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提琴的啟蒙階段中常出現學生緊張的問題,如何從生理角度理解小提琴學習所需要的“放松”,又如何幫助學生們克服緊張,學會放松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小提琴 啟蒙 技術動作 放松 緊張
在小提琴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常會聽到老師們說“要放松,要放松,不要緊張”。”緊張”是所有學習演奏樂器者的頭號大敵,特別是在小提琴的啟蒙階段。面對一個陌生的事物,人們總會不可避免的緊張,何況是面對一個新的樂器和一系列的復雜動作。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生理的緊張如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一旦形成習慣,形成心理的緊張的暗示,就會影響到日后小提琴技術的整體發展。更為可怕地是這種緊張如得不到有效解決,將直接導致學琴興趣的喪失,甚至是厭惡。認識到了這一點,那么在小提琴啟蒙階段幫助學生盡量避免緊張,養成“放松”的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什么是緊張,什么是放松呢?醫學界認為,即我們的一切動作都是由大腦神經發出指令給肌肉,肌肉于是開始伸展或收縮,帶動著骨骼,我們就有了動作,我們就可以做一切我們想做的事情了。另外,我們身上的每一塊骨骼都是由兩塊肌肉控制著,即伸肌和屈肌。當伸肌和屈肌同時伸展時我們就無所作為了,這種情況也只有平躺在床上時才會出現。這就是“放松”。但這種“放松”不是我們在演奏小提琴時所需要的。當屈肌和伸肌同時收縮時,我們的頭號大敵,我們最最忌諱的緊張可就出現了。知道了這個事實,我們也就知道了我們需要的放松其實是使一塊肌肉放松,而另一塊肌肉緊張的一種狀態,我們不需要的是屈肌和伸肌同時收縮,所以,我們小提琴演奏需要的放松可以說是一種“積極的緊張”
事實明確了,那么怎樣使學生在學習小提琴的啟蒙階段做到我們需要的放松,又怎樣做到避免我們不需要的緊張呢?筆者根據多年小提琴教學的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放松”的方法。
一、解除思想上的“緊張”
小提琴啟蒙階段的緊張絕大多數是因為對技術動作不了解,不熟悉,盲目模仿造成的。所以,小提琴教師的任務就是首先要讓學生熟悉樂器,消除一些片面,表面的認識,使其消除思想上的“緊張”。比如,在啟蒙階段“持琴”往往是擋在學生面前的一個攔路虎。當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提琴,常會覺得要把這樣一件樂器用脖子夾住是很難的事,如果要把小提琴水平持起,肯定脖子要使很大勁,但事實是小提琴相對學生體重是一個較輕的物體,學生完全可以輕松水平拿起。而且小提琴也不是靠脖子使勁夾住,而是利用腮托和左腮吻合的弧度使其卡住琴。用頭的重量放到腮托上已足夠,不需要任何外加力量去夾琴。可見學生正是因為對持琴這個動作的表面認識,導致錯誤動作而使用多余的力,造成了緊張。怎樣使學生能夠認識到這個“真相”呢。其實,通過兩個小實驗就可以解除學生對持琴的錯誤認識。第一個實驗:把一把小提琴和一本與小提琴相同重量的字典放到一起,讓學生分別提起小提琴和字典。學生經過體驗字典和小提琴重量的對比,很容易形成小提琴是一件我輕而易舉就能拿起的物品的意識。第二個實驗,讓學生左手包住自己握拳的右手,就像琴(琴相當于右手)塞進肩和腮(肩和腮相當于左手)之間一樣。讓學生體會右手卡在左手中的感覺,同時重點讓學生體會左手在沒有使勁的情況下仍能緊緊的卡住右手。通過這個類比的體驗,使學生認識到小提琴是卡在肩和腮組成的空間里,而不是使勁用脖子夾住的,消除了緊張產生的源頭,讓學生認識到持琴的原理,并讓他親身去體驗。通過這兩個實驗,使學生在思想上對持琴有所準備,然后在實施教學,定能對動作緊張有所緩解。
二、徒手動作消除肌肉緊張
我們知道小提琴的表演是一個需要多個身體器官配合才能完成的,眼睛要看譜,手要按弦,耳聽音準。這么多動作一起做,無形當中增加了動作難度,緊張也隨之而來。特別是初學者的生理機能還未適應小提琴的各種動作,大腦對各器官協調能力還未建立。這時需要我們教師為學生們一個個分解動作,降低動作難度。各種技術動作的徒手操就能非常好的簡化難度,它可以幫助學生在沒有樂器、音準、節奏、音質負擔的情形下,先熟悉單純的身體動作,使肌肉適應這些動作的要求,使大腦熟悉這些動作的流程。當大腦和肌肉對這些動作熟悉了,緊張自然就消失了。實質上,他把困難分解了,讓困難變的容易了。比如,左手音準一直是啟蒙階段難題,在進行練習時,學生左手又要落指,右手又要運功,耳朵要聽,眼睛還要看譜,弄得學生手忙腳亂,弓沒運好,音也不準,節奏也不對,顧此失彼,不緊張才奇怪。但是通過唱譜落指,唱譜運弓這樣的單一徒手動作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三、多找幾個支點
啟蒙階段緊張的源頭就是持琴,比如肩勁緊張,左手抓握緊張等。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想到了芭蕾舞演員的訓練方法——把桿練習。這種練習就是將各種舞蹈動作放到把桿上來做,這樣做使舞蹈演員在做動作時,身體得到了更多的支點,那么在練習的過程中,動作更容易完成,同時也能避免因動作的程度而造成的心理緊張。以便舞蹈演員積累更多動作練習的正確體驗更好的進行脫把練習。那么,我們在進行小提琴啟蒙階段教學時也可采用這種多支點教學思路。在啟蒙階段中,對于動作的規范我們可作一些修改,適應初學者更好掌握動作,做到以退為進。比如,我們在教持琴時,兩個支點是無庸置疑的。一個是腮,一個是左手。但在啟蒙階段,我們可以在增加一個琴頭固定點,比如琴頭頂住墻,或老師通過手固定住琴。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相對輕松完成動作,等到他的動作熟練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按照規范動作去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輕松、容易,這樣的心理暗示一旦建立,緊張就能離我們的學生遠去了。
總之,在小提琴啟蒙階段要使學生清楚和明確,小提琴技術動作的放松將直接影響到進一步的學習和發展。并且,隨著技藝的提高,對放松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可以說,對放松的體驗是貫穿在整個小提琴學習的始終的。只有這樣,才能在小提琴的學習之路上走的更遠更好。
參考文獻:
[1]王朝剛著.器樂表演技能教學新論.上海音樂出版社.
[2]怎樣提高小提琴演奏水平.華樂出版社.
[3]趙惟儉.小提琴教學研究.人民音樂出版社.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