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如何在45分鐘的教學中,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手段與措施來加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課堂45分種 創新能力 培養方法
楊振寧先生指出:“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個人的能力和創造性都得到最充分的開發。求學的目的,不應只是求學問,而應該培養有知識、能獨立思考的人。”所以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要在建立學生知識基礎的過程中強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我們轉變原來的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目標、變革教學方法與手段,處理好創造能力培養與知識基礎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掌握現成基本知識的前提下著重探索未知領域,鼓勵尋找新的思路,建立良好的合作學習機制,強化學生的創造品質的養成。在課堂教學中也就必須體現創新教學觀,明確它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在45分鐘的教學。如何利用45分鐘時間,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科學的教育思想和創新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每個教師值得認真對待和探討的問題。
平時,我們教師在閑聊時,總感覺現在的課難上,枯操乏味,沒有新意。課余,我們跟學生交談時,絕大部分學生感覺老師講課平淡,學習太難,無興趣,最后上課不聽,隨之而來是睡覺、講話、看書、做小動作等與學習無關的事。針對這些,談談自己如何在45分鐘課堂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些做法,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探討。目的只有一個,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精深組織45分鐘的教學內容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
熟讀教材,理解教材,取舍教材,靈活結合教材,注重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運用教材解決實際問題。要備好本節課要解決實際問題的案例,特別值得重視的是每節課中要備好安全教育、職業道德、職業思想、實習就業思想等德育內容,這些內容學生往往都喜歡聽,可激發課堂氣氛,調整學生聽課情緒,提高學生聽課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進行課程綜合設計時,教師要充分挖掘培養與訓練創新能力方面的內容,提出恰當的綜合設計課題,這些課題應滿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適當難度;二要在教和學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養與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綜合設計中要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獲取知識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習慣??傊媒虒W中的創造教育的因素,大膽地讓學生自由發揮,挖掘其潛在的創造因子。依據教材改革課堂結構,優化教學設計,以先進理論來展現全新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創造思維與個性長足進步,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素質的提高。
二、合理科學的安排45分鐘時間是培養創新能力的保證
講課前,對你本節內容要做一個科學的統籌的安排,要能實現教學目標,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時間容量與重、難點要體現正態曲線的分布,重中輕兩頭。切不可重前輕后和輕前重后,有些教師引入部分時間占用很長,結果匆忙的收場,或者完不成本節內容,或者對重點匆匆帶過,有些教師對上、下節內容沒有很好的銜接,即沒有引入,忽視知識點和重難點的落實,結果后面的時間留得很多,使得老師無事可做,學生也無事可做。
三、充分利用上課間的前15分鐘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有效時刻
從課堂結構分析,老師講課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導入新課、講授新課、練習鞏固、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學生在學習環節上一般包括預習、聽課、復習、做作業和練習。具體地說,在上課前,可用“形象控制法”,其基本要領是,端正坐姿,閉目靜思,開始時腦海中可以浮現一些輕松的形象,然后把精神調整到最佳狀態,利用這段時間將課中需要識記的內容進行立體浮現,以便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自己能理清思路,便捷記憶。課上的前15分鐘是學生思維的興奮期,學生應該集中精神,以求做到緊跟老師講課思路,弄通弄懂。老師講授新課的時間一般也按排在前15分鐘。15分鐘之后,學生開始進入思維抑制期,此時應該注意讓自己的思維重新興奮起來。
四、妙用課后十分鐘的小結與練習是激發創新思維的重要階段
人的信息加工與記憶階段分為瞬間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在鞏固新課、做練習時,應集中精力聽老師對題的指導。課堂小結時在腦中回憶,再現老師所授新課的內容,加深記憶和理解?;丶液髴J真完成作業,鞏固所學知識。遺忘曲線定律認為,遺忘進程不均衡,具有先快后慢的特點,同學們在復習或背誦時,一開始應反復識記,而后可減少識記的次數或拖長間隔的時間,遵循“再認”——“回憶”——“聯想”的規律,或是提綱式記憶法,掌握所學知識。
五、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手段
上課時,根據學生的聽課效果,隨時調整教學方法。每傳授一個知識點,要當場檢測學生的聽課效果,如果一種教與學的方法不佳,就要臨場應變,及時更換教法與學法。應用基本問題的探索式和協作式等學習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用通俗易懂的內容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誘導學生提出問題,利用它們刺激學習活動,激發學習興趣。由于學習問題在真實情景中展開,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大部分學生通過一步一個臺階的不斷進步,取得成功,獲得學習的內在滿足。對我們的學生,老師講得精而簡練,學生練得多,做到講中練,練中講,講練結合。
六、有效的選擇教學藝術是激發創新細胞的添加劑
在講課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藝術。如板書的設計、字體的選擇、語言的描述、面部表情的變化、手勢的運用、身體在教室的活動區域以及教師的服飾、臉部的化妝、粉筆的色彩……等各種講課藝術的巧妙運用,可以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引起無注意的記憶,調整課堂氣氛。
七、充分利用教學工具是培養創新能力的載體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和創新欲望不同,在教學中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系,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并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問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盡可能借用多種教學工具;特別是現有的教學工具,充分挖掘與教學有關的各種器材、模型、實物、實例、圖片、報紙等。拓寬學生視野,改善教學手段。
八、重視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動力
在45分鐘的教學活動中,恰到好處的插入德育思想內容。要盡可能收集、挖掘、整理德育方面內容,如安全方面、時事政治、新聞報道,有關寓言、富有哲理的笑話、創業思想、職業道德、學生實習就業的動態、當地產業發展趨勢、優秀成功畢業生的事例等等,每個教師平時只要多留心、多觀察、多看、多聽,這方面肯定有素材的。學生對這些也很喜歡聽,這些內容是學生聽課的興奮劑,教師講課的調味品。
總之,向45分鐘要效益,要質量,是師生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在45分鐘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有效的途徑,只有培養起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使學生具有較高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并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作者單位:浙江臨海市高級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