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彩和諧(或協調)是一種優美、舒適的視覺感受。它首先來源于不同色彩的合理對比。美學中和諧一詞似來源于音樂,本身是指各種異質的東西能夠諧和共處(亦稱調和)。
[關鍵詞]色彩和諧 和諧美 美度
講到色與彩、光與影之關系,必涉及復雜的色彩學,而講到和諧則必涉及美學知識,本文試從形式美角度考察色彩量與質的流動變化規律,從感情到理性,更好把握藝術的色形和諧之美。
1911年,現代派巨匠、現代藝術抽象創立者,康定斯基在其著名的論文《色彩的作用》中,第一次揭示色彩和兩大特性或作用。其一為產生純粹的物理效應,也就是說人的眼睛會被色彩的美麗以及其他一些特性所吸引,瀏覽調色板的人,會產生某種滿足感,康定斯基描述此效應為:“就像一個講究吃喝的人在品嘗佳肴”,“色彩越是明亮眼睛受到的吸引力就越強,如果是明亮的暖色,吸引人就尤其強。反之,在藍色與綠色中會求得沉靜與安逸”。其二,即色彩的心理性作用,它能喚起“心靈”的感受,而上述那些最基本的物理性能乃是色彩要達到、觸及心靈的必由之路。
現代心理學揭示我們由于色彩接受光波長短的程度不同,“在不同色彩的剌激下,整個機體或是向外擴張,或是向中間收縮”(康定斯基《色彩的作用》)。某些心理性的振動將通過聯想作用引起其他相應的心理性振動,例如暖色的紅色會使人感受流血時的肉體痛苦,而明亮的黃色又使人有酸的感覺,這是檸檬的聯想作用造成的,這是色彩直接影響“心靈”的一種現象。
色彩的物理性作用和心理性作用奠定了現代色彩學原理的基礎,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們應看到一方面每個人對色彩的愛好或厭惡是受民族、性別、宗教、文化、教育以及個性差異因人而異的;另一方面,色彩有其自身特性和普遍的規律。以繪畫為例,色彩依附于一定的物體表層、結構和空間,就畫面論,色彩依附于一定的點、線、面。沒有色彩的點、線、面(黑、白灰也是色彩,色彩和彩色是兩個概念)或沒有點、線、面構成的色彩是難以理喻的,正如中國畫的筆墨,無筆不成墨,無墨不成筆一樣,色彩與形狀與面積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把色彩理解為彩色的點、線、面、組成的色彩。其實質是色彩(物質)按不同秩序排列而成的色彩和諧之美。這也是現代色彩學——色彩構成理論的原理之一。

色彩和諧(或協調)是一種優美、舒適的視覺感受。它首先來源于不同色彩的合理對比。美學中和諧一詞似來源于音樂,本身是指各種異質的東西能夠諧和共處(亦稱調和)。德國大詩人、美學家歌德曾經將互相不同的色相在同一空間或時間并置稱為“同時對比”。歌德說:“同時對比決定色彩的美學效應”。在色彩對比中,色相對比、純度對比、明度對比,補色對比,冷暖對比等都在同時對比范圍內。以明度對比為例,心理實驗證明高長調(高明度弱對比)顯得輕柔明媚,富女性特征,而中長調(主色調中明度強對比)豐富、強烈、充實、富男性特征。以色相對比為例。
色相環上120°~150°之間的色彩組合,色形對比效果炫目,適合表現明亮,豐富、快樂的內容,色相環上180°的對比關系屬于補色色相關系,形成色相的強對比效果,由上可以看出如以色相環為中心,可在一定角度內在有限的色相中尋找各種組合(見上圖)。
色彩和諧(調和)是在色相對比基礎上形成的概念,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理論問題,國內外色彩專家、學者發表了各種色彩協調論。對色彩調和的含義、秩序、方法進行了多方面研究。色彩和諧是指一些有差異的對比的色彩,經過合理組合,構成色彩的和諧而統一的整體效果。從審美方面看,和諧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色彩之間平衡變化中的統一與節奏,是色彩的秩序與復雜性的合理比值。
組合色調取決于色彩關系的和諧,色彩明度、純度及相互位置,色面積對比是否適度,看色彩總體效果是否能在視覺心理反應上達到舒適的感覺。此外,色彩和諧也與文化時尚、民族風俗,欣賞習慣有關。一般講色彩同一明度、同一純度、同一色相對比容易和諧但缺乏變化和豐富。色彩的鄰近色,相關色弱對比、近似對比:如近似色相不同明度、純度;近似明度的不同色相、不同純度;近似純度的不同色相、不同明度的色彩并置協調。
有璀璨的七彩陽光就有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千姿百態、光怪陸離,除赤橙黃綠青蘭紫幾個基本色以外,人類普通視覺能識別的色彩(不同色相)有上萬種。如何建構科學的色彩框架?已有蒙賽爾色立體、奧斯特瓦爾色立體(曾獲諾貝爾獎)、日本色研會色立體科學體系。色彩從審美客體上說是一種物理現象,是一種物質的反光,從審美主體上說是一種視覺體驗的結果。色彩是富有意義的、情感的,色彩搭配是復雜的,有趣的。古典美學認為,美是復雜中的統一,多樣而統一是美的最高規律。此點同樣適用于演釋色彩的和諧的規律。在此,筆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引用并解釋美國色彩學家巴娃哈夫美度的概念公式說明問題。
其公式為:M=O/C
M(Maximum—最大量最大限度意)表示美度值;
O(Order—秩序)表示秩序要素值;
C(Comprex—復雜性)表示復雜性系數。
O與C的構成分分析為:
O=色相秩序系數+明度秩序系數+純度秩序系數+灰色組合系數;
C=色數+有彩色色相差的色對數+有明度
并認定M>0.5才夠一般標準;
由上可見,沒有一定的復雜性無所謂秩序;但復雜的色彩如無規律地排列,必將缺乏美度。為了提高美度,應擴大O值,縮小C值,因此色數不應過多,色相必須符合秩序(注意色相、明度、純度的漸變盡可能按色相環排列)。此外,加一定量的灰色組合,是為了減少色彩炫目的剌激,使色相對比更調和,對于色彩的和諧配置,秩序性比復雜性更為重要。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教師進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