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眼里,婆媳關系是最難相處的,然而我卻不覺得,因為我有一個好婆婆。
婆婆是一個地道的農村婦女,由于子女多、生活壓力重,不到六十歲的她早已滿頭銀發、步履蹣跚。她不善言談,只是用行動關心呵護著每一個兒女,對于我這個小兒媳,婆婆的關愛就更多了一些。
為了不影響我工作,我結婚起婆婆就離開了她熱愛的農村,放下了農活進城和我住一塊,為我洗衣做飯、包攬一切家務。盡管她內心割舍不下農村的那份鄉情。
剛結婚的那段日子,我一直不肯把婆婆叫“媽媽”,因為我親媽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我習慣了母親的生活方式。婆婆寬容地摟著我的肩說:“傻丫頭,改不過嘴沒關系,哪天想叫媽了再叫吧!”我有夜讀的習慣,每到夜深人靜,婆婆總會將一條毛毯擱我雙腿上說:“夜深,小心寒腿著涼!”
慢慢地,我習慣了吃婆婆做的飯菜、習慣了晚飯后吃婆婆為我準備的水果、習慣了喝婆婆特地為我熬的紅薯粥、習慣了和婆婆說說我工作上的事情、習慣了在婆婆面前訴說心中的苦悶……無形中我開始依戀婆婆的疼愛。
坐月子的時候,婆婆對我的照顧更加無微不至。我每天大口地吃著婆婆精心準備的可口飯菜。比如說,一碗面條里放6個雞蛋;一只完整的雞連湯帶肉要一起吃完,看著被我吃得干干凈凈的碗盤,婆婆滿意地笑了。
我是一名基層審計工作人員,工作任務重,愛人由于工作性質的要求也常年出差在外。那年我剛坐滿月子,單位通知我下鄉搞村級財務清理工作。婆婆毫無怨言地為我拉扯兒子,照料家務,為我支撐整個家。因為有婆婆的照料,我從來沒有因家庭瑣事耽誤過工作,并且一直能夠潛心審計工作。
記不得我是從哪天開始叫婆婆為“媽媽”的,只是覺得很自然,我很自然,婆婆也很自然!
婆婆是我的好媽媽。因為有了兩個媽媽,我突然覺得自己變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的世界充滿了陽光,清脆的鳥鳴伴著五彩的夢。每次下班回家,我還沒走到門口就開始迫不及待地大聲喊叫:“媽,我回來了!”
轉眼間,我在婆婆溫暖的“懷抱”中生活了10個年頭,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婆婆對我的疼愛。由于婆婆對我生活的關照,我的審計工作每年都評為先進。婆婆愿意和我生活在一起,不論是在以前低矮的平房里,還是現在寬敞明亮的樓房里。雖然哥哥嫂子們央求過老人家去他們家住些日子,但婆婆拒絕了。因為我這個小兒媳條件更“艱苦”,審計工作任務重,更需要她的幫助。
以前我每天回家都能吃上婆婆做的紅薯粥和可口飯菜,和婆婆說說開心話。可現在,我只能看著婆婆的照片。婆婆走了,離開了這個她最惦念的家,她丟下了我,盡管她永遠都放心不下我。
那是我記憶最深的痛,天陰冷冷的還下著雨,我出差審計剛回到家,婆婆滿心喜悅。婆婆知道我愛喝她熬的紅薯粥,那天執意要上街買些料理回來以備晚上的紅薯粥,就在十字街口一輛無牌黑車將婆婆橫撞出幾十米,婆婆就這樣撒手而去……
在醫院里,我緊緊抱著婆婆,淚雨滂沱!我用我的頭支撐著她老人家的頭,和她說著悄悄話,盡管她什么也說不出來了。但是,她的心我懂。我是那么害怕失去婆婆,失去我得之不易的第二個媽媽。我不停地為她捂著漸漸冷卻的手腳,哥哥嫂子的哭聲,我仿佛都沒有聽到……我用酒精為婆婆輕輕擦拭著熟悉的身體,為婆婆穿上最后一件衣服,為婆婆梳理散亂的頭發……我感覺婆婆就像一個熟睡的孩子,她的臉上依然有開心的微笑,她還能聽懂我的每一句話,我在婆婆耳邊輕輕說:“媽,別害怕,這個醫院我們不住了,天亮了就跟女兒回家。”
……我依然每天上班,依然每天回家看看婆婆的照片,和她說說話,這樣她就不會覺得孤單。
(作者單位:寧都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