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信息技術以其信息多、容量大成為現代教學手段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闡述了網絡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方面的必要性、特點、好處、及弊端。
[關鍵詞]網絡信息技術 英語教學 必要性
一、網絡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紀,是互聯網普及的時期, 以互聯網為基礎進行資源建設與檢索,網絡交流與互動已逐漸成為人們工作生活的習慣及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必然對教育模式產生強大的沖擊并引起深刻的變革。教育技術也將由計算機時代進入網絡與服務器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同時,行業的教育培訓與職業培訓也在知識經濟的大背景下高速發展,這使得網絡教學平臺這個技術產品,迎來了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的時代。
教育部在《基礎教育果程改革綱要(試行)》中也明確提出:大力推行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課程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二、網絡信息技術下英語教學的特點
1.長久性—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迅猛,人們再也不能只通過一段時間在學校的學習就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因此必須不斷地接受再教育。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遠程教育,它指的是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支持下的自我提升學習。這種教育將貫穿人的一生,以便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這就是終身教育。
2.實踐性—基于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問題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學模式是:發現問題—提出假說—搜集事實—作出解釋論證。一般是圍繞一個實際問題展開,教師鼓勵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并通過一系列研究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個開發的學習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多種手段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并通過探究自己得出結論,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研究性—探究式的自主(親身體驗)學習。在教學的實施上,學生根據教學個主題,自己收集相關的信息,并加以處理,將相關的內容和拓展信息制成“演示文稿“,上課時演播、交流、闡述學習心得或學術觀點這樣,學生在主動求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培養了自己學習的意識,學會了怎樣學習和思考的方法。
4.主動性—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自主探索、發現學習。身處在信息技術和共享資源環境中,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學生在這種學習狀態的變化中,逐步形成“獲得自信”的經驗,逐步學會適應自己和環境的變化,在獨立探索和合作的學習中,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三、網絡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運用的好處
1.傳播信息容量大。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可省去很多時間如教師寫黑板,學生抄題等,可以大大增加課堂教學的密度和容量,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和教師的負擔。
2.突破時空限制并創設情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使遠程教育成為可能。它提倡的是一種隨時隨地的學習方式,學生可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自主掌握學習進度。
3.突出認知主體,實現“因材施教”。在教學的實施上,教師運用多媒體制作技術制作課件,利用網絡資源平臺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相對獨立地進行操作,個別化是按學生的個人特點進行因材施教,采用一對一形式,能使學生總是處在不斷的理解中,計算機總是在根據個別學生的需要作出反應,按每個學生的思維牲和路線進行互動教學。
4.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古人云:好學不如善學,善學不如樂學。,使用現代網絡是一種好方法。由于聲光形色圖的特殊作用,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課文學習和理解的欲望,因而學生能滿懷熱情,積極、主動、愉快地完成任務。另外,網絡教學容易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心理學認為,無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也無須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服從于活動任務的注意,所以對活動的重大意義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務的愿望就越強烈。
四、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方面的弊端
1.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不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由于多媒體教學課件是由教師事先設計的,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甚至問題的設計都早已安排好,上課時,教師只是按照準備好的流程機械地操作鼠標,完成各個教學步驟。也就是說,教師劃定了一個由起點到終點的嚴密軌跡,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沿著課件指示的軌跡走下去,不敢越雷池一步,這種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學,嚴重束縛著學生思維的發展。這與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是相矛盾的。
2.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不利于課堂師生情感的交流。多媒體的應用使板書相對減少,師生忙與應付眼花繚亂的課件,學生沒有思考的間隙,教師將目光移向課件的順利銜接,阻礙了師生情感的交流。課堂由原來的被教師把持著、控制著,到現在的完全被多媒體課件控制著,不能不說是由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其實,教學不應該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師生互動的雙向配合;教師也不應該只是多媒體的一個操縱者,而應是師生情感交流的調控者。加入多媒體后,教學的雙邊活動成了教師指揮課件運作、學生死盯屏幕的現象,“媒體”充其量只是一個“熱鬧”的工具,難以起到讓師生進行正常交流的作用。因此信息技術不能完全取代教師的地位,因為教育除了知識的傳授還有為人師表,這是通過教師的一定行為和對不生的引導、約束來完成的。計算機是不能完成的。教師只有把現代技術與傳統相結合,合理安排內容及時間,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及現代技術的作用。
3.課堂容量過大,學生記筆記時出現問題。利用網絡教學,信息容量大,而對于學生來說,一下子接受那么多信息又有困難,這就容易造成學生注意力下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同時,由于教師脫離了以往的邊講解邊板書的傳統教學模式,知識點切換較快,學生記筆記困難,知識點也沒有通徹地理解,因此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4.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需花費教師大量時間。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容易使教學教師放松對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多媒體教學的種種功能設置,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教師為了使畫面漂亮些,文字富于變化些,往往在一項設置上需反復設置、反復運行演示,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于課件的設計付出太多,教師往往就無力再去鉆研教材教法了。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只要我們發揮其優勢,避免其不利的地方,現代信息技術就能更好地為英語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Johnson D. W. Johnson R. T.Holubec E J. Circles of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4thEd) [M].Edina. MN Interaction Book Company,1993.
[2]申永春,李金光.淺淪積極運用網絡開展網絡互動式教育之必要性[J].現代情報,2004,12.
[3]徐艷紅.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室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改革[M].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8.
[4]岳紅利.關于利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的利與弊[M ].科技信息,2007,34.
(作者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技術與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