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信用社資產所有者與其高級管理人員之間關于規避道德風險(隱藏行動)的博弈,實質是高級管理人員激勵機制的設計。博弈模型中的激勵機制要求農村信用社向高級管理人員讓渡一部分利潤。金融監管機構與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之間在監管行為上存在靜態的非重復博弈,最優的監管概率和違規概率是一種混合策略納什均衡。只有同時通過激勵機制和監管機制,才能有效規避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的道德風險和違規行為。
關鍵詞:農村金融高級管理人員金融監管博弈論
近年來,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已成為農村信用社各類風險的主要成因之一。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主要與兩類主體發生法律上的關系。一是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與農村信用社資產所有者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二是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與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監督與被監督關系。本文以博弈論為視角,構造兩種博弈模型,分別探討農村信用社資產所有者與高級管理人員在規避道德風險(隱藏行動)方面的博弈過程和機理,以及金融監管機構與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之間的監管博弈過程和機理。
一、農村信用社資產所有者與高級管理人員關于道德風險(隱藏行動)的博弈
委托——代理關系主要體現一種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相關主體關系。代理人擁有完全的私人信息,委托人不擁有私人信息。委托人對于代理人的私人信息(行動)不可觀察,只能通過代理人創造的產出(結果)判斷代理人是否施加了盡可能高的努力。這里討論的私人信息,主要是代理人的隱藏行動,即代理人在委托人不可觀察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偷懶的行為。委托人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設計一個激勵機制,使代理人付出高努力,從而創造高產出。我們把這個激勵機制進一步明確為貨幣化的報酬機制,即委托人設計一個代理人可以接受的報酬協議,并使代理人付出高努力。下面構造農村信用社資產所有者和高級管理人員之間關于規避道德風險的博弈模型。
(一)博弈參與人
博弈的參與人有農村信用社資產所有者和高級管理人員。農村信用社資產所有者(下稱“股東”)是委托人,實際上行使所有權的是社員大會或由其選舉產生的社員代表大會。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下稱“管理者”)是代理人,接受農村信用社資產所有者的委托,經營管理信用社資產,獲取報酬。由于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股東對于管理者是否努力工作不可觀察。二者的博弈是不完全信息的。
(二)博弈階段與約束條件
報酬機制的設計和執行可以視為三個階段的不完全信息博弈過程。第一階段,股東設計一個報酬協議,亦即一個博弈規則——管理者的選擇空間;第二階段,管理者接受或拒絕報酬協議,如果管理者拒絕報酬協議,并不意味著他一無所得,他可以在人才市場上找到其他工作,獲得保留效用;第三階段,如果管理者接受報酬協議,他開始選擇博弈行動:付出高努力或低努力,從而按照不同的概率創造產出,分別獲得不同的效用。
報酬協議的設計必須同時滿足兩個約束條件。1.參與約束(IR)。這個約束條件的含義是:管理者接受報酬協議得到的預期效用必須不小于拒絕該報酬協議得到的最大預期效用,即保留效用。滿足這個條件的協議是一個可行的報酬協議。2.激勵相容約束(Ic)。這個約束條件的含義是:只有當管理者選擇高努力獲得的效用大于選擇低努力獲得的效用時,他才會選擇高努力。滿足這個條件的協議是一個可實施的報酬協議。只有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協議,才是一個可行的可實施報酬協議。
(三)博弈模型
設一個農村信用社管理者的努力水平e取兩個值:e=[0,1],付出努力e的成本為c(e),付出了努力e=O時的成本為c(0)=0,付出高努力e=l時的成本為c(1)>O。產出(農村信用社獲取的扣除高級管理人員工資報酬之前的利潤)記為n,e=O時創造高產出II的概率為q0,e=l時創造高產出IIh的概率為q1,IIh。為低產出。記q1-q0=△q。W1為股東付出的低工資,Wh為股東付出的高工資;W1≥0,即無論產出如何,股東將不會支付給管理者負的懲罰性工資。管理者付出努力與產出之間的關系按照下表自然選擇。

為了激勵管理者付出高努力e=1,農村信用社股東必須找到一個最優的報酬協議{(w1,Wh)},即下面這個規劃的解。

這里,只有當激勵相容約束(Ic)在最優時是緊的,可以解出最優的報酬協議{(W1=0,Wh=C{(1)/△q}。Wh1=c(1)/△q稱為效率工資。在這個報酬協議下,管理者將為農村信用社付出高努力,他所獲得的效用比在其他用人單位獲得的工資(保留效用)高。
在這個博弈模型中,效率工資的思想含義是:為了吸引并促使高級管理人員付出高努力從而創造高產出,農村信用社資產所有者不得不支付比高級管理人員的預期更高的工資。也就是說,必須向高級管理人員讓渡農村信用社的一部分利潤。這個模型解釋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問題。
二、金融監管機構與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關于監管行為的博弈
再來考慮金融監管機構與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之間的博弈行為。我們假設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選擇守規經營或違規經營,要把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行為作為一項考慮因素。金融監管機構在決定是否對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實施監管時,也會考慮金融監管成本、上級監管機構的考評和放松監管帶來的收益等因素。可以認為金融監管機構與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雙方存在博弈行為,從而構造博弈模型。
(一)博弈模型描述
1.基本假設。假設博弈雙方的信息是完全的,并且雙方同時決策,博弈模型是完全信息靜態模型。
2.博弈參與人。博弈一方為金融監管機構,進行監管要支付監管成本(c),并可對違規者進行處罰(f);放松監管可獲得閑暇等收益(m);如果所轄范圍內農村信用社違規現象嚴重,則會受到上級的處罰(一g)。由于監管成本(c)的存在,監管者對于特定的高級管理人員,只有兩種可供選擇的策略:實施監管和放松監管。博弈另一方為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對每個高級管理人員而言,也只有兩種策略可供選擇:守規經營和違規經營。管理者選擇守規經營時,不能獲得超額收益,但是長期守規經營可受到金融監管機構的表彰,獲得守規經營收益(s);如果違規經營未被金融監管機構查處,則獲得超額收益(n);違規行為一旦被查處,將受到監管者的處罰(-f)。
3.博弈雙方的策略選擇和收益。博弈雙方的收益矩陣如下(n,f,c,g,m,s均>0):

博弈雙方共有四種策略組合:(1)實施監管,守規經營。(2)實施監管,違規經營。(3)放松監管,守規經營l。(4)放松監管,違規經營。基于“理性人”的假設,監管者和高級管理人員都會試圖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選擇。當高級管理人員選擇“違規經營”的策略時,對于監管者來說,有“實施監管”與“放松監管”兩種策略,當監管者選擇“實施監管”時需付出監管成本c,選擇“放松監管”則要遭受上級處罰g,由于g>c,監管者會選擇有利于自己的策略:“實施監管”。現實中,由于監管者數量與高級管理人員數量比例懸殊,監管者在短期內很難重復監管同一高級管理人員,因此這個博弈可視為靜態的、非重復的。而在不了解對方所作策略的前提下,監管者與高級管理人員的策略選擇只能是隨機地分布在兩種策略之間。因此,該博弈就演化成混合策略的納什均衡問題。
(二)模型的求解
監管者按照概率對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實施監管,記實施監管的概率為p(0≤p≤1),不監管的概率為l-p。記任一高級管理人員選擇違規經營的概率為q(0≤q≤1),選擇守規經營的概率為1-q。
1.可以得到監管者的期望效用函數為:
U=p[-c(1-q)+(f-c)q]+(1-p)[m(1-q)-gq]=p[(f+m+g)q-(m+c)]+[m-(m+g)q]
對上述效用函數求p的偏導,得到監管者最優化的一階條件為:u1=(f+m+g)q一(m+c)=0
求解可得均衡違規概率q*=(m+c)/(f+m+g),l-q*=(f+g-c),(f+m+g)
結果表明,在均衡狀態下高級管理人員以(m+c)/(f+m+g)的概率違規經營,以(f+g-c)/(f+m+g)的概率守規經營。
2.同樣可得到管理者的期望收益函數為:V=q[-fp+n(1-p)]+(1-q)[sp+O(1-p)]=q[n-(n+f+s)p]+sp
對上述收益函數求q的偏導,得到管理者最優化的一階條件為:V1=n-(n+f+s)p=0
解得均衡監管概率p*=n/(n+f+s),1-p*=(f+s)/(n+f+s)
結果表明,在均衡狀態下監管者對他,(n+f+s)概率的高級管理人員實施監管,對(f+s)/(n+f+s)概率的高級管理人員放松監管。
3.均衡結果的解釋
假定監管者認為高級管理人員違規的概率大于q*,則它的最優選擇是加大監管力度,這將使高級管理人員加強自身約束從而減少違規行為;當農村信用社經營秩序好轉后,監管者出于成本考慮又會放松監管,違規現象又有所抬頭;在此情況下,監管者又不得不再次實施監管,如此反復。所以q>q*不構成納什均衡。同理,q *不構成納什均衡。反之,p>p*也不構成納什均衡。因此,監管者的監管概率最終會停留在p*上。根據上述求解,當p=p*和q=q*時,即監管者監管高級管理人員的概率為n/(n+f+s),而高級管理人員的違規概率為(m+c)/(f+m+g)時,監管者的監管與高級管理人員的違規經營之間實現了納什均衡。*也不是納什均衡。因此,高級管理人員違規概率最終會停留在q*的水平上。假定管理者認為監管者實施監管的概率嚴格小于p*,則他的最優選擇是違規經營以獲取超額收益,這將迫使監管者強化監管,加大懲罰的措施,違規現象得到收斂,監管者也隨之放松監管,違規者又認為有機可乘再次違規,如此反復。所以p
(三)模型的實踐意義
為更好地履行自身職責,金融監管機構首先應設法降低均衡違規概率q*,q*=(m+c)/(f+m+g),它取決于c,f,g,m 4個要素。監管成本c越低,對高級管理人員的違規處罰f越大,上級考核g越嚴,放松收益m越小將使監管者增強監管,以抑制高級管理人員的違規行為,從而降低q*的值。同時,由于實施監管的范圍有限,即監管者很難同時對所有高級管理人員進行檢查,因此出于提高監管效果的考慮,應力爭降低均衡監管概率p*,p*=n/(n+f+s),它取決于f,n,s 3個要素。從前式可知,違規處罰f越重、超額收益n越少、守規收益s越大,都將削弱管理者的違規動機,為監管者放松監管創造有利條件,從而降低p*。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金融監管機構要想實現對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的有效監管,要從監管機構和高級管理人員兩方面人手采取措施。金融監管機構要構建完善的監管體系,節約監督成本,提高監管效率;對農村信用社高級管理人員要制定一系列監管、約束機制,最終達到促進農村金融的合法、穩健運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