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現在中國處于“第三次百家爭鳴”時期。第一次是春秋戰國時期,由奴隸制向封建社會轉型,社會出現大辯論,出現了很多杰出的思想家,有些思想至今還閃爍著真理的光芒。第二次是鴉片戰爭之后,封建社會面臨解體,中國向何處去——對國家前途命運的回答誕生了很多革命家、思想家,沒有這些人的出現,中國的進步不可能這樣快。
如果說中國現在處于第三次百家爭鳴時期,那我覺得它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不亞于前兩次。這一次的特點是,中國社會的變動是最深刻的,而且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和外國大互動。中國開始走向世界,中國文化波及世界,當然世界的文化也會影響中國。
基于這樣一個大變動的時代,我認為“第三次百家爭鳴”這個提法并不為過。而且前兩次的影響局限于中國,這一次則是影響世界。歐洲、美國有那么多人趕著去學漢語,“如何跟中國打交道”已經變成一個非常熱門的“顯學”。
世界在一個坎上
2006年10月,基辛格來北京。他說,世界的重心正在從大西洋移向太平洋,這是一股大潮流,并認為中國是導致重心轉移的重要因素。
2007年3月,我去布魯塞爾參加“三邊委員會”會議。“三邊委員會”是1970年代由美國人發起的協調機構,三邊包括美國、日本、歐洲。后來隨著亞洲的崛起,慢慢就把亞洲國家吸納進去,包括中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在這個會議上,一位歐洲政要講了一番話,我聽了很震驚。他說,冷戰結束之后,西方一度認為西方的價值觀就是普世價值觀,全世界都適用,但是,他在訪問了一些伊斯蘭國家、阿拉伯國家后,認識到西方的價值觀不是普世的。這個話很厲害。想當初,冷戰結束后,西方人那樣欣喜若狂,認為這個世界是他們的,以為全世界都得俯首帖耳?,F在歐洲人自己出來檢討了。
在此之前,1月24日,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開幕,我在現場聽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演講。她說歐洲中心主義在世界上時興了兩個世紀,現在結束了。默克爾講這番話,心情并不愉悅,但說的是事實。她說,現在世界上出現了新的角色,比如中國和印度的崛起,過去他們是世界經濟舞臺上的旁觀者,今天他們已經成為主要的參與者。在這次論壇上,我還參加了一場專門討論中國的會議,那個議題是我這個搞了多年外交工作的人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中國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世界?這個議題不簡單。多少年來,什么時候問過中國人,你們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世界?中國曾經是被宰割的對象,現在來問,你們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世界?這是世界大變化的反應。
2007年6月,我到美國開一個國際會議,討論21世紀的世界如何治理,會上聽到歐盟理事會秘書長索拉納等一些著名人士的講話。他們認為,既然這個世界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那就讓一些新興崛起國家享有更多的權力。這個話也令我非常驚訝。誰都知道權力是最重要的,現在西方人提出來要分享權力,這個話不大容易說出口的。我就問美國人,如果你們是中國人的話,你們想分享什么權力?美國人回答說有兩條,第一個是撰寫游戲規則的權力。其實,最大的權力就是定規則的權力。美國人說,過去這個權力主要在美國人手里,歐洲人有點份,今后中國人可以參與。我又問他,第二個權力要什么?答:第二個權力是跟其他大國平起平坐。這是什么意思?意味著很多資源中國都有正當權利來獲取。
西方什么時候跟中國分享過權力,分你中國的權力還差不多。但是,今天西方人竟然提出要跟中國分享權力,我心中就萌生了世界局勢走到一個坎上的看法。
目前,我認為有四股力量在推動世界變化。
首先,是一批發展中國家的崛起。盡管全球都在講中國崛起,實際上在崛起的不單是中國,印度、東盟、南非、巴西、墨西哥等國家都在迅速崛起。把這些國家人口加起來有33億,人類歷史上什么時候有過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國家崛起?今天出現了發展中國家崛起這股大潮,這是改變21世紀世界面貌的一股巨大力量。
其次,是全球化在持續、深入地推進。2007年2月27日,上海股市下跌,同一天全球股市下跌,這在5年前不可能,5年前中國的經濟分量還不夠。2002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2006年突破2000美元。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什么時候13億人的國家4年人均GDP翻一番?沒有。中國的快速發展是由于我們的方針正確,同時也得益于全球化。全球化在往前走,是一股不得了的力量。
再次,人類面臨的挑戰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嚴峻。例如氣候變化、環境惡化、恐怖主義、流行疾病、跨國犯罪等,單靠一國的力量已經沒有辦法解決。在2007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討論氣候變化的時候,一個美國記者跑來采訪我。我說,這個問題能夠把全世界團結起來。人類面臨共同的挑戰,能把大家聯合在一起。
最后,伊拉克戰爭也是一個因素。一個超級大國打一個2300萬人口的小國,打了這么些年,什么結果?美國一個這么大的國家陷在里面了,給美國帶來了無盡的麻煩。過去,一個大國打一個小國,打了就打了。今天則不同了,一個超級大國打一個小國,尚且如此,將來大國之間還能打仗嗎?
目前,國際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種種跡象和言論都在說明,全球的重心正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這會帶來很多很多的變化,世界在一個坎上。
中國要過的三個坡
中國要走好和平發展之路,我們可能要考慮邁過三個坡:冷靜、全面地看待自己;正確、客觀地認識當今世界;扎扎實實地推進和平與發展事業。
首先要冷靜、全面地看待自己。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要比“智”高一個層次。在今天世界大變化、中國大發展、中外大互動的背景下,自知之明就顯得更加重要。中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正像小平同志所說的,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才能完成。我們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這僅僅是開始,我們今后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我們對中國崛起過程中自身的一些毛病和弱點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中華民族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抵御大災大難的能力特別強。中國人不怕大災大難,怕的是忘乎所以。歷史證明,忘乎所以給我們國家和民族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
第二,正確、客觀地認識當今世界。我們與當代國際體系的關系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當中國人起來革命的時候,我們高唱國際歌“把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我們是當時國際體系的造反者。而今天,我們是當今國際體系的重要角色。盡管當今的國際體系有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革,然而,我們不能不看到,我們自改革開放以來是受益于當今的國際體系的。
第三,扎扎實實地推進和平與發展事業。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已經使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依存度大大加深。中國與世界的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休戚與共。因此,扎扎實實地推進和平與發展的事業符合中國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利益。
(張波、牟大裕、呂麗妮薦自《南風窗》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