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能力已經被公認為繼聽、說、讀、寫、譯等語言能力之后的又一必要組成部分,但現實中的文化教學實施得并不理想。為了使文化教學不至于成為一紙空談,本文從教學思想,文化素養,考核機構三方面探討培養學生的文化能力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英語教學 文化能力 文化教學
文化能力,是指學生對所學語言中蘊含的文化信息的掌握及在此基礎之上形成的靈活處理文化差異的能力。對于英語教學來說,培養學生的文化能力已經被公認為繼聽、說、讀、寫、譯等語言能力之后的又一必要組成部分。只注重學生對詞匯、語法、語音等基本語言知識的掌握而忽視學生文化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思想已經被大多數的英語教師所摒棄,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文化教學又是怎樣貫徹執行的呢?
據張友平稱,現實中的文化教學實施得并不理想。“多數教師仍以輸入語言知識為主,文化教學尚未被真正重視。”(2003,41)相應地,學生們的文化能力培養并沒有被放到和語言能力同等重要的地位,反而是處于一種可有可無、附屬次要的地位。主要表現為:教學時間分配上,多數老師認為英語教學本身就課時少,任務重,不可能給文化教學安排太多的時間,所以現實中的文化教學是有時間就多教,沒時間就少教甚至不教;教學內容上,文化教學并不象語言本體知識教學那樣系統性、規范化,沒有一定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作指導,對文化點的選擇全憑教師本人的興趣決定;文化知識及能力的考核上,大多數考試都很少涉及這方面的考題。
從以上幾方面可知,文化教學確實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大多數英語教學的現狀是:“文化教學”仍只停留在人們腦海中的概念層次,仍只是一種理論思想,并沒有和教學實踐真正結合起來。這種現狀直接導致了學生們普遍文化能力較差。發音正確,能掌握一定量的詞匯,造出來的句子也無語法上的毛病,有相當的聽、說、讀、寫、譯能力,但就是不能靈活地使用英語,得體和有效地表達思想,從而進行交際。
為了使文化教學不至于成為一紙空談,同時使學生們的文化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都能得到切實提高,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必須改變自身的傳統觀念,更新教育理念,采取恰當的措施和方法組織實施文化教學。
首先,思想是行動的指南。現實中,大多數教師只注重語言知識本身的傳授而較少涉及文化知識,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思想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轉變。長期以來,大家習慣于領讀單詞,糾正發音,講解生詞,分析句子成分,翻譯課文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雖然心里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文化教學這個新的概念,但長久形成的教學模式卻無法輕易改變,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會不自覺地把文化因素排斥于教學內容之外,把它看成是有無均可的完整教學過程的附加物。針對這種現象,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從根本上改變英語教師的“文化教學觀”。第一,讓他們認識到語言與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如果硬要在教學中把二者割裂開來,只教其一的話,那只能獲得學生的片面發展,結果只能是學生的語言技能提高,而文化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原地不動,這與我們的教學目的即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所學語言進行有效交際是相違背的。第二,必須讓教師意識到沒有文化教學的語言教學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語言能夠反應文化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語言的文化屬性是其一個特別重要的屬性。只教語言的語音、詞匯、語法因素而忽略其文化因素,只會使語言教學變得不完整。第三,教師必須深刻地認識到文化錯誤的嚴重性。文化差異對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有直接的影響。在跨文化交際中,語音、語法、用詞方面的錯誤往往容易被諒解,但違反文化規則、語用規則的錯誤卻被認為是不懂禮貌,甚至會引起反感,造成所謂的culture shock,嚴重阻礙交際。總之,只有教師真正地理解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并把其切實體現到教學過程中,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加以改變,文化教學就不會再成為紙上談兵。
其次,英語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第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通訊手段使人們之間的接觸越來越頻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流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目的,這就要求老師不僅有深厚的語言功底,更得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渠道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加深自己對中西文化差異的了解。第二,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培養自己的文化意識,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在平時的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概括、歸納一些中西文化差異,如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對英漢兩種語言中有不同文化內涵的詞匯進行收集、整理,對中英兩個民族的不同價值觀念、思維模式、以及風俗習慣等進行積累。總之,教師先要從自己做起,增強文化意識,培養對文化的洞察力,理解力,然后,才能自然而然地把這些文化知識灌輸到原有的教學內容中去。
最后,要想真正把文化教學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切實有效地加強學生們的文化能力培養,考試這根指揮棒必須被利用好。現實中,幾乎所有的考試中都很少有文化考點,這恐怕是好多老師不把文化知識傳授和文化能力培養列入教學內容中的一個最主要原因。在當今應試教育的片面引導下,許多教師都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的不教。所以,要想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對文化教學的重視,必須在試題中增加有關文化方面的檢測內容。具體說來,可以有多種題型供選擇,如選擇題:
…Your coat is very beautiful.
…
A.No, not at all. B. Thank you.
C. No, it’s just a very ordinary coat. D. Nothing beautiful.
再如,翻譯:My father came home dog tired last night.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社會文化能力培養,以上三方面是最基本的要求。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必須在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底上,努力提高文化素養,以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培養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
參考文獻:
[1]崔校平.英語教學與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A].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2]王福祥,吳漢櫻.文化與語言[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3]張友平.對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再認識[J].外語界,2003,(3).
(作者單位:河北張家口教育學院宣化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