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睡眠不可仰臥。古人說:“睡不厭蹴,覺不厭舒”。睡時宜側身屈膝,則精氣不散,醒時宜舒展活動,則氣血流通。如果仰臥,則體直不舒,肌肉不能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惡夢,還影響呼吸與心跳。
二、睡眠不可憂慮。睡眠一定要專心安穩思睡,不可想事。古人說:“先睡心,后睡眼”,是睡眠的重要秘訣。如果睡下以后思想過去未來的雜事,不但會失眠,而且對身體的損害會比白天更大。
三、睡前不可惱怒?!端貑枴づe痛論》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思則氣結。”凡情志的變化都會引起氣血的紊亂,從而導致失眠、甚至患病。所以睡前非但不可惱怒,亦應防止任何情緒的過激。
四、睡前不可進食。臨睡進食容易增加胃腸負擔,既影響入睡,又傷害身體。如睡前感覺饑餓,飯食后宜稍休息一段時間再睡。古人說:“早飯宜早,午飯宜飽,晚飯宜少”,確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養生經驗。若夜深以后在床上進食,則更為不利。當然由于特殊情況所造成的因饑餓進食,則又當別論,只是不應形成一種習慣。
五、睡臥不可言語。中醫認為,肺為五臟華蓋,主出聲音,凡人臥下,肺即收斂,如果此時言語,則易耗肺氣,這好像鐘罄一樣,不懸掛則不能發聲。另外,睡前說話也會使精神興奮、思想活躍,從而影響入睡,導致失眠。
六、睡臥不可對燈。睡眠對燈,使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也易醒。
七、睡時不可張口。孫思邈說:“夜臥常習閉口”,是保養元氣的最好方法。張口呼吸有很多缺點,不僅不衛生,而且使肺臟易受冷空氣和灰塵等的刺激,胃內也易進入涼氣。
八、睡時不可掩面。以被掩面,使人呼吸困難,而且吸入自己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對于身體健康極為不利。因此“三叟歌”中有“下叟前致詞,夜臥不覆首”。足見古人對這一養生方法的重視。
九、臥處不可當風。古人認為,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人體睡眠后,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易受風邪的侵襲?!冬嵥殇洝氛f,臥處不可當風,“恐患頭風,背受風則嗽,肩受風則臂疼,善調攝者,雖盛暑不當風及坐臥露下”。
十、頭不可對火爐。臥時頭對火爐,易受火氣蒸犯,令人頭重目赤,或患癰腫瘡癤,并易發生感冒?!冬嵥殇洝氛f:“臥處不可以首近火,恐傷腦”。且由于溫度過高,容易在入睡后將被撩開,反而著涼;或夜間起身,高視闊步易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