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縣審計局自2000年開展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以來,對全縣100多個工程項目進行了審計,送審計金額超億元,經審計核減金額達600多萬元。通過幾年來的摸索與實踐,我體會到,強化固定資產投資審計,降低投資使用成本,提高投資回報效益,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應注重實際操作性和理論指導性。因此,為搞好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筆者認為要把握住以下四個點:
一、工程量計算的審核。對多計工程和重復計算工程量以及只增項不減項,或只增項少減項等較為突出的問題,注重現場核對,直到查清查實為止。如在審計縣公安局看守所決算項目時,送審計金額為555.68萬元,經審定金額為501.63萬元,核減工程造價54.05萬元,核減率為9.73%。在審核工程量時注重抓好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審核建設工程的立項過程是否正確,有無多列、少列或錯列現象。二是審核工程量計算詳細過程,嚴格按照建筑工程量計算規則進行審核。通過審計不僅查處了違紀違規問題,為國家節省了建設資金,而且針對存在的問題向建設單位及有關部門提出了整改意見,對規范有關建設單位行為、加強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取費標準的審核。主要從把握工程項目的四個要素入手:其一,審查施工合同。如在審計某市工程決算項目時,發現合同規定按四類取費,但施工單位取費時提高了一個檔次,按三類取費,造成多計款5.20萬元。其二,審核單位工程造價。審核查證時應注意掌握建筑市場的價格行情,了解建筑工程的結構類型和建設特點,掌握一定區域內同一時期的平均工程造價指標情況。其三,審核建筑工程費用的計算過程。重點是審核各項費用在計算時所確定的基數是否符合相關的文件規定,取費系數是否與工程類別、施工企業資質一致,費用內容有無重復計算的問題等。其四,審核設計變更是否真實、設計變更費用的計算是否符合要求。
三、材料差價的審核。對于按系數法計算的材差部分,注意材差系數的變化和材差計算的基數規定,以地方有關主管部門每季度下發的文件為審計標準,注意材差系數計取的時間與施工進度一致。對于按實結算的材料在審計其價差時,以審計材料用量和材料的實際價格為主。對那些可以據實調整的材料直接審查施工企業的原始票據,特別對裝飾材料加強審計力度。如果招標文件和施工合同約定材料單價不可調,則必須按照投標單價執行。如審計縣公安局看守所決算項目時,合同約定了不能進行單位調差,而施工單位編制工程結算時將粘土磚由0.16元/塊調整為2.40元/塊,由于磚的使用量大,僅這一項就核減了1.23萬元。
四、套用定額的審核。首先審核定額的選用是否正確、合理。如新建的建筑工程與改建的建筑工程使用的定額不同,前者以建筑工程預算定額為主,后者以修繕定額為主。其次審核定額的使用過程是否嚴謹,有無錯套定額現象。如工程決算中選用的定額編號所對應的工程內容是否與施工圖紙表現的工程部位完全一致,定額基價所包含的項目內容是否重復計算,定額基價的換算過程是否完全正確等。
以上四點是我幾年來對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的幾點積累,懇求得到兄弟單位的指導與批評,促進共同搞好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真正做到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作者單位:永修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