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源頭開化綻放著一朵根藝奇葩:中國#8226;根藝美術博覽園。這是世界上第一家以根藝為主題創建的生態文化公園,它以根藝、盆景、奇石、枯樹為載體,濃縮了錢江源自然風光和浙皖贛三邊風土人情,將根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中華石文化、植物文化等傳統文化融于一體。該園占地36畝,投資1.5億元。
有夢想就有可能
博覽園創辦人、浙江工藝美術大師徐谷青一直堅信這么一句話:有夢想就有可能。這個博覽園,打從他愛上根藝那天起就在心中描繪過,就有過這樣的夢。
徐谷青的根藝之路始于17歲。1983年冬父親從縣城買回一張年畫,他端詳著畫上佶屈蒼勁的樹根不禁浮想聯翩,他很想動手試試雕琢出這樣的根藝。恰好第二天下雨,不用打理農事,于是天未亮就背上斧鑿上山尋樹根。徐谷青家住開化梅嶺,這里青山綠遍,這獨特的自然環境根源自然異常豐富。徐谷青一天挖下來,楮木、杜鵑、黃荊條等奇形怪狀的樹根竟然背回一大堆,他連廢棄在村口多年的老樟樹根也扛回了家。
上世紀70年代初的農村生活清貧,徐谷青初中畢業就輟學,被父親安排學木工。但從小喜歡涂涂畫畫、喜歡藝術的他,在木工的業余時間,就鉆研木雕、壁畫和書法,且以連環畫為參本臨摹,所以有這個功底,他初創根藝就顯得比較得心應手,經過無數個夜晚的琢磨,次年春天,那龐大的樟樹根竟變成了一套根雕椅。到了1989年春季,浙江博物館舉辦民間藝術展,徐谷青將創作的毛竹根藝“長尾雞”參展,結果,那只飽經滄桑、渴盼飛翔的長尾雞獲得展覽會開拓獎。這是徐谷青根藝路上的第一個獎,他很激動,堅定了自己的選擇:走根藝創作之路,創造屬于自己的藝術殿堂!
然而徐谷青雖然收獲了成功,但他覺得自己對于美學真諦的認識依然欠缺。為此,次年24歲的徐谷青便赴無錫參加全國函授的根藝盆景培訓班。七年之后,徐谷青以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的身份坐在講習臺上為學員講了三天的課,隨后輾轉北京、杭州,向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肖峰求藝。為盡早學有所成,徐谷青還沒日沒夜地研讀和創作,肖院長見徐谷青如此“玩命”,便稱他為“根瘋”。后來他赴上海,又拜著名根雕藝術家胡仁甫為師,取藝號為“醉根”。由于兩位老師都給徐谷青以醍醐灌頂之教,從此徐谷青的創作有了質的飛躍。學藝歸來后的徐谷青,第一件事就著手創辦開化根雕廠,且將“醉根”兩字作為注冊商標,接著又成立了衢州醉根藝品有限公司。
挫折前面是藍天
都說人生是一種歷練,如今回頭想想當初曾經走過的路也確是如此。那是個大雨傾盆的日子,徐谷青頭戴斗笠、身披蓑衣、腳穿草鞋,懷揣母親捏就的飯團,背著工具不辭艱辛地在梅嶺的崇山峻嶺間尋奇根挖異樁。為防止搬運途中損壞樹樁,他還砍得茅草、藤蔓將其細細包裹小心搬運,不想道路泥濘,他連人帶樹樁滾下山坡數十米,當場昏厥。醒來四周漆黑一片,兜里的飯團也不知去向,但徐谷青看見自己的手中依然緊抱著樹樁,便忘記了痛、餓,當他深一腳、淺一腳地將樹樁搬回家,像個泥人模樣出現在母親面前時,母親早已淚水漣漣。
在百姓眼中樹根只是灶堂之物,不值一文,而徐谷青卻千方百計花高價取之。1996年10月他聞聽福建深山有一大枯樹,便連夜驅車前往,當那棵千年枯榆樹呈現眼前時,他感覺到那像一尊釋迦牟尼像,立即到有關部門辦理采運手續。但榆樹樁太過龐大,要搬出大山運回開化十分困難,為此,他投資修路,將連接山里穿越3個村莊的30余公里山路改建成寬敞的機耕路。就這么一個樹樁,他歷時5年,耗資17萬元才將它搬回開化。談起這段往事,徐谷青至今仍顯激動。
徐谷青的根雕藝術越來越成熟,曾先后在中國美院、北海公園、臺北市、馬來西亞等地舉辦個展。個展為徐谷青帶來聲譽和效益,但也“跌了一跤”:1993年春的一次展覽會上,一位臺商看中徐谷青作品的大氣、渾厚和凝重,與徐谷青簽訂了50萬元的供貨合同,并預付1萬元定金。這在當時是個大數目,于是他立即增招30余名工人擴大生產規模。然而世事難料,就在徐谷青擲下40萬貸款按合同生產出大批木雕家具、根藝作品時,這位臺商竟杳無音信了,根雕廠陷入了困境,“我將何去何從呢?”迷惘的徐谷青平生第一次喝起了酒。后來徐谷青用大山的堅毅來迎戰困難,他決定以商養藝,以粗養精,將庫存的所有商品分類,可重復生產的以合適價格出售,以渡過難關,將不可復制的作品收藏,為設想中的根藝博覽園作儲備;并對尚存的材料實行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做到沒有廢料和誤用,以節約成本,提高效益。終于,根雕廠迎來了一片新天地。
開創根藝新紀元
1991年5月徐谷青從親戚朋友處籌得500元款,租得開化城東印刷廠舊廠房運籌根藝事業。經籌備,擁有30余名員工的“開化根雕廠”正式投產,同時在城中開設根藝展廳“集趣齋”。從此,徐谷青一邊帶徒授藝,一邊遨游在根雕世界。除了雕刻,徐谷青還一如既往地學習知識,偶有心得便著書立說。對于廠里的員工,徐谷青也將自己所掌握的根雕藝術傾心而授,他想,要使開化的根雕事業騰飛起來需要集體的力量?,F在,開化已被評為中國根雕藝術之鄉,崛起數百家根雕廠。在這個龐大的根雕隊伍里,有近半數根藝家曾在徐谷青的廠工作過。作為浙江省工藝美術學會主席的徐谷青,他為浙江的根藝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徐谷青繼承根雕造型上的許多傳統藝術,又在此基礎上作了許多創新。1994年開始徐谷青經400多個日夜的耕耘,一尊4米多高、6噸余重的如來佛誕生了!作品展出后引起社會廣泛好評,作家冰心欣然題寫“根雕大佛”四字相贈,這件作品以60萬元售于澳門一客商收藏。行家斷言,這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最傳神、售價最高的根藝佛雕。2001年,一座由徐谷青設計的按他的根藝作品《盤古開元》放大、以銅為材鑄造的高達10余米的根藝城雕矗立在開化縣城中心廣場。專家贊譽這是開創中外城雕史新紀元的創舉。與此同時,徐谷青又雕刻出《長壽》《錢江魂》《五百羅漢》等大型精品根藝系列,這些作品都在開化的博覽園匯聚。
如今,醉根藝品有限公司已成長為浙江規模最大的根藝企業,屬于徐谷青個人的榮譽也紛至沓來:1995年徐谷青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1998年徐谷青名字被納入中華人物辭海;2006年徐谷青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0年作品《音魂》榮獲首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銀獎;2002年作品《錢江魂》獲浙江省首屆花卉博覽會特色產品獎;2006年作品《枯木新春》獲第六屆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覽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