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地處東海之濱,扼南北水路要沖,有魚鹽市舶之利,一直是我國對外交往與海外貿易的重要口岸。它良好的地理條件、濃郁的商業氛圍,孕育了一代代長袖善舞、經營有方的寧波人。
早在清末民初,在民間就廣為流傳著“無寧不成市”的諺語。鴉片戰爭爆發、五口通商后,寧波商幫憑借自己世代經商的天賦和瀕海的優越地理位置,走向全國,走向海外,很快便成為中國近代最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幫之一。
秉承傳統的商埠遺風,人杰地靈的寧波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工商業新星不斷涌現。新一代的寧波商幫是“豐富多彩”的,在已經過去的30多年間,涌現出了雅戈爾、奧克斯、波導、杉杉、帥康、羅蒙、培羅成、永發等著名民企,或稱新“寧波商幫”。據統計,目前,寧波的個私民營企業近10萬家,改革開放造就了風起云涌的新一代“寧波商幫”,他們“說過千言萬語,跑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在這“四千萬”的背后,讓新寧波商人獲得豐厚回報的同時,也譜寫了新“寧波商幫”文化。本文主人公胡小良,作為寧波永發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就是當代甬商的代表之一。
六十年代出生的胡小良,中等身材,慈眉慈目,溫文而雅平和樸實間盡顯中年人的睿智。就是這位遇浪不驚的新“寧波商幫”人,坐擁著數億資產,掌控著8家下屬公司,32個全國銷售辦事處,年產20萬臺保險箱(柜),成為國內業界行業龍頭,產品除覆蓋全國外,還輻射到歐美、澳洲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業界譽為“中國保險柜之王”。
永發:崛起于東海之濱
克勤克儉、腳踏實地、不事張揚、不尚空談的品質,是“寧波商幫”背后浙東文化的核心之一。正是這種精神,使胡小良創造了摩托車上馱起“永發集團”的奇跡。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下午4點多鐘,與寧波相距百多公里的國營紹興水泥廠的門口,來了一位騎著摩托車衣著“勞動布”服裝的小伙子。小伙子20出頭,略顯靦腆,只見他在門口徘徊了一陣后,鼓起勇氣來到了廠辦公樓。當他摸到財務科,說明來意后,一位領導模樣的人看了他遞上來的保險箱訂單,沉思了一下,答應訂兩臺,條件是價格再優惠些。年輕人心里核算了一下后,立即應允,雙方簽約。
他就是胡小良。這是他從寧波東部的一個叫小門的村莊騎摩托車出發,從杭州維修售后的保險箱回來途中,輾轉二、三天碰了無數個“釘子”后,所接到的第一張訂單。此時,他還是另一家企業的“打工仔”。
通過自己之手,胡小良初入市場有了零的突破。回來的路上,胡小良興高采烈,摩托車冒著黑煙“吼吼”叫。不過,那聲音在胡小良心里卻如美妙的曲子一般。“一天訂2臺,一個月少說也有20臺,廠里一月的產量也就消化了。”胡小良心里盤算著。初嘗甜頭,他又東闖西撞地跑了7天,又訂出去10多臺保險箱。
胡小良樂了。
浙東穿山半島,自西向東像一只象鼻橫亙在浩瀚的東海,優越的地理位置,使這里成為一塊富有生機又充滿神奇的土地。“穿山港”曾是寧波通商口岸的一個組成部分,現在的穿山港畔,就是聞名遐邇的北侖港海域。
1988年初,穿山半島上創辦了一家名叫寧波北侖白峰堅固鈑焊廠的私營企業,法人代表就是胡小良。
作為寧波永發集團公司前身的寧波北侖白峰堅固鈑焊廠,當時的辦廠條件十分簡陋。胡小良租了當時生產大隊低矮破舊的倉庫,屈指可數的幾名工人在棚屋里敲敲打打,滿臉油污的胡小良也忙碌其中。
當時生產保險箱十分簡單,完全屬于原始狀態的“手工作坊”。就是鐵板、混凝土、電焊、油漆,最后再加道鎖。有句順口溜十分形象,“鐵板拗拗,石頭填填,電焊閃閃,油漆噴噴,太陽公公曬曬,成了!”
胡小良一人身兼5職:老板、技術監督、業務員、送貨員、售后服務員。
“風里來,雨里去。通過我的這輛摩托車,銷售的保險箱,少說也有上千臺。”胡小良自豪地笑著說。
真是摩托車上馱起了“永發集團”!
在人們的傳統意識里,保險箱能有什么花頭,只要結實點、保險些就行了。而胡小良卻不這么認為,他在初創階段就把“科技含量”放在發展的主調上。
1993年初,初創的“永發”,年產值只有幾十萬元。而胡小良計劃投入一百多萬元進行技術改造。當時的農村,“萬元戶”是了不得的事情。聽說要用超過年產值數倍的錢搞技改,剛剛從田間走上來、“腿上泥巴尚未褪盡”的其它管理者“緊張得骨骨抖”,更有甚者懷疑“老板是不是瘋了?!”對此,胡小良不是沒有深思熟慮過,“手工作坊”大路化生產不僅缺少競爭力,更可怕的是不進則退隨時可能被淘汰。面對壓力,胡小良認準目標,咬緊牙關,一聲“上”,廠里先后添置了油壓機、折邊機、噴塑機等“三大件”以及其它先進設備。在胡小良的決策聲中,“永發公司”的生產技術與國營企業迅速靠近,而把一些以前的同行,遠遠地甩在后面。徒步前進,變成了騎上助動車前進,有點半機械化的味道了。技改當年,“永發公司”的保險柜開始占領國內部分大、中城市的市場,并首次出口海外,公司的產值翻了三番。
百萬元打造新“永發”,胡小良第一次嘗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甜頭。
研究“寧波商幫”文化的專家曾說,寧波商人的骨子里就具有勇于冒險和善于冒險的秉性,他們的機警、靈敏、開朗、有膽識,總使得他們能勇立潮頭,化險為夷,屢戰屢勝。
確實,超前的定位和果敢的決策以及冒險精神,對任何一家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都顯得至關重要。說不定,沒有當年的一聲“上”,就不一定有現在規模的寧波永發集團公司。
發生在“保險柜王國”里的故事
“溫和、樸實、謙讓。幾乎沒有見過他面紅耳赤地發過火。”在胡小良身邊工作過或與之接觸的人,對自己老總的印象比較一致。
“胡小良是一位儒商。”此話亦絕非夸張。
“就是在商場如戰場的環境中,胡總也是個君子,總能謙讓人。”公司的一位副總這么評價他們的老板。
一次,當地的一家同行模仿“永發”的產品在銷售,后來由于質量問題,客戶與“永發”交涉。“永發公司”知情后,看到產品實樣,從材料組成、技術參數進行解剖、檢測,最后證明是“克隆產品”。客戶把購買情況一說,馬上找到了“克隆產品”的始作俑者。當時,這還是一家小規模企業,胡小良完全可以將其告上法庭,使其“傾廠蕩產”。但他沒有這么做,當小企業主耷拉著腦袋滿臉羞愧地出現在公司總經理室時,胡小良滿臉和氣,“一把凳子,一杯茶”,反而把小企業主感化得無地自容。
現在這家企業也做大了,還成了“永發”的合作單位。
那次事件后,胡小良說:“人家創業也不易,只要知錯能改,硬做做肯定不如軟處理。放人一馬,海闊天空呀。”好一個“海闊天空”,這就是胡小良的胸襟與膽識!
創業初期,由于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沒有自己的品牌,“永發”只能跟國外品牌公司合作,貼別人的品牌。這一貼,既貼掉了“面子”,更貼掉了“票子”。胡小良說,自己生出的孩子,卻要跟別人姓,心里窩囊,總有一天我要把它倒過來。
1994年9月8日,是“永發”在同行面前昂起頭的日子。第一批以“永發”商標出口的保險箱發往海外。
《人民日報》2006年5月23日一版顯著位置有則消息《寧波外貿形成自主品牌集群》,記者在“導語”上寫道:“‘提價不提價,我們說了算。’從‘廣交會’歸來的寧波永發集團公司總經理胡小良,口氣中帶著幾分‘牛氣’。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他們生產的擁有自主品牌的產品提價,獲得外商一致認可。”這篇從“貼牌”到“創牌”,從“打工”到“當家”的新聞,正是新寧波商人“腰桿子硬起來的表現”。
2007年6月16日,韓國保險箱龍頭企業BUMIL公司為寧波永發集團公司貼牌生產的首批防火保險箱下線,發住印度市場。
此前,“永發”給歐美行業巨頭整整做了15年貼牌。從貼牌到亮牌,再到被貼牌,“永發”的國際競爭力得到了提升。
“這是揚眉吐氣的一天。”胡小良面帶微笑地說。
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有句片頭語叫“讓事實說話”。胡小良最高明的“招術”也正是自己不說,而讓他的產品——保險箱說話。不僅在國內說,而且在國外說,說話平臺分別筑在“大上海”和美國白宮,前者是策劃的,后者則是“天上掉下來的”。
1993年3月,寧波永發集團公司在上海中百一店舉辦了一個“打開保險箱有獎”活動。規則為不管用什么方式,在安保設備標準規定時間里,只要你打開保險箱,里面的2萬元現金就歸你。舉辦者打開保險箱的門,當眾放入二萬元現金,然后上鎖并打亂密碼。上海灘上多能人,十幾個能工巧匠提早知道消息,摩拳擦掌,已經熱過身了。他們一人一個箱柜,“軟硬兼施”,活動結果,只領到紀念品,沒有一名中獎者,圍觀的人群中傳來陣陣嘆息聲。活動結束后,“永發”的保險箱當場銷售出了200多臺。
這是國產版的“永發”故事,還有海外版的呢。
美國克林頓任總統時期,一次,白宮發生了火災。當救援人員撲滅火災后,發現幾臺保險箱里存放的政府重要文件絲毫未損,經調查是美國著名的火王保險箱公司曾購買過永發公司的產品,其中一批進入了白宮,成了看管白宮重要文件的“座山雕”。事后,白宮以克林頓總統名義致信“火王”表示感謝,這封總統感謝信后來作為公司重要文獻保存下來,事后“火王”又向“永發”轉達了謝意。這時,“永發”方知自己的產品進入了白宮。
兩則故事,發生在有意和無意之間,既顯得必然,又顯得偶然。但這些都是建立在“永發”對產品質量精益求精的理念中。
浙東穿山半島小門燕窠自然村,一年四季沐浴在海洋的氣息中,它就是胡小良的家。
從小以海為伴,幾日不吃海鮮就難受的胡小良,喜歡炒菜,喜歡炒與眾不同的菜。女兒生日時,胡小良也會動腦筋“露一手”,燒一桌既可口又別致的飯菜,給家人一個驚喜。比如,年糕是寧波人的傳統食品,炒年糕,傳統意義上通常有“青菜年糕”、“咸菜年糕”,招待貴客時才有“桂花糖年糕”。而胡小良卻喜歡炒“多元年糕”,就是把菜、豬肉、海鮮合起來做,熱騰騰,香噴噴,嘖!味道與眾不同。
“做保險箱就像炒菜,要推陳出新。”胡小良詼諧地說。
2007年金秋,一個名為“中國國際城市安全暨防范設備展覽會”的活動,在首都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展覽會上,“永發公司”又炸響了一個“驚雷”。“永發” C級防盜、防爆、防火焰切割保險箱及系列高等級保險箱問世。這種保險箱“防爆”性能顯著,用2.5克強力TNT在關鍵部位連爆二次,保險箱仍安然無恙,“永發”讓世人吃了一驚,也成了媒體追捧的明星。一臺C級保險箱的價格達20萬元,其全部價值相當于兩個40尺集裝箱貨柜低端產品的總和。
C級保險箱重新詮釋了保險箱行業高端產品的行業標準,中國保險箱行業又將面臨一次洗牌。
業內驚呼:這是“永發”引領的一場“革命”。
“寧波商幫”文化的新舞者
一本關于“寧波商幫”文化研究的書曾這樣論述:寧波人,寧波商幫,這群從小聞慣了海風腥味的人們,這一傳統儒學教化之下的新興商幫,帶著商人的精明開闔卻不失書生的道德操守,完成了從傳統商業到現代商業的轉型,真正在中國的近代經濟舞臺中脫穎而出。
溫州人有中國的猶太人之說,但人們更愿意把寧波人比作“猶太商人”。
民諺說:無寧不成市。“阿拉(我們)寧波人做生意頭子活絡,不管是千里路,不管是萬里遠,只要有市面,都有寧波人。”“無寧不成市”的說法充分證明了“寧波商幫”的地位和滲透力。巴爾扎克曾說,“造就一個貴族需三代換血”。一個商幫的形成也一樣,寧波商人以其強烈的創業精神與杰出的經營能力,一代秉承一代地抒寫了中國商業史上的百年輝煌。
幾年來,永發集團先后開發出15大系列、300多種新產品,擁有實用專利1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多項技術攻關項目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永發在同行業中第一個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并榮獲中國保險箱行業首批“中國名牌”,為中國安防行業實現了“中國名牌”零的突破。
“永發”生產和銷售的保險箱產品在覆蓋全國的同時,還遠銷歐美、澳洲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僅進入了喜來登、索菲特、皇冠假日等世界頂級酒店客房,而且還被美國宇航局、德意志銀行、荷蘭ING保險公司選用。
“永發”保險箱正在神奇般地進入更多的千家萬戶。
新“寧波商幫”人胡小良,正在鑄造新的“無寧不成市”的神話。
美國的芝加哥、拉斯維加斯,是胡小良常去的地方,那里不僅有永發公司的銷售網絡,更有全球最先進的安防市場。那里,常常給人以見識和靈感。
“坐飛機,是思考問題最好的地方。”胡小良說。那次,從大洋彼岸回來的航班上,胡小良在思考“人生”的問題。
胡小良有句名言:學會做好人,順便賺點錢。這句話就是在飛行途中偶然得到的“智慧火花”。
此話乍一聽,與其說是很難理解,不如說很難接受。有人會說,你是財富的主人了,站著說話不腰疼。但胡小良有他的獨特理解,他說:“從前錢不多的時候,做人很快活。現在一些人,腰包鼓了,反倒不快樂了,精神也虛脫了。所以,我就要在公司內部倡導‘學會做好人’的理念,學會經營快樂人生這一課題。”
受“寧波商幫”文化影響至深的胡小良,始終懷揣一顆感恩的心。
“永發”是從村辦企業“脫胎換骨”而來的,盡管現在企業大了、強了,但它的身上仍具有泥土的芳香。“永發”在解決農村剩余勞力出路,為當地村民增收的同時,于2007年2月捐資100萬元,與當地小門村共同設立了新農村文明基金,資助貧困戶,獎勵文明戶,“永發”還是當地的慈善、公益事業先進單位,還積極參與向延安、貴州等革命老區捐款活動。
2006年,胡小良親自帶隊開展“重走紅軍長征路活動”,倡導和弘揚“艱苦創業,勇于進取”的優良傳統。
通往佛教圣地普陀山,陸路必經329國道,329國道就從“永發”的新老廠區之間穿過。就是在這條國道邊,胡小良投資800萬元籌建的保險箱博物館已經破土動工,保險箱博物館把古今中外的保險箱(柜)或圖片文獻集于一館,通過保險箱的發展歷史,弘揚“保險箱”文化,保險箱博物館建成后還將成為旅游參觀點。博物館中,當然少不了胡小良當年創業時騎過的摩托車呢。
“永發金融設備”高新區也已拔地而起。胡小良指著新廠區,滿懷憧憬地說:“金融業是一塊廣闊的市場,在金融業高度發達的今天,新產品開發空間極大。現在,金融業的一些高新產品很多設備需從國外進口,價格很高,還有一些產品是空白。我們不能常常跟著市場走,還要領跑市場。對此,我們已實施了開拓金融市場新一代產品計劃,研發成功了新一代ATM機,還在研發新一代點鈔機、清分機和自動柜員機等新設備……”
在胡小良臨窗指點之際,耳邊可聞東海岸邊清晰的濤聲,我注視著他的側影,真切地感受到秉承傳統商埠遺風的新寧波商人無窮的魅力。
一路走來的“寧波商幫”,經歷過滄桑,也創造著輝煌。“胡小良”們的身上流著相同因子的血液,彌漫著相同氣息的文化韻味。今天,在寧波這座神奇的港灣中,“寧波商幫”文化的精髓代代相傳,使這個城市充滿朝氣和張力,潮起潮落間,胡小良式的新一代甬商正應運而生,恰如鯤鵬展翅,龍翔九天。【責編 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