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贊張伯駒挽聯(lián)
1972年1月10日下午1點,毛澤東突然對工作人員說要參加陳毅的追悼會。他在追悼會大廳一面走一面留意走廊兩側(cè)各界送來的花圈。一個不起眼的花圈引起毛澤東注意,他停住腳步,輕聲用湖南話念著:
仗劍如云,作干城,忠心不易,軍聲在淮海,遺愛在江南,萬庶盡銜哀,回望大好河山,永離赤縣。
毛澤東輕輕點頭,贊許寫得好,又移目下聯(lián):
揮戈挽日,接樽俎,豪氣猶存,無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應含笑,佇看重新世界,遍樹紅旗。
毛澤東看落款是張伯駒(著名文物鑒賞家、收藏家)所挽,他轉(zhuǎn)過身對著陳毅夫人張茜說:“陳毅和張伯駒很熟嗎?”張茜簡單介紹了陳毅生前很賞識張伯駒的博學多才,當聽說張伯駒因不滿林彪一伙而填詞抨擊,被打成現(xiàn)行反革命隔離審查導致至今沒有工作和戶口、生活無著落的情況時,毛澤東微微一怔,對周恩來說:“我看像張伯駒先生這樣的人才還是要給出路的,起碼要給人家一口飯吃,你是總理,你給他安排一個工作吧。”
后來,周恩來沖破江青等人的反對,聘張伯駒擔任中央文史館館員,解決了工作和戶口問題。(聞報)
陳賡義釋士兵
1949年,當陳賡率領(lǐng)十幾萬大軍進軍兩廣之時,其屬下的第15軍有一個戰(zhàn)士要離開部隊,去香港繼承一筆遺產(chǎn)。這在部隊引起軒然大波,大家說他是資產(chǎn)階級腐朽思想的代表,眾口一詞主張要槍斃這名戰(zhàn)士。陳賡正好騎馬經(jīng)過這里,他命令立即將這位戰(zhàn)士釋放,讓他去繼承遺產(chǎn)。面對不解的戰(zhàn)士,陳賡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讓他去吧,將來海外又多了一個幫我們說話的人。”這個戰(zhàn)士后來果然成為舊金山的一位愛國僑領(lǐng)。(李菁)
唐玄宗怕宰相韓休
曾開創(chuàng) “開元天寶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他執(zhí)政早期,曾怕自己的宰相韓休,因為“這個家伙”天不怕地不怕,皇帝一有過失他就會不依不饒,不弄個水落石出絕不罷休。所以,當玄宗由著性子干了什么壞事以后,他總是問左右:“韓休那王八蛋知道這事么?”可又往往正在這么問時,“王八蛋”的諫疏就哪壺不開提哪壺地呈上來了,于是皇帝興致大跌,覺得自己真是碰上黑虎星了!左右見他這么怕韓休,就給他老人家提建議:“韓休做了宰相,您老人家比過去可瘦多了!干嗎呀?究竟誰當皇帝呀?我看,干脆把姓韓的趕走,您老人家不就快樂多了么?”玄宗嘆口氣:“我雖然瘦了,天下卻肥了。我用韓休,是為了社稷,不是為了我個人。要為個人老子早殺了他啦,還用你們在這里喋喋不休?”(孫玉祥)
皇帝尊號的由來
嬴政統(tǒng)一全國后,自以為功績和威德超過歷史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因而他覺得不能用王的稱號,而須用皇與帝這兩個名號合起來作為自己新的稱號。從此,我國歷朝封建君主都稱皇帝。
皇在古時有君主或者天神的含義,《爾雅》和《白虎通》都作“皇,君也”,譬如三皇就是人君。帝則指天神,稱黃帝等為五帝是對他們的尊崇。贏政把象征權(quán)威、受尊崇的字眼集合一起,當作自己的稱號,并且由他第一個使用這新的稱號,于是他自稱為“始皇帝”,他的后代兒孫稱作“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歷史上稱他為秦始皇。
從秦始皇開始直到清朝末代皇帝宣統(tǒng)止,皇帝的稱號在中國沿用了2000多年,對我國的政治制度、社會生活、思想文化產(chǎn)生過極為深刻的影響。這2000多年間,皇帝是封建主義專制權(quán)力的體現(xiàn)者,他是代表上天來統(tǒng)治人間的,是真命天子,是天下的唯一主人,而萬民都是他的奴仆,故皇帝又稱人主,整個國家統(tǒng)治權(quán)就操縱在他手中。對皇帝的這種專制權(quán)力,政治科學有個俏皮的名稱,叫“皇權(quán)”。(史札)
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
我國最早的皇家園林大概要數(shù)西周文王的靈囿了,它是第一個由統(tǒng)治者家庭擁有的園林。文王在靈囿內(nèi)建有靈臺,臺高二丈,周長一百步;囿中有沼,稱作靈沼。囿、臺、沼的結(jié)合使自然風光與人工的臺榭融為一體,盡管它當時還很原始,但已開始了蘊含園林特色的人文景觀造景法。
春秋戰(zhàn)國時各諸侯霸主一旦得勢都建造宮殿園囿,吳王夫差是春秋一個霸主,他對舊有梧桐園已不滿足,于是大量征發(fā)民夫,費三年時間,建成方圓五里的姑蘇臺。夫差與宮嬪數(shù)千人日夜于此飲酒作樂。《述異記》記載:“夫差作天池,于池中泛青龍舟,舟中盛妓樂,日與西施為水嬉”。
秦始皇擴建阿房宮前殿,東西500步、南北50丈,可容萬人,又于咸陽旁200里內(nèi)外建離宮270所,以復道甬道相通,設(shè)帳帷,陳鼓樂,置美人,秦始皇游幸其間。項羽破咸陽,焚秦國宮殿,大火三月不滅,可見其建筑規(guī)模之大。
漢代在長安修長樂、未央兩宮外,武帝又修建建章宮,開太液池,以供舟游宴樂。池內(nèi)筑有三座山,象征瀛洲、蓬萊、方丈等神山。漢武帝為賞水光月影,又另開影娥池,造能容數(shù)百人的游月船,月明之夜,令宮人乘舟劃水,以觀月影。
唐代皇家園林受魏晉以來美學的啟迪,追求自然美與人工美的諧調(diào)統(tǒng)一。驪山下的華清宮是唐朝長安附近幾處離宮的典型,驪山因山形似馬,其色青而灰,因而名驪,山左右群峰峻秀,東高西低,在落日中色彩斑斕,“驪山夕照”向為長安八景之一。驪山溫泉漢時已聞名于世。唐太宗時于此興建幾處宮殿,兩度改名,至玄宗時更名華清宮,并修建了大量宮殿、官衙區(qū)和起造城墻,玄宗浴池名蓮花湯,楊貴妃浴池名芙蓉湯。驪山上的朝元閣是一座道觀,它和長生殿構(gòu)成驪山建筑群。唐玄宗以此宮為長居之所。白居易的《長恨歌》是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宮中驕奢淫逸、紙醉金迷生活的寫照。
宮廷和苑囿是皇家禁地。在這些地方既有著皇帝后妃的恣情縱樂,也有著無情的爭奪與殺戮。
(擷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