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看,學生的作文興趣呈現出相當明顯的冷淡趨勢。許多同學認為作文是一種“苦差事”。討厭作文,甚至懼怕作文。產生了一種談“文”色變的壓抑心理。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有興趣,視作為為樂趣。筆者認為,只要學生對作文產生了興趣,就會對作文產生好感和熱愛。留心觀察各種事物,主動積累寫作素材,自覺地勤奮地吸收范文的精華,并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從而使作文能力逐步地發展和提高。
[關鍵詞]作文教學 小學生 寫作水平
作文是學生的意識活動的產物,不管是現實生活的即時敘事,還是議論抒情,從根本上說都源于生活外部和內部的刺激!濃厚的興趣,是作文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動力源泉。從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看,學生的作文興趣呈現出相當明顯的冷淡趨勢。許多同學認為,作文是一種“苦差事”。討厭作文,甚至懼怕作文。產生了一種談“文”色變的壓抑心理。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有興趣,視作為為樂趣。我認為,只要學生對作文產生了興趣,就會對作文產生好感和熱愛。留心觀察各種事物,主動積累寫作素材,自覺地勤奮地吸收范文的精華,并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從而使作文能力逐步的發展和提高。因此,教師進行作文教學,理當充分地挖掘利用興趣這一巨大動力。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采取一些相應措施,以消除學生作文的懼怕心理,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
一、學生在切實的需要下寫作
需要是主題的一種情感心理需求,是謀求心理平衡或表露某種情感的欲望。心理學認為,需要是動機產生的基礎。當某種客觀事物可以滿足這種需要時,這欲望就激勵著人去行動而成為了有效的動機。因此,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力求讓學生明確作文訓練的目的、意義,讓他們感受到寫作確實是學習、生活、交流思想的需要,從而產生強烈而穩定的寫作動力。這種目的教學應該是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要通過生動、具體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進行,這樣才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學生才會積極的寫作。
二、目標適當,調動積極情緒
在教學中,學生積極情緒的利用可以轉化為良好的行為,促使學生朝著成功的方向發展。教師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等實際情況出發,以班級的基礎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文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應敞開思想,互相溝通,取長補短。老師應當信任學生鼓勵學生,使他們增強雪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寫作的心境處于最佳狀態。同時,要注意學生注重分數這一心理。在給學生評分時,要對學生作文水平作具體分析,評分標準要因人而異。對寫作基礎好的學生,要促使其向更高的目標發展,對寫作基礎較差的學生,要降低要求,進行前后比較,以激起差生寫好每次作文的決心。盡量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寫作氛圍,逐步消除作文對學生的壓力。
三、廣辟渠道,引來源頭活水
寫作興趣的源頭來源于生活,如果學生生活豐富,接觸的事物多,見識廣,視野開闊,感受就會深刻,寫起作文來就得心應手,因此,教師要有目的的、有計劃的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認識事物,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演講比賽,鼓勵學生寫倡議書,廣播稿等,讓他們在實踐中嘗到寫作的樂趣。在班級中定期讓學生將個人收集的材料寫成感受進行交流,以擴大活動效果,從而使他們感到“處處留心皆文章”!
四、創造成功機會,獲得成功體驗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要盡可能創造成功的機會,鼓勵和幫助學生去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不會是一無是處,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個學生作文的成功點、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教師的評判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點滴成功就能調動大多數學生,尤其是中差生的積極性。如果在作文訓練中,學生總是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感,就會產生焦慮、自卑,從而失去對作文的興趣愛好。
五、雙邊批改,增加反饋交流
學生作文完成后,可以采取師生互相交流批改,以增加作文興趣,作文本收上來以后,或先由教師大概批改,指出一些較明顯的缺點,再讓學生精細批改,斟酌字句,詞句的用法是否妥帖,雙向交流,對交流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再進行個別評講。這樣做,對全般學生來說,都是大有好處的,大家都要經歷一個復雜而精致的思維過程。
以上,只是從幾個方面談了改變學生作文現狀的策略。當然,在實施過程中,還有很多可以提高學生興趣和寫作能力的方法,但都為了一個目標——化難為易,使寫作成為學生抒寫心靈的樂園,并能通過寫作來激發他們發展個性自我、傳遞信息、交流感情、馳騁想象、憧憬未來!
(作者單位:貴州習水縣官店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