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1年級下冊。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童話。課文以小青蛙為中心人物和線索人物,通過他的思考和行為,探究做什么事最快樂的內涵。借童話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學情分析:
1年級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時期,加之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做事喜歡以自己為中心。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將能使學生初步學會應該關心別人的道理。
教學目標:
1.會寫“快、蛙、叔、會”等8個字,認識“最、啄、叔、就”等11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使學生懂得:在給別人帶來幫助、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
教學重點:
體會啄木鳥、水牛、蜜蜂它們3個回答青蛙的話的內涵。
教學難點:
理解為什么“做對別人有用的事,就會覺得最快樂”。
教學媒體:
課本劇頭飾、智慧樹、生字卡、錄音機、磁帶。
評價方式:師生互評、小組評價、生生互評。
教學策略:以點帶面、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流程:
一、對話導入,引出新課
師:同學們,平時做什么事感到最快樂呢?(生答。)這節語文課的課堂上來了一些小動物,它們也在討論這個問題,讓我們到文中去了解一下吧!看看它們是怎么說的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導入,從而拉近學生、教師、本節知識點的距離,創設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看拼音自讀課文,找出文中參加討論大會的小動物。
2.看圖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聽課文范讀錄音,給課文標自然段序號。
4.試著看漢字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可以看拼音,圈出文中的生字。
5.游戲——摘取智慧果:
出示課前準備的智慧樹,上面結滿了智慧果,指名認讀生字并組詞,誰讀得對、組得好,智慧果就屬于誰。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讀課文,通過熟讀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優良的閱讀情境,同時讓學生在讀中解決一些語文基礎問題。
三、品讀課文,交流感悟
師:課文內容我們已經初步了解,這只小青蛙遇到了什么疑難啊?它都問了誰?(指名回答問題。)
1.教師領路學習第2自然段。
師生交流:啄木鳥是怎么回答小青蛙的問話的?為什么它會這么回答?
2.小組合作學習第3自然段。
⑴組織學生討論:小青蛙又去問誰了,對方是怎么回答的?為什么會這么回答?
⑵生交流匯報。
3.自主學習第4自然段。(仿照第2、3自然段的學習方法。)
4.師生合作學習第5、6自然段。
重點理解媽媽說的話:“其實,它們說的是一個道理,做對別人有用的事,就會覺得最快樂。”
你們怎樣理解媽媽說的話?今后打算怎樣做?
設計意圖:本環節采用的是教師引路、學生小組探路、個人走路的方式來學習的。從而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自學能力,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
四、續寫結尾,訓練寫作
師:小青蛙從媽媽那里更進一步明確了問題的答案,但對它來說做什么事最快樂呢?課文沒有寫,你能給課文續一個結尾嗎?(生自由續編故事結尾。)
設計意圖:通過給課文續編結尾,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輕松了課堂氣氛,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五、學文明理,升華感情
師:學過課文后,你覺得小青蛙是怎樣的?他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從這些小動物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后打算怎樣做?
設計意圖:學文明理是本單元課文編排的出發點,也更應該是教師教學的落腳點!
六、發揮想象,拓展延伸
師:請大家想象一下課文中的小青蛙還會去問誰,又將得到怎樣的回答?
七、加深理解,表演課本劇
學生帶頭飾分組表演課本劇,師生共同評出優秀的一組。并說說為什么他們表演得好。
設計意圖:通過表演課本劇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使他們能全面發展、全面成長。
八、暢談收獲
學完本課你有什么收獲,小組內互相談一談。(生談收獲。)
(作者單位:訥河市同心鄉同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