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等教育由大眾化向精英化轉型的時期,如何探索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發現,影響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因素(政府、學校、學生、用人單位)在各自的利益訴求中存在沖突,這種沖突是隱性,但在高職畢業生就業中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利益相關者對高職教育的訴求沖突并提出了解決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對策。
[關鍵詞]沖突論 畢業生就業 問題與對策
一、高職教育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沖突
1.政府對高職教育的訴求與高職教育的沖突
2005年12月8日,周濟部長在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指出“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是擺在全教育戰線面前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認真做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項目,積極探索實施引導高校畢業生進村、進社區工作的地方項目。我們應當看到,目前,我國的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具體操作實施部門的力量還比較薄弱,人力有限,真正把國家的這些政策落到實處還有一些困難。特別是關系到畢業生切身利益的問題,如人事、工資等。
2.高職院校本身的定位沖突
高等職業院校從人才培養計劃、專業設置、教育教學、招生就業等方面應深化改革,一味地追求招生數量和辦學規模,而忽視高職教育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勢必造成畢業生就業難的局面。高職院校在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和專業設置上應與社會需求緊密銜接,大力發展社會需求量大,受用人單位青睞的所謂冷門專業。調整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以就業為導向,真正為畢業生的就業和創業鋪平道路,實現招生和就業的良性循環。
3.高職院校學生自身與高職教育的沖突
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學習的目的是能學到一技之長,畢業后能為用人單位創造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當前,大部分高職生在思想認識上存在誤區,在就業分配政策上存在錯誤觀念,計劃經濟時代的勞動就業分配制度在高職生及其家長的頭腦中仍然存現,向往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于是選擇了“專升本”、考國家公務員等,這些現象和錯誤觀念表明,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對自己的估價過高,期望值過高,沒有認識到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以及我國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
4.用人單位與高職教育的沖突
我國經濟正處在一個良好的發展時期。企業迫切需要能為他們創造非凡經濟利益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因此,企業在選拔人才時也充分考慮這一點,在考查畢業生的基本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企業也理應與高職院校充分合作,合則雙贏,通過與學校合作,不僅能獲得豐富的人才,而且還能依靠學校為企業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以促進企業加速發展,同時也為高職院開辟廣闊的就業門路。
二、基本對策:正確定位,形成對高職教育的合理期望
1.高等職業院應準確定位,合理把握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
隨著辦學理念的更新,改革的不斷深化,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指導思想、目標定位等,更趨于清晰。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要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堅持培養面向地方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技能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在培養模式和途徑上,強調緊密結合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建立產、學、研結合的高效長效機制,倡導“定單式”培養;大力推行“雙證書”制度,促進培養模式創新;適應地方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實施地方產業所缺人才培養工程等。
2.以培養合格人才為出發點,以保障就業為目標,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
高職教育在準確把握定位的同時,要牢固樹立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方向。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改革要充分了解地方中小企業對高職人才有什么期望,研究地方中小企業對高職人才的需求特點,從而可以制定出面向地方中小企業高職人才培養的對策,使高等職業教育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
(1)培養敬業愛崗、務實求精的高素質實用性人才。目前,不少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精神一般,在地方中小企業的就業穩定率低于大企業;在工作崗位上缺乏責任心,不愿意踏踏實實地從生產操作崗位上做起,工作較為挑剔,很難適應需要。一方面,由于歷史原因,地方中小企業的技術人員在數量、素質、層次上與大企業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高職畢業生不愿到艱苦的基層、生產第一線上去工作。
(2)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強,“一專多能、多能多證”的第一線技術人才。高職畢業生能在地方中小企業得到接納是因為高職畢業生具有時間動手能力強的特點。文憑表示人的學習經歷,職業資格證書是對勞動者具有和達到某一職業所需求的知識和技能標準的認證。我國十分重視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實施就業準入制度,國家多次重申要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制度。推行雙證并重,實施“雙證”溝通,在職業教育的政策上進一步實現了與國際職業教育體系接軌。實施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制”,切實體現出高等職業教育面向地方中小企業,服務于本地區經濟建設的目標。
(3)培養創新、開拓創業、懂得管理的復合性人才。地方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出路是企業實事求是地將重點放在技術的應用創新上面,技術的應用創新主要是進行新技術的實施和技術應用于生產的轉化工作。地方中小企業可以從模仿某項外源技術開始,進行應用創新,從而變成企業自己的主導技術,也可獨立地通過應用創新創造出實用的自主技術。高職學生的職業定位與普通高等學校所培養的學術型人才不一樣,在企業中不是從事技術的研發,而是從事技術的實施和技術的轉化工作。創新是學生實踐的舞臺,應加強對學生的創新教育,使之掌握一定的創新知識和創新技能。
3.構建高職教育發展的平臺,為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創設良好環境
一是政府應發揮主導性作用。高等職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決定了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是政府的職責,政府應當發揮主導作用。應著重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系:政府主導與市場調節的關系;政府主導與社會各界參與的關系;政府主導與學校自主的關系;政府主導與企業參與的關系。二是高等職業院校加強內涵建設,打造辦學品牌,提高畢業生就業率。三是畢業生應合理定位,扎根基層,投身西部建設。四是企業要充分與院校合作,把院校的技術、知識帶進企業,同時,企業也要充分吸納畢業生進廠鍛煉、實習。
構建高職教育發展的平臺,為畢業生的就業和創業創設良好環境,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學校、用人單位的職責。以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為根本目的,形成高職教育發展的合理期望。
參考文獻:
[1]潘懋元.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定位、發展與模式(筆談).教育研究,2005,(5).
[2]大學生就業指導新編編寫組.大學生就業指導新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4).
[3]鄔大光.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問題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1.
[4]李新生.當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分析[J].中國西部科技,2004.
(作者單位:山東東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