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萬祺先生是澳門知名實業家,現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從青年時代起就熱心澳門的各項事業,是位一貫愛國、為澳門市民信賴的忠厚長者。然而無論是作為商界名流還是政壇人物,他最珍重的依然是人與人之間的患難真情。
結婚筵金捐孤兒
1943年1月15日,立足濠江事業有成的馬萬祺與相戀多年、善良端莊的羅柏心共結連理。賀喜的嘉賓絡繹不絕,其中不少是澳門工商界的頭面人物及政府官員。在澳門結婚辦喜事照例要大擺筵席,熱鬧一番,然而那天的喜宴只是個簡單的茶話式酒會。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婚禮開始,證婚人、前廣東省財政廳廳長馮祝萬莊嚴宣布馬萬祺、羅柏心締結秦晉之好,然后馮廳長轉而告訴大家:這場婚宴原是準備了5萬大洋,但一對新人說服了兩家家長,同意他們把這5萬筵金捐出,全部電匯到廣東省婦女會,請婦女會把這筆錢作為抗戰時期兒童教養院撫育孤兒的經費!馮祝萬一席話猶如春風撲面,讓在場的所有賓客對兩家家長、尤其對兩位深明大義的新人刮目相看。
是的,在那樣的年代、那樣的社會,能有如此勇氣和作為,應當是成就大業的良才。婚后,他們夫婦倆相敬如賓,恩愛逾恒,同心同德發展事業,從一間米鋪的生意發展成為澳門數一數二的商業王國。
當時在澳門,為自己的祖國做點事經常會遇到危險。有個晚上馬萬祺一家晚飯后正在客廳小坐,突然屋外發生了一聲巨響,待硝煙稍散,馬萬祺到院子一看,只見圍墻已被炸去半堵,幸好當時沒有人在后院。后來澳門破獲了特務組織,才知道馬萬祺已被列入黑名單。有識之士如此評價:馬萬祺夫婦做生意不肯冒險,為國家為民族卻不怕危難!
天堂蘇杭度蜜月
40年代末,馬萬祺在香港認識了廖仲愷夫人何香凝,不久又認識了廖承志。
1956年春天何香凝老人誠邀馬萬祺夫婦到蘇杭游覽,看看抱綠魚莊和西子湖。廖承志知道他們結婚時為了省錢捐款沒有去度蜜月,便風趣地對馬萬祺說:“江南風光好,你們好好去度個蜜月吧。”
馬萬祺夫婦到了蘇杭,只見花紅柳綠,清風怡人,并且沿途都有廖公為他們準備的新房,新房內香茶醇酒,糖果美點,彩帳紅褥,喜喜慶慶的氣氛一點兒都不遜新婚。羅柏心感激不已,她說:“我們結婚十三載,已是五男二女的父母了,如今卻在江南度蜜月,真是萬萬想不到。”馬萬祺更賦詩記錄:“廖公寬待遨蘇杭,笑作新婚蜜月嘗。兒女成行超十載,沿途真個備新房。”一講起當年這段經歷,馬萬祺夫婦仍如數家珍,回味那段美好的時光。
十年浩劫中廖承志一家慘遭迫害,有一天馬萬祺在北京工作的兒子問他:“爸爸,大街上貼滿了‘火燒’、‘油煎’廖伯伯的標語和大字報,你怕不怕受牽連?”馬萬祺嚴肅認真地告訴兒子:“廖公一家滿門忠烈,兩代人中都有人為革命獻身,我怕什么牽連!”他叮囑兒子在大是大非面前尤其要分清是非,堅持正義,不要人云亦云。
1968年廖承志被“造反派”關押,年已九旬的何香凝老人心緒不寧。馬萬祺和夫人得知甚是牽掛,他們帶上何香凝老人喜歡的曲奇餅等食物和她所需要的藥物,毅然從澳門來到首都北新橋三條給老人請安,并看望廖承志夫人經普椿。老人一眼就認出了他們,用廣東話說:“你們真有心啊!”馬萬祺伉儷情真意切,讓老人心田倍感溫暖。
再生之德謝葉帥
馬萬祺與葉劍英的友誼也非同一般。他們相識于1950年,此后多次會晤,頗為投契。1952年葉帥得知馬萬祺肺病復發,便馬上把他請到北京醫治,使他的病很快得到根治。
“文化大革命”開始,馬萬祺夫婦得知葉帥也受到沖擊,便冒險到葉帥府上探望。葉帥反而安慰馬萬祺,希望他們在港澳地區繼續做好團結人的工作,消除“文化大革命”在海外的不良影響。看到葉帥雖受誣陷、迫害,仍安如泰山,馬萬祺無形間也獲得了一股力量。l967年初,葉帥怕馬萬祺在北京讀書的兩個兒子蒙冤受屈,不顧自己處境艱難,想方設法把這兩個孩子接到家中妥善保護,叮囑他們好好讀書。
一次,馬萬祺和葉帥見面時,談起曹孟德的“龜雖壽”。當時正受著“四人幫”監視的葉帥示意馬萬祺遞過手掌,便在他手心寫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八個字。馬萬祺回憶說:“葉帥很有策略,很有信心。我感到了葉帥臨危不懼的膽識和志在千里的氣魄。”70年代初葉帥得知馬萬祺的身體很不好,立即讓他把病歷送到北京請專家會診。一俟葉帥環境好轉,就讓馬萬祺進京治病,院方對其的治療方案葉帥都親自過問,體現了一位老革命家對愛國人士的深切關懷。“當時,我受病苦所困,想開刀剪除后患。葉帥反復聽取專家意見后,勸我還是采用內科新法治療較好,后來的事實果然如此。葉帥對我有再生之德,終生難忘!”
前幾年,馬萬祺、羅柏心度過了他們的金婚紀念,全家39人歡聚一堂,天倫之樂融融。夫婦倆經常教導子孫們說:“水有源頭樹有根,要多讀中文,不論身居世界何處,都要常回祖國、常回澳門。”
矢志此生隨祖國
馬萬祺自1941年從香港到澳門發展,在澳門生活了66年,稱得上是澳門現當代滄桑巨變的見證者。筆者與他見面時,特地請他談談他親歷的澳門回歸經過。
馬萬祺說,澳門自古就是中國領土,16世紀中葉葡萄牙殖民者強行租占澳門,致使澳門離開祖國長達400多年。1999年12月20日,我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重又回歸祖國。當年談判時葡方曾一度提出要把交還澳門的時間推遲到下個世紀,對此我方明確指出,澳門問題必須在本世紀內解決,決不能把殖民主義的尾巴拖到下一世紀。
有一回雙方就雙重國籍問題發生激烈爭論,葡萄牙極力強調雙重國籍是為了保護葡萄牙護照持有者的利益,要維護葡萄牙國護照的“尊嚴”,然而中國歷來不承認雙重國籍,最后是我方堅決否定了雙重國籍問題。還有一次葡萄牙政府在與中國政府的談判中提出,葡方多年來在澳門都沒有駐軍,中方也不能駐軍。馬萬祺得知后立即找到新華社澳門分社負責人,請他即向中央反映,馬萬祺說:“駐軍反映國家主權。如果沒有駐軍,出了什么事情怎么辦,因此無論多少一定得有駐軍。”不久新華社澳門分社轉告馬萬祺:中央同意他的意見,一定在澳門駐軍,請他放心。馬萬祺說:“后來,我見到小平同志,也跟他說了。駐軍這個問題不容商討。澳門在回歸前治安狀況很不好,只有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作堅強后盾,這對黑幫和犯罪分子才有強大的威懾作用。”
“澳門回歸8年來的實踐證明,‘澳人治澳’團隊已經健康成長,而且在建設特區的過程中得到了磨練、鞏固和壯大。這正是澳門特區能取得驕人成就的關鍵所在。”馬萬祺為回歸后澳門的發展進步感到由衷的欣慰。
幾十年來馬萬祺生活過得充實而美滿,談起自己的養生之道,馬萬祺說自己一貫早睡早起,心情開朗,不吸煙,不喝酒,愛運動。平時打太極,散步,寫詩,會友和看孫輩。而更重要的是他把濃厚的民族意識、歷史意識融會于信念和行為的統一之中,愛國、報國是他生命與事業的主旋律,他常常愛說的一句話是“貴賤難移肝膽照”。這源自中國的傳統精神,也是他為人處世、教子治家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