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下旬,記者走進西子湖畔一個桂雨紛揚、滿園飄香的院子,謁訪德高望重的九旬老人王家揚同志,饒有興味地聽他回憶當年與魯迅、柔石相處的情景。斗轉(zhuǎn)星移,近80年前與魯迅、柔石親密接觸過的人,至今健在的已經(jīng)寥寥無幾,因而王家揚同志的回憶材料彌足珍貴,現(xiàn)整理出來,敬饗讀者。
我與柔石都是浙江寧海人。1929年我11歲時到上海讀書,與比我大15歲的大哥王育和、比我大16歲的柔石一同居住在橫浜路景云里23號。景云里23號原是魯迅租住的房子,他搬走后讓給柔石,柔石便讓我大哥和他一起住。這是一座三層樓房,底層客廳兼餐廳,二層由作家崔真吾住,柔石住三樓,大哥和我住亭子間。魯迅先生仍住景云里,他三弟周建人住斜對面。這樣,我就與柔石朝夕相處。
那時魯迅已是名聲很大的作家,柔石也是成名作家、翻譯家。柔石非常喜歡我,不時給我講故事,講為人處世的道理,講他與魯迅的交往,還時常帶我去看電影,情同師生。我喜歡聽柔石講江西紅軍反“清剿”的事,他說魯迅先生非常關心江西朱、毛紅軍反“清剿”斗爭的消息。從那時起,我開始知道紅軍反抗國民黨蔣介石“清剿”的事情,激發(fā)起了對國民黨反動派和蔣介石的仇恨。
魯迅非常喜歡他兒子小海嬰,我們兩家的保姆都是紹興人,有時他家的保姆會抱海嬰到我家玩,我有時也跟保姆到他家里去,所以常見到魯迅。柔石和魯迅是一對親密師生,柔石幾乎天天上魯家接受魯迅先生交代的著譯任務。魯迅出門和去內(nèi)山書店,柔石總是扶著魯迅先生一起同往。柔石高度近視,過馬路時反過來得由魯迅扶著柔石走,兩人像一對相依相伴的親密朋友。每當魯迅出版了新作,柔石都會欣喜地對我們說:“大先生又出了新書。”
魯迅在三兄弟中排行老大,周建人排行老三,我們都稱魯迅“大先生”,稱周建人“三先生”。當時,周建人在商務印書館工作,也住在景云里,他常到我家同大哥育和一起喝紹興酒,而且每次都讓我去買酒,另買一包花生米、三塊豆腐干(一塊是歸我的)。酒菜買回家,他就跟我大哥一邊分享酒食,一邊談笑風生。
柔石小提琴拉得很好,我大哥則彈得一手好琵琶,所以景云里23號會不時傳出悠揚的琴聲、琵琶聲,兩人興趣來了,還會合奏一曲,給大家留下歡快的記憶。
柔石靠翻譯和寫作掙錢養(yǎng)家糊口,工作十分賣力和辛苦,不得不夜以繼日。由于二、三樓都是木板樓梯,我年少好動,走路連蹦帶跳,上下樓梯噔噔噔,聲音很響,經(jīng)常打亂他寫作的思緒,柔石對此并不呵責,只是跟我大哥講,要我注意點。
大哥有架照相機,空了會給大家拍照,柔石存世的標準照片就是我大哥拍的。有一次大哥在柔石房間里拍照,叫我站在柔石房間的窗口也照一張,這張照片我至今還珍藏著。
1931年1月17日,柔石在我家里吃的中飯,飯后出去開會,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
原來柔石1930年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這天下午他與一些進步青年作家到上海東方旅館開會,被國民黨當局逮捕。當時柔石袋里放著魯迅與北新書局簽訂的印書合同,大家怕魯迅受牽連,勸說魯迅出去避難。當天我家也被查抄,被追問同柔石的關系。
柔石在獄中寫了兩封信給我大哥,大哥又把兩封信轉(zhuǎn)交給魯迅先生看。魯迅曾經(jīng)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他在囚系中,我見過兩次他寫給同鄉(xiāng)的信。”柔石寫第一封信時心情尚好,寫第二封信時措詞非常慘苦。僅僅過了20天,即1931年2月7日,柔石與另四位青年作家就一起被國民黨當局秘密槍殺于上海龍華。
魯迅先生聽到噩耗,極其悲憤,寫詩表達內(nèi)心的憤慨:“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當時我已經(jīng)13歲了,失去了朝夕相處一年多的親密老師,內(nèi)心也十分沉痛。
為了幫助柔石二子一女三個遺孤,我大哥和魯迅等一幫浙江同鄉(xiāng)決定成立一個教育基金會,資助三個孩子。一天,我聽到有人敲門,急忙跑去開門,一看竟是“大先生”魯迅來了。他照例穿著長袍,摸摸我的頭,然后將他提來的一百塊銀元交給大哥,捐作教育基金。后因教育基金會成立不起來,大哥打算把一百大洋退還給魯迅,魯迅立即給大哥寫信:“育和先生:頃奉來函并稿件一包,稿容讀后奉聞,先答詢問如下:一、對平復兄(柔石原名趙平復)捐款,我不擬收回,希寄其夫人,聽其自由處置(下略)。迅啟上四月七夜。”
1932年初,淞滬一#8226;二八戰(zhàn)爭即將爆發(fā)時,林淡秋帶我回家鄉(xiāng)讀書,就再也沒有見過魯迅和周建人。1973年“五一”游園,我作為北京海淀區(qū)區(qū)委書記、游園總指揮接待中央領導人時,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周建人見到我,歡快地對站在一旁的茅盾先生說:“記得嗎?這是王育和的弟弟。”
1984年,我率團訪問日本回國路過上海,特地跑到景云里23號,在那里徘徊良久,此時此刻與魯迅、柔石、周建人相處的情景一一涌上心頭。我想,這些先輩們所期盼的國盛民安的日子已經(jīng)到來,他們的英靈可以安息了。
鏈接:王家揚,1918年3月12日生于浙江寧海,早年參加革命,解放后歷任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北京海淀區(qū)區(qū)委書記。1978年調(diào)回浙江,先后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常委副省長,省政協(xié)主席,浙江省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會長,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文化交流》雜志社社長。現(xiàn)為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浙江樹人大學名譽校長、《文化交流》名譽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