助(multimedia-assisted)的教學框架。LQAM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主動式學習態度,合作式學習方式,創造式和探索式的學習行為為指導思想。
1.尊重學生的個體需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對語言的學習抱有不同信念和態度(Nunan, 1988)。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我觀念和情感因素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語言教學應注重真正意義上的交際,尊重和重視學習者,并給予學習者一定的決策權力。
2.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當學習者有機會同他人在學習任務方面互相影響及彼此協作時,能夠增強學習的效能。在互動及協作的教學情境中,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反思自己的思維,這就導致了更高層次的認知、社會交往和道德發展,也強化了每個人的自尊自信。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技能。因此,語言學習的任務就應該是盡量給學生提供機會,運用原有知識大膽使用語言進行交際,合作學習。
3.培養知識建構的能力。成功的學習者能夠將新信息與現有的知識以有意義的方式聯系起來。隨著學習者不斷地將新信息與自身的經驗和現有的知識聯系起來,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也在發生著變化。這種聯系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例如,對現有的知識技能進行添加、修改和重組。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能學科,要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傳授知識的層面上。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使用學習策略,來幫助學習者獲得與整合知識,培養創造式和探索式的學習行為。
三、LQAM教學模式的實施
1.以學生為中心。英語教學要把學生放在中心的位置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對其進行需求分析,幫助學生認真思考學習目的,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和需要掌握的技能,從而選擇學習內容,確定短期和長期的學習任務。
“分級教學”就是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開展的教學活動。目前大學生入學后就按專業統一分班進行外語教學而不考慮他們外語水平差異,這既使起點好的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也使起點差的學生疲于應付。設計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的教學計劃,使英語能力較弱的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迅速提高英語水平。
2.以問題為引導。我國的學生大多受傳統教學影響,在課堂里,學生總是恢復傳統的角色,難以擺脫對教師的依賴。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提問是有效的途徑。
提問可以激勵學生參與,激發學生回憶,用記憶中的知識討論眼前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的需要設計相關的問題,使用正確的提問策略,控制學生學習行為、激發興趣、參與課堂活動。
3.以課堂活動為主軸。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用句型、控制性練習等來操練學生語言使用的正確性,而LQAM教學模式強調把語法和詞匯的學習放在交際情景中練習,強調語言的流暢性及得體性。因此,在LQAM教學框架下,教師更多的利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任務型教學,解決問題等活動引導學生互動交際。
在課堂活動的參與中,學生不再單純地依賴教師,而是與活動組的成員一起交流、協作、合作、共同解決問題,而交流、協作和合作都是促進學習者自主性的重要因素,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動機。
4.以多媒體輔助教學。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語言教學活動的擴展和深化,電視、錄像、電腦、光盤技術和網絡等高科技技術為外語學習提供了非常方便快捷的途徑?,F在的資源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網絡本身具有開放性、即時性、多樣性、交互性等優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對電腦的熱情與積極性,鼓勵學生自己上網找資料,參與教學內容的討論。組織學生網上閱讀,利用網上資源進行課題研究并進行交流。同時,語音實驗室的數字版網絡語音室也為學生提供了更感性的材料,創造生動的語言學習環境,增大了學生英語聽說能力訓練的密度,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聽說機會,從而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四、總結
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是大學外語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強調的是教而不是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成為注意力的中心,運用傳統的語法翻譯法,仔細的講解課文,試圖把所有的語言知識塞進學生的大腦,而不顧及學生的感受和反應。學生被當成了一個無知的聽眾,被動地等著老師對他們進行填塞。LQAM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它以人本主義思想為出發點,把現行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改革成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既要關注教法,又要關注學法,注重多種教育方式的綜合運用,重視學生主體性,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LQAM教學模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極大的效果,但在獲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存在的問題。LQAM教學模式下也極有可能會出現如下的問題:學生有時會因為工作量大而感到學習緊張;學生收集的資料不充分而影響課堂討論。這時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主學習中的督促指導作用,加強與學生情感上的溝通,及時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予以疏導,并不斷鼓勵學生。
參考文獻:
[1]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NJ: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87.
[2]Dam.Learner Autonomy: From Theory to Classroom Practice [M].Dublin: Authentik,1995.
[3]Little D.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M].Dublin:Authentik,1991.
[4]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5]藍昌勤,董潔.對培養我國外語學習者學習自主性的思考[J].外語界,2004,(4).
[6]李明.淺談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習者自主性[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1.
[7]魏玉燕.促進學習者自主性:外語教學新概念[J].外語屆,2002.
(作者單位:遼寧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