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各國都出臺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扶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筆者對中美兩國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進行比較,進而提出改進我國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建議。
一、美國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早在20世紀40年代初,美國就開始對中小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并經常調整。1981年頒布的《經濟復興法》對以往的稅法作了修訂,同時聯邦政府還專門頒布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稅務計劃,宣布國家稅務總局將為中小企業提供6個月的寬限期:中小企業可通過聯邦政府的電子系統納稅等。美國稅收優惠政策的具體內容有:
(一)中小企業可以自主選擇納稅方式。如果企業符合所得稅法中有關中小企業的規定,即可從兩種納稅方法中任選一種:一是選擇一般的公司所得稅納稅方式,稅率為15%~46%的5級超額累進稅率;二是選擇合伙企業納稅方式,即根據股東應得的份額并入股東的個人所得之中,按個人所得稅計算繳納。此外,美國《經濟復興法》規定,雇員在25人以下的企業,所得稅按個人所得稅稅率繳納。
(二)降低稅率。《經濟復興法》將涉及中小企業的個人所得稅稅率下調了25%,并將創新型小型企業的資本收益稅率減半,按14%征收。年應稅收入在5萬美元以下的企業,可享受15%的低稅率。到2006年底,最低所得稅率將從15%降到10%。
(三)稅收減免。1.允許中小企業或公司對新設備的投資直接沖抵其應納所得稅額。凡購買新的設備,若法定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的,其購入價格的10%可直接抵扣當年的應付稅款;若法定使用年限為3年,抵免額為購入價格的6%;甚至某些不動產以及某些購入的舊設備,也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稅收抵免。小型企業的應納稅款如果少于2 500美元,這部分應納稅款可全額用于投資抵免。2.對小型企業投入的股本(符合一定條件)所獲資本收益實行至少5年的5%稅收豁免。3.企業風險投資額的60%免除征稅,其余的40%只以50%征收所得稅。4.私人資本為建立科研機構而捐贈的款項一律免稅,企業為建立非盈利性科研機構提供的資金也免交所得稅。
(四)加速折舊。20世紀80年代以來,相繼出臺政策縮短了原折舊法規定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實行“特別折舊”制度,允許企業在投資后的1~2年里對新購置使用的固定資產提取高比例折舊,對某些設備在其使用年限初期實行一次性折舊。
(五)鼓勵中小企業增加科技開發投入、對部分研發費用予以免稅。1.通常的研發費用如果在課稅年度超過過去3年平均發生額,其超過部分25%的部分予以減免;2.在從事基礎研究時,研發費用的65%作為非課稅對象,該項抵免可以向前結轉3年,向后結轉15年。
(六)虧損結轉。中小企業股東遭受的損失可以用來抵減其他來源的收入,如從別的公司得到的工資收入抵減中小企業股東分攤的損失,扣除數額不能超過股東的基值,超過部分要結轉到以后年份,結轉的期限沒有限制。對損失數額超過股東基值的部分,按比例從股東其他收入項目中進行損失扣除。
二、我國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近年來,我國制定了很多針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一)《關于下崗職工從事社區居民服務業享受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43號)規定:下崗職工從事社區居民服務業取得的營業收入,個人自其持下崗證明在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備案之日起,個體工商戶或者下崗職工人數占企業總人數60%以上的企業自其領取稅務登記之日起,3年免征營業稅。從事個體經營的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3年內免征個人所得稅。
(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字[1994]001號)規定: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企業,經有關部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可減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后年度起免征所得稅2年;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及技術轉讓發生的相關技術咨詢、服務、培訓所得,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免征所得稅。同時還規定:新辦獨立核算的咨詢(包括科技、法律、會計、審計、稅務等咨詢業)、信息、技術服務企業或單位,開業之日起,前2年免征所得稅;新辦獨立核算的交通運輸、郵電通訊企業或單位,自開業之日起,第1年免征所得稅,第2年減半征收所得稅;新辦獨立核算的公用事業、商業、物資、外貿、旅游、倉儲、居民服務、飲食、文教衛生企業或單位,自開業之日起,報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減征或免征所得稅。
(三)《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再擔保機構免征營業稅的通知》規定:對納入全國試點范圍的非營利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再擔保機構,由地方政府確定,對其從事擔保業務的收入,3年內免征營業稅。
(四)新企業所得稅法第28條規定: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第31條規定:創業投資企業從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創業投資,可以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三、中美兩國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比較
(一)支持角度不同。美國的優惠政策更側重于企業的發展,通過對中小企業的稅前費用扣除、折舊率的提高等辦法降低稅基,同時還降低稅率以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而我國側重于促進就業為目標的支持,基本上都是以安排下崗職工或者是以下崗職工為代表的就業困難對象創業作為優惠的對象,目的就是為了安排就業。
(二)優惠的方法不同。美國以中小企業的企業發展行為為優惠對象,對購買設備可給予一定比例稅收抵免,同時可采取加速折舊,對科技投入給予加計費用的優惠,對所得稅可以緩交,虧損可延長抵免。我國則采取對特定人群創業給予優惠的辦法,如對下崗人員、復員轉業軍人和新畢業的大學生所辦企業給予優惠,而對其他絕大多數人創業沒有政策扶持。
(三)優惠政策期限不同。美國把支持中小企業作為一項長期政策,不論是什么人創辦的,只要是中小企業,沒有期限限定,在政策公布之后就可以享受。我國往往規定了享受優惠政策的期限,如果過了這個期限,即使還是中小企業也不能享受優惠政策。
(四)優惠政策普遍性不同。發達國家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是普遍性的,對于鼓勵發展行業的中小企業基于更優惠的稅收政策。我國只是對鼓勵發展的行業的中小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對其他行業則沒有支持。
(五)優惠的環節不同。美國既出臺針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也出臺了針對中小企業投資人的稅收優惠政策。我國稅收優惠只有對企業的優惠,沒有對投資者的稅收優惠政策。
四、對我國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稅收政策的建議
(一)盡快落實《促進中小企業法》,實施系統的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我國目前缺乏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系統性稅收優惠政策,建議政府制定從一般性減少稅基、設備投資抵免、科研經費加計、加速折舊、虧損結轉等減少稅基到降低稅率的一系列所得稅政策;流轉稅減免和提高流轉稅起征點等相配套的一系列系統的鼓勵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二)制定支持所有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目前,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多針對于下崗職工、大學生、復員退伍軍人等人群創辦的中小企業。因而只能解決一時之急,不利于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
(三)適當延長優惠期限。我國給予一些行業中小企業所得稅開業后前3年免稅,但實際上企業開業后前3年一般很難盈利,這種優惠政策使很多企業往往享受不到。建議將優惠期限延長到5年,不僅對特定行業的中小企業優惠,而且覆蓋到所有中小企業,以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
(四)中小企業創業者的個人所得稅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抵免。中小企業資金緊張是一個普遍現象,因而建議當中小企業股東將分得的利潤用于企業再生產時,其所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可以抵企業所得,以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責編: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