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余位中國學生和商人乘坐客輪,從韓國仁川抵達遼寧丹東港,準備與家人歡度端午節。目前來自中國上海的錢兢與她的韓國丈夫在首爾開了一家中藥房,生意不錯。
家住首爾
不茍言笑的公公、苛刻絮叨的婆婆、左右為難的兒子,還有承擔了一切家務卻不能有絲毫怨言的媳婦……熱播的韓國電視劇已經把韓國的家庭格局固化在中國觀眾的頭腦中。今年36歲的錢兢1995年在上海與韓國丈夫結婚,2000年來到韓國后一直與公婆幸福生活在一起。不過她笑言,嫁到韓國的生活未必都像韓劇里的場景那樣。
根據韓國官方的統計數字,目前在韓國工作、生活的中國人有大約38萬名,其中中國朝鮮族占了很大部分。此外,近幾年中韓國際婚姻一直數量較大,在韓國駐華使館領事處,設有專門的“結婚申請”窗口。根據韓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5年所有與外國人結婚的韓國女孩中,42.2%選擇了中國。目前與韓國男性結婚并在韓國生活的外國婦女約有6.7萬人,其中中國新娘最多,達4.1萬人,占在韓外國新娘總人數的60%以上。
韓國家庭并非都像韓劇
錢兢1993年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她的先生金重起是1992年中韓建交后最早來到中國留學的韓國學生之一,兩人在學校相識并戀愛。那時中韓剛建交,雙方的了解非常有限,他們的婚事遭到了錢兢家人的激烈反對,金重起的父母也對兒子迎娶一位中國姑娘心存疑慮。1995年,兩位年輕人還是克服阻力走到了一起。錢兢目前在韓國國民大學中國學系擔任外籍教授,她與金重起在首爾的一套三室兩廳的單元房里與韓國公婆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
“韓國電視劇里演的兒媳婦包攬一切家務的情況,在我家不適用?!卞X兢笑著說,兒子從出生到現在快讀小學了,一直是公婆照顧得最多。家長會是奶奶去,上鋼琴、美術、跆拳道等各種培訓班,也都是爺爺奶奶開車接送。老人還承擔了大部分家務,讓他們夫妻沒有后顧之憂。
在大學擔任教學工作,錢兢經常要到外地開研討會或者帶著學生進行封閉語言訓練,十天半個月不能回家。兒媳婦這么長時間在外出差,這在一般的韓國家庭里是不能接受的,但錢兢的公婆和先生從未說過半個“不”字,每次都讓她放心地去。
錢兢也一直在用自己的全力孝敬公婆。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按時上交,有時間就多做些家務。每到周末都盡量自己帶孩子,讓公婆好好休息。前一陣婆婆開車與人追尾受了輕傷,她每天都到醫院探望照顧。錢兢說,與公婆融洽相處,最重要的就是遵守韓國社會最崇尚的“孝道”?!氨热纾退阌X得老人說得再不對,也絕不要當面頂嘴?!?/p>
當然,文化的差異也經常在這個小家庭里引起撞擊,最主要的矛盾就集中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錢兢舉例說,“公婆對孩子奉行‘寒冷教育’,給孩子穿得少,一回家就讓孩子光著腳在地上跑,而我按照中國的觀念總想給孩子多穿點別凍著。我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有時候讓他進廚房踩著小板凳刷刷碗,但公婆認為‘男人不應該進廚房’,有一次婆婆責怪說‘你讓我兒子刷碗,還要讓我孫子刷碗’。從那以后,我很少讓丈夫和兒子進廚房?!?/p>
不管怎樣,這個中韓國際家庭經歷了磕磕絆絆的磨合,達到了相互的理解,如今幸福地生活在首爾。周末的時候,全家人會一起出去爬山郊游,誰也看不出來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
適應韓國“加班”文化
王立京是清華大學力學系92級的學生,因為娶了一位韓國太太而來到了韓國,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后進入三星SDS公司工作。今年10月,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將出世。
“韓國男人大男子主義比較嚴重,朋友們都聽說中國男性體貼顧家,她們知道我找了一位中國先生,都很羨慕我,其實家務活兒大部分還都是由我來做的。”王立京的太太金世美笑著埋怨丈夫,王立京也為自己辯解,“工作實在太忙了??!”
在韓國企業里工作,王立京最大的體會就是等級森嚴。“比如開會的時候,即使對上司說的話有異議,一般也都是點頭稱是,不會當面提出。如果非說不可,就等會后通過迂回的方式表達。正因為這樣,韓國企業里的執行力都很強?!绷硗?,韓國企業里很強調團隊精神,“每個人都很有責任心,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之外,一般都要再多做一點?!?/p>
“加班”在韓國企業是常事。“如果六點鐘下班,大家有事沒事至少都會在辦公室待上一兩個小時,誰也不好意思提前走。”剛來的時候王立京還有點不習慣,不過現在已經逐漸適應了這種“加班”文化。
加班之后一起去喝酒,曾經也是韓國男性的“標簽”之一,但王立京告訴記者,這種風氣現在正在改變?!绊n國同事們下班的集體活動我都積極參加,但現在下班后相約去喝酒的少了,一起去看電影或者從事其他文化活動的多了。而且,越來越多的韓國男人正在傾向于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庭。”
“大多數韓國女性對家庭很有奉獻精神,脾氣也好。”王立京說,自己的岳母和太太都具有這些傳統美德。
韓國外籍新娘中國占六成
近幾年中韓國際婚姻一直保持較大的數量。根據韓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5年所有與外國人結婚的韓國女孩中,42.2%選擇了中國。目前與韓國男性結婚并在韓國生活的外國婦女約有6.7萬人,其中中國新娘最多,達4.1萬人,占在韓外國新娘總人數的60%以上。
盡管中韓同處東亞文化圈,同樣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但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生活在一起,矛盾不可避免。韓國畢竟是個男權思想濃厚的社會,這對外國媳婦來說,是一道不容易跨過的門檻,對于特別重視男女平等的中國女孩來說更是如此。1989年,26歲的中國乒乓球運動員焦志敏在第四十屆世乒賽前夕遠嫁韓國。結婚后不久,焦志敏的父母去韓國探親,發現自己的掌上明珠如今經常趴在地上擦地板,而她的丈夫安宰亨卻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這樣的情景,是韓國家庭中依然慣常的畫面。
在首爾,高漲的房價使年輕人擁有自己的住房幾乎成為奢望,與公婆一起過大家庭的生活依然是中國媳婦們必須要面臨的考驗。在韓國華人網站上,中國媳婦與婆家產生的種種碰撞是最熱門的主題。
飲食上的不習慣是另一大障礙。中國媳婦們抱怨,“婆婆總是不知道在哪兒弄一些稀奇古怪的‘草’來吃”,“每頓飯都是泡菜,吃不完放起來下頓又拿出來吃,哪像我們中國主食、副食、炒菜、小吃那么齊全!”“這里水果實在太貴了,要切成小塊吃。我上次花9000元(約合人民幣80元)買了個西瓜,丈夫問我什么時候能吃得完!”但更多的中國媳婦則表示應該尊重當地的飲食習慣和文化,“跟婆婆學做泡菜,她會很高興?;蛘叱磶讉€中國菜,讓他們愛上吃中餐!”
當然,韓國男性傾向于尋找中國媳婦,重要原因之一是韓國女性眼光日益提高,農村和沿海漁村的女性紛紛嫁入城市,導致當地人越來越難找到本地媳婦。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一些地方政府出臺措施,資助農村男子迎娶外國媳婦,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國新娘。統計顯示,韓國農村小伙中每十人就有三人娶的是外國新娘。而且他們是通過中介,甚至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娶到的外國新娘。對于嫁入這樣家庭的中國新娘來說,生活未必都是想象得那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