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主渠道,因此在教學中既要為學生創設感受環境、提供審美對象、教授表現與創作方法,還要重視學生感受力、形象思維能力、表現力、造型能力、審美能力等素質的培養,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而且會使學生終生受益。
[關鍵詞]美術教育 素質培養 審美能力
新課程標準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作的能力。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發展,以及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美術是培養學生掌握繪畫技巧、審美能力、藝術情操的重要學科。美術教學在素質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功能,美術課堂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主渠道。因此,我認為美術教育應從以下方面促進學生素質的培養。
一、在美術教育中應促進培養學生的感受力
感受力即對作品進行造型、構圖、色彩、肌理、線條等畫面形式和內容上自我體驗能力。
感受往往帶有微妙性和多雜性,許多感受往往難以用語言表達。但感受盡管微妙,卻總存在大趨勢。在美術課中教師可列舉一些趨向性名詞以供學生感受作品時進行參考,也能豐富學生的詞匯,使其恰當地表達自我感受。例如在基礎圖案《夸張變化造型方法》這一課,啟發、誘導學生抓住魚的斑紋、腹鰭、尾鰭、魚嘴等部位的特征談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說魚尾象扇子,有的學生說魚的斑紋象波浪,然后同學根據自己的感受采用夸張、添加等造型方法進行設計。每位學生都能設計出自己心中的魚的圖案。
如圖1至3:學生應用夸張變化造型方法設計的作品
在美術教育中,重視美術范疇內的各種造型要素的感受力,重視培養學生敏銳的感受力,是現代美術教育必不可少的。
二、在美術教育中應促進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形象思維能力就是借助具體形象進行思考,具有生動性、情感性的思維活動的能力。
形象思維的培養與發展,對學生判斷形象的情感、美感、認識形象在作品整體中的位置與作用,提高鑒賞力有著特殊的功能。如《面具設計制作》一課中,課前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收集大量面具資料,了解面具的歷史、面具的特征,展示收集到的中國戲劇臉譜與非洲面具木雕作品。在萬圣節時,讓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市場上各色的面具。這些活動引起學生極大興趣,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最后上創作課時讓學生根據生活的觀察和感受,把這些素材加以取舍,創作出生動、逼真的面具來。
如圖4、5:學生網上收集面具資料如圖6、7:學生作品

以上實例說明,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傳授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啟發了思路,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路寬廣,更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三、在美術教育中應促進培養學生的造型表現力
造型就是繪畫主體對客體外部形貌特征及其空間關系的把握與刻畫。造型包括構圖、輪廓、比例、透視、空間關系等因素。造型表現力就是通過教學與實踐使學生塑造形象的能力得到發展與提高。
新課程改革中專門設立了“造型#8226;表現”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塑造形象能力。造型表現是以感染、陶冶人的情感為主的,更要加強感受與體驗,有了情感有了表現欲望才可以投入創作。根據中學生喜愛小動物的特性,開設動手能力強《陶藝——動物》一課,來引導學生觀察小動物習性,收集小動物形象,探索所要塑造的動物的特征,然后組織學生制作。課堂上每位學生都積極動手參與,講解自己作品結構、比例、形體變化等。學生經過收集、觀察、探索、體驗制作出來的作品造型生動、形象逼真、極富藝術感染力。
如圖8、9:學生《陶藝——動物》作品
在教學中讓學生自由發揮浪漫的想象力,尋找各自的造型語言和表現手法,而不是千篇一律式地要求他們對著同一個形象反復地進行繪畫寫生。這樣,學生們既能獲得豐富的造型經驗,又不受單一性繪畫形式束縛。
四、在美術教育中應促進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是一種智能,培養創造能力是美術學科最顯著于其他學科的教育功能,美術教學活動具有靈活的彈性,沒有固定的標準,沒有不可改變的模式,容許運用不同的方法表現,不同手法制作的作品,都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這就可以使其從小奠定創造性觀念的心理基礎。
在美術課的教學中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獨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條件和機會,使美術作品中顯現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例如在《科幻畫——未來交通工具》一課中,讓學生收集、查閱各種資料,鼓勵學生觀察與思考,激發孩子們對未來交通世界的想象,開啟學生科學幻想的思維大門,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結果,學生的作品構思新穎,色彩豐富,富有一定的幻想與創造力。
如圖10、11:學生《科幻畫——未來交通工具》作品
五、在美術教育中應促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是人在審美實踐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就是借助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手段,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趣味,從而使他們按照美的標準和規律欣賞美、創造美。
審美作為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是人類文明長期發展的結果。而美術教育的重要功能在于培養人的審美能力,增強人的審美意識,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審美能力教育主要通過鑒賞和創造教學來完成。如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定向引導,提出作品表現了什么,具有什么含義,畫面給你什么感受等等。讓學生進入畫境,然后請學生談畫、談感受、談理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在情緒上受到很大的感染,啟發學生依靠直覺感受和靈感來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審美情感。
總之,只要我們在美術教育中重視感受力、形象思維能力、表現力、造型能力、審美能力等素質的培養,不但可以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而且會使學生終生受益。這些不僅僅只是學習美術的需要,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福田區深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