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賺錢的商品是什么?是軍火!同時,國際軍火貿易也一直是調整國際政治關系、推動國家戰略的有力杠桿。目前,美、英、俄、法等軍火輸出大國都制訂了雄心勃勃的軍火貿易計劃。
法國:促銷不遺余力
2008年1月25日,法國總統薩科齊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薩科齊此行不僅是加強兩國戰略關系之旅,更有推銷軍火、以激活疲軟的雙邊軍貿之意。
與薩科齊隨行的有法國達索軍火公司的CEO和航空航天公司的CEO等大批商界代表。法國曾是繼俄之后印度進口武器的第二大國。2005年,印從法進口了約40億歐元的武器裝備。近年來,法國的地位逐漸被以色列所取代。
印法雙方會晤后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將在軍售、核能等領域加強合作。隨后印度宣布,將從法國進口總價值逾15億歐元的52架升級版“幻影”2000戰斗機,而以色列之前一直希望得到這份合同。薩科齊訪問印度還將有助于生產“狂風”戰斗機的達索公司競標印空軍一個戰斗機的引進項目。印空軍2007年向全球各大軍火商招標,計劃直接購買和本土生產共計126架戰斗機。
此前,薩科齊在訪問沙特、卡塔爾和阿聯酋時,還帶上了包括泰利斯軍火公司CEO在內的400名商界代表,并與阿聯酋簽署了核能合作協議。薩科齊因此被媒體稱為“促銷總統”。而在2007年10月薩科齊訪問摩洛哥時,極力夸獎“陣風”戰斗機的優越性能,游說摩洛哥購買,最后因報價高于F-16而失敗。
俄羅斯:價格低廉與
技術轉讓雙管齊下
2007年,俄羅斯以75億美元占據世界軍火出口第二大國的地位,把包括英國和法國在內的歐洲競爭對手遠遠甩在后面。與美國軍火銷售策略不同,俄羅斯的軍火促銷絕招主要是價格低廉和轉讓技術。
在商場上,價格優惠是提高銷售額最有殺傷力的“武器”。軍火作為一種特殊商品也是如此。據美國環球戰略網報道,俄羅斯蘇-30戰斗機受到大量國際客戶的歡迎,當前已接到242架訂單,預計到2014年前產量可達到2000架。對此,軍火商表示,蘇-30之所以受歡迎,是因其價格低廉。目前,每架蘇-30戰斗機售價約為2900萬美元,而同類的美國F-16和F-15戰斗機每架售價為4000萬美元,且蘇-30的綜合性能還在F-16和F-15之上,因為當初蘇-30的設計生產,針對的就是F-16和F-15戰斗機。而且,俄在武器出口付賬方式上也十分靈活,既可全部用硬貨幣結算,又可用軟貨幣(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匯價疲軟,不能自由兌換他國貨幣,信用程度低的國家貨幣——本刊注)結算;既可全部易貨交易,又可用某類產品部分沖抵硬貨幣,還可以給予10~20年低息信貸等。
另外,為推進軍火銷售,俄還大打技術轉讓牌,包括積極為武器購買國提供人員培訓、技術支持、合資建廠、供應零配件等多種優惠,以招攬買主。如目前印度70%的武器來自俄羅斯,為鞏固印軍火市場,俄在向印出口武器的同時,還許諾轉讓技術,允許印自行組裝蘇-30,與印合作研制“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和第5代戰斗機。
美國:制造緊張氛圍促以購買
2006年,美國軍火銷售額為169億美元,占2006年全球軍火出口總額的42%,仍是世界頭號軍火出口國。近年來,為推銷軍火,美國的高招之一是熱炒軍火買賣假新聞,制造緊張氣氛,刺激美國軍火出口。
美媒體熱炒一條已被中國政府否認的俄《生意人報》的假新聞——伊朗與中國簽署了購買24架殲10戰機的合同,總價值約10億美元,中國將在2008年~2010年履行這一合同。美《防務新聞》稱,如果伊朗購買殲10將使其具備攻擊以色列的能力。
在美媒體的炒作下,以色列表示將加速從美獲得先進的隱形戰斗機來抗衡伊朗可能提升空中戰斗力的舉動。據《耶路撒冷郵報》透露,以國防部長埃胡德·巴拉克與美高級防務官員舉行會談,就提前交付美制F-35聯合攻擊戰斗機達成一致。根據協議,以訂購的一個中隊25架F-35戰斗機將提前兩年,即2012年交付以色列空軍。這與F-35戰斗機裝備美國空軍的速度是一樣的。
韓國:借鑒美國,先借后賣
韓國政府曾宣布,韓國將在2020年之前躋身世界十大武器出口國之列。韓國防采辦局最近表示,韓國2007年上半年國防產品出口額是2006年同期的4倍,截至2007年9月國防出口總額已達到19億美元,與2006年同期的2.6億美元相比增加了430%。
為了與軍火大國競爭,促進軍火銷售,韓國的絕招是效仿美國早期的做法,即“先借后賣”。美國曾借此叩開世界軍火市場大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美總統羅斯福為了保證對盟國的武器供應,打贏戰爭,于1941年頒布了著名的《租借法》。1941年~1945年,共有33個國家與美國簽訂了租借協定,租借援助總額達502.44億美元。韓國的這一方案和美國的《租借法》異曲同工。韓國希望通過租賃武器,加強同有關國家的關系,積極擴大對其他國家的影響。
韓國政府的計劃表上,東南亞國家是重點實施的對象。如果有興趣,這些國家可在舉行正式進口協商之前,有償或無償租用韓國的武器裝備,以便其在試用中了解性能,成為優先購買韓國軍火的潛在客戶。
英國:媒體曝出性賄賂
2007年9月17日,沙特阿拉伯決定購買72架英、德、意、西合作研制的“臺風”戰斗機,合同總金額約89億美元。英等國與沙特政府在國防領域的密切關系讓其他西方防務公司羨慕不已。
然而,早在2007年4月初,英《星期日泰晤士報》便曝出英航天系統公司為了留住沙特特吉·賓·納斯爾親王這位大客戶,特地聘請博爾頓·莉等兩位美女向納斯爾親王提供全方位服務的丑聞。
16歲的時候,博爾頓參加了在倫敦多切斯特酒店的套房里舉辦的一個小型派對。正是在那兒,她被人介紹給納斯爾親王。雖然博爾頓堅稱,她對當時軍火武器的交易毫不知情,但博爾頓談到的細節卻暴露出英航天系統公司經理托尼·溫希普在這起性賄賂事件中擔當的不光彩角色。據稱,正是溫希普成立了總值6000萬英鎊的基金會,作為給沙特王室的娛樂費用,也正是溫希普介紹博爾頓給納斯爾親王。博爾頓透露,2001年~2003年,溫希普給她在位于倫敦西區的公寓每年付1.3萬英鎊的租金。博爾頓說,她還拿了共約4000英鎊現金,“我一直以為那是王子的錢”。
博爾頓一直和溫希普保持聯系。到23歲時,她再一次被介紹給納斯爾親王。一次在巴黎旅行,博爾頓提到她在Gucci(古馳,世界級奢侈品牌,包括時裝、皮具、鞋、領帶、絲巾、太陽鏡、手表、首飾及香水等——本刊注)的旗艦店看到一件裙子。第二天,納斯爾親王就讓她再去逛一次。當博爾頓再到那兒時,店員告訴她,可以拿走想要的任何東西。博爾頓就拿了1條裙子、1件外套、2個手袋和4雙鞋子。隨后,納斯爾親王在卡爾頓大酒店和博爾頓有了“親密接觸”的一晚。博爾頓說:“自那晚之后,納斯爾親王大約一年來倫敦5次,每次我都和他在一起。”
(摘自《中國國防報》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