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見》(中辦發[2004]17號)明確要求:“加強對農村集體財務的審計監督。縣、鄉兩級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指導部門,要切實組織好對農村集體財務的審計監督工作”,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是新時期黨中央、國務院賦予農村經營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和職責。審計的重點:農村經濟責任目標完成情況、財經法紀執行情況、農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包括村集體企業改制、“撤村建居”和并村過程中集體資產的處置情況等。按《審計法》的相關規定,村級財務收支審計不屬國家審計機關業務范疇,相對來說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是以審計村級財務收支為基礎、評價村干部在村級經濟活動中應承擔的主管責任和領導責任,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也不應是國家審計機關的業務范疇。目前,隨著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推進,農村及廣大農民使用國家專項資金越來越多,如:糧食直補資金、退耕還林資金、移民建鎮資金、扶貧資金、農村公路建設資金、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資金等無不與廣大農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國家對農村投入大量的資金是為了改善廣大農民的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保證這些資金合理、高效使用,審計機關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對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可以按《審計法》的第十九條的規定,監督農村使用國家支農專項資金情況,制止和糾正擠占挪用國家專項資金的行為,合理地評價村干部在使用國家支農資金過程應承擔的經濟責任。因此,開展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是新時期國家實施支農政策和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
永修縣審計局2007年在克服審計人員不足、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根據縣紀律檢查委員會委托,首次對三個村的村支部書記、村長的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任期經濟責任進行了審計。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的規定,重點審計了農村經濟責任目標完成情況、各項收支合規合法性、專項資金的使用、債權債務以及各項資產增減情況、農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及集體資產的處置情況等。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審計意見。對完善村級財務管理、約束村干部財務審批權、明確村干部的經濟責任等取得了較好的審計效果,并得到了縣委、縣紀委的認可。
(作者單位:永修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