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現代企業經營與管理的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處于企業管理中心地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如何適應形勢的變化,順勢而為,從管理觀念、管理目標、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內容等多方面進行全方位創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就此談談淺見。
一、財務管理觀念的創新
適應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新形勢的要求,理財人員必須更新傳統理財觀念,樹立財務管理新觀念。一是樹立動態管理觀念。在市場競爭激烈、信息傳遞迅速的當今時代,企業經營隨時面臨著諸多不確定變化因素的挑戰,企業財務管理必須樹立動態管理觀念,服從競爭需要,立足未來,根據市場信息及企業實際不斷比較、分析和選擇,在動態中尋找最佳平衡點,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提高管理效率;二是樹立信息理財觀念。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以準、新、優、快的信息為導向進行財務管理的分析與決策;三是樹立風險理財觀念。由于信息傳播、處理、反饋及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企業財務風險將會大大增加,理財人員應樹立風險理財觀念,充分考慮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采取防范措施,盡可能降低風險損失;四是樹立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觀念。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獨具的、使企業能在產品或服務上取得領先地位所必須的關鍵能力,是企業獲得長期競爭優勢的基礎。核心競爭力可外化為品牌、技術訣竅、服務專長、管理專長、市場網絡等。核心競爭力是通過企業長期經營與管理的創新培養出來的,新管理方法的采用,現代戰略財務管理的實踐,無疑會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實力,如企業特色的適時生產系統、作業成本法、平衡計分卡、EVA管理評價體系、價值鏈會計等方法。財務管理應注意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五是樹立融資第一的觀念。傳統財務管理模式是自有資本的發展和延續,以自有資金為核心。市場經濟下企業競爭成敗的關鍵已不再是單單的自主理財,而是資本運營、培育和擴張。因此,企業在財務管理中應樹立融資第一的新觀念,優化資源結構,順應新經濟發展的要求,提高企業效益;六是樹立科學發展觀念。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當前財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理論熱、實踐冷的現象,今后應更多地把研究國內外先進理財理論和方法與國內企業實踐相結合,促進財務管理科學化。在不斷創新財務管理方法中,應以自主創新為主,即使引進國外方法,也要結合國情加以改造,而不能照搬。要注意多從實踐中總結我國企業特有的方法,使之不斷創新并加以鞏固。
二、財務管理目標的創新
在物力資本(即傳統的財務資本)占主導地位的工業經濟時代,股東財富最大化往往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目標,因為物力資本投資者是企業的唯一投資者,滿足物力資本投資者的財富最大化愿望,就能促進企業發展。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資本的范圍發生了變化,在新的資本結構中,物力資本與人力資本(知識資本)并駕齊驅,這一變化決定了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已不再僅僅歸屬于股東,而應歸屬于“利益相關主體”。如股東、人力資本投資者、債權人、顧客等,他們都向企業投入了專用性資本,都對企業剩余的產生做出了貢獻,因而也都有分享企業剩余的權利。可見,企業利益是所有參與企業運作各方的共同利益,而非僅股東利益。另外,在企業生存日愈社會化的情況下,企業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履行社會責任也必須是企業應盡的義務。因此,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必須創新,必須由單一的面向股東轉為面向多元利益主體,由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轉為滿足多元主體利益目標。
三、財務管理手段的創新
隨著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互聯網絡的普及,傳統的財務管理手段已不再適應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財務管理正在向網絡財務管理轉變,網絡財務管理的優勢——計算機軟件系統和會計核算與管理的完美統一越來越明顯。在網絡財務管理中,距離已不再是管理上的難題,會計賬目的遠程掌控,資金流、物流的網上審批,會計報表的遠程傳輸,都可以通過財務指令在線管理。廣大財務人員還可以在線查閱各種財會法規,了解財務信息及發展動態。網絡財務的出現,極大地拓展和延伸了財務的管理能力,縮短了空間距離,必將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和企業管理水平。
四、財務管理方法的創新
適應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整體管理在不斷創新。與其相適應,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方法也在不斷創新,其創新內容一方面表現為對我國現行傳統財務管理方法的創新;一方面表現為借鑒國外先進的新方法。創新傳統財務管理方法,如:(1)存貨管理方法的創新。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許多傳統的商業運作將消失,電子采購等商業活動可在網上進行,使企業購銷更便捷,費用更低廉,對存貨的量化控制更精確。因此“零存貨”的概念將不只是紙上談兵,而會深入到企業實踐活動中去,傳統存貨管理方法將退出歷史舞臺;(2)投資決策方法的創新。傳統財務管理對投資決策方案的評價,主要考慮其財務效益,把重點放在尋求直接材料和人工的節約上,而未來企業投資主要以高新技術為對象,投資方案的效益評價應站在時代高度面向國際市場,以整體觀和長期觀來觀察、認識問題,盡可能在人才開發、科技開發和產品開發方面投入資金,力爭在這些領域超前取得創造性成果;(3)量本利分析的創新。傳統財務管理的量本利分析,是建立在將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假定成本、收入和銷售之間呈線性關系基礎之上的,它具有短期性和簡單性的缺陷,不能為企業提供全面性和長遠性決策有用的信息。因此應推行長期量本利分析方法,長期量本利分析方法是在企業成本、收入與銷售呈非線性關系,固定成本變動及產量不平衡等客觀條件下,來研究業務量、成本與利潤之間關系的一種分析方法。在當今市場競爭激烈的形勢下,財務管理必須以長遠眼光為企業管理提供決策有用信息。固定成本總數會呈階梯狀變化,變動成本會呈曲線變化,單位成本也不會固定不變,銷售并非一條直線。所以企業在進行經營決策時,必須采用長期量本利分析方法;引進國外先進管理方法,如作業成本法、EVA管理評價法、平衡計分卡、價值鏈會計等方法。引進的方法不能原盤照搬,而應結合自己企業的情況加以創新,改造成為適合我國特點的新方法。
五、財務管理內容的創新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出資人的財務管理可分為投資者財務管理和企業管理者財務管理,由于兩者管理目標存在差異,就必然要求企業創新管理模式。
1.籌資管理。傳統籌資管理主要是財務資本的籌資管理。知識經濟擴展了企業資本的范圍,從傳統的財務資本(物力資本)擴展到知識資本(人力資本),這就使籌資管理的內容增加,不但要“籌資”,而且要“籌知”,即從什么渠道、用什么方式取得知識資本,如何降低知識資本成本,如何優化財務資本與知識資本之間的結構等內容,成為籌資管理的新內容。
2.投資管理。一是投資管理的重點應從有形資產轉向知識資產,無形資產、人力資產將成為投資管理的重點。企業財務管理應充分利用企業的知識資本,包括合理估計無形資產帶來的收益,合理估算人力資源的投入和收益;二是應加強風險投資管理。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特點的風險投資快速增加,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風險性,使風險投資管理在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這就要求加強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并改進無形資產價值的補償方式,以控制投資風險。
3.成本管理。一是規模個性化生產使成本管理的重心逐漸從生產制造成本轉移到產品研制成本。要用好各種資源,使知識轉化為高智力,進而使高智力轉化為獨特策略、構思,進而形成各種新設計、新工藝、新產品;二是成本的控制方法應由傳統的制造成本管理向作業成本管理轉化。企業充分利用信息反饋系統、作業流程電腦化、靈活制造及網絡經營等一系列新技術,在滿足消費需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六、風險管理的創新
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資本經營具有高風險性。一是由于經濟活動的網絡化、虛擬化、信息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的加快,由于知識積累和革新速度的加快,如企業及員工不能及時作出反映,就會加大企業的風險;二是由于高新技術的發展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不僅加大了存貨風險,而且加大了產品設計、開發的風險;三是由于媒體空間的無限擴展及網上銀行、電子貨幣的運用,使得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加快,使貨幣風險進一步加劇。在追求高收益的驅動下,企業將大量資金投放到高新技術產業和無形資產上,使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四是企業內部財務結構和金融市場的變化使財務風險更為復雜,如人力資本產權特殊使用壽命,知識資產攤銷方法的選擇,會使現有資本結構不穩定;技術資本的流失、泄密、被代替或超過保護期等導致企業損失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五是作為知識資本重要構成要素的企業信譽、經營關系,使企業名譽風險突出。由于上述原因,迫切要求風險管理的創新,一方面要對風險的各種表現形式進行有效識別,確定風險管理目標;另一方面要建立風險的計量、分析、報告和監督控制系統,以便采取合理的風險管理政策,有效地規避風險。
(作者單位:河北省大城縣經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