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是每個教師不容推卸的責任。在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如何培養道德高尚、成績優秀、能力出眾的學生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項艱巨的任務。工作的實踐告訴我,愛心教育是最穩固、最持久、最能產生深遠影響的教育。
回顧自己的從教生涯,在10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始終以一顆公正無私的心,對待每一位學生,以朋友的身份了解他們,以母親的身份關懷他們,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改變學生,喚起他們的向上意識,調動他們內在的積極因素,達到心靈和情感的轉變。
在工作過程中,我始終如一地以一顆真誠的愛心去履行一個教師的崇高職責。2003年,在一次上課時,我發現3年級的小明同學,表情麻木,淚水汪汪。在以后的幾天里,小明上課注意力很難集中,成績一降再降。下課后他也不和其他同學一起玩耍。我把小明叫到辦公室詢問緣由。原來,小明的母親病逝,父親身體也有病,他還有一個3歲的小妹妹。小小年紀的他就成了家里的生活支柱,面對這樣沉重的壓力,他已經無心學習,成績一路下滑。看到眼前這個弱小孩子的不幸,我心里十分難過。為了解決小明的難題,我與學校領導商量,免除了他的所有費用,并給予他最高額的困難補助。我到他家里說服他的父親,把家里的責任田承包出去,以減輕孩子平時的勞動負擔。在學校里我又抓住一切機會,用愛心去鼓勵他,用真情去溫暖他,逐步消除他的消極心理。要過節了,別的學生都穿上了新衣服,而他卻沒有條件,于是,我就掏錢給他買衣服、買學習用品;孩子的衣服臟了、破了我就拿到家里,幫他洗凈補好。在我的幫助和關懷下,小明克服了自卑心理和生活的壓力,學習更加努力了,看到孩子一天天堅強起來,我的心里無比欣慰。
在教育實踐中,對學生,尤其對學困生進行賞識教育,也是愛心教育的有效形式。我有過這樣一個學生:小林,學習成績差,課堂上胡說亂講,不是動這個就是碰那個,老師講的他根本聽不進去,同學們都討厭他。像這樣的學生批評對他來說已無關痛癢,起不到什么作用。其他的老師也說,“對這樣的孩子,能哄著他不鬧出大亂子就行了。”但我認為,作為教師沒有權利放棄學生。那么怎樣去改變、去教育他呢?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真研究我發現他的字寫得很好。我心里一亮,在班級組織了一次鋼楷比賽,開辟了一塊園地來展示優秀作品,讓同學們參觀學習;同時,我又得知他的歌唱得好,在一次班會上,我讓他表演了獨唱,結果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我在總結時又以他為例,讓全班同學知道,他的這些長處是其他人沒有的,大家要向他學習。通過這些,使他真正感受到了來自老師的賞識、信任和期待,以及同學們對他態度的改變,這使他受到了極大的鼓舞。慢慢地,他改變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良習氣,增強了自信心、上進心。實踐告訴我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自尊心是至關重要的,對這樣的學生,只要抓住關鍵,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成績,都要加以光大,為其提供閃光的機會,最終可以為他們樹立起揚帆遠航的信心。
教育過程中,我覺得教師以情感為紐帶,去凝聚班級的每一個學生的力量,遠遠勝出規章制度和空洞的說教力量。2005年,由于工作需要,我臨時帶領一個由42人組成的班集體。令我感到頭疼的是,整個班級學習成績差,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針對這種情況,靠說教強迫的手段是起不到作用的。于是我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以召開班隊會等形式去激發他們的熱情和信心;對班級干部我采用輪流制,對學生分別委以重任,讓他們參加班級管理,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長,發揮自己的能力。這使他們感受到了在自己身邊始終有老師的關心與理解,這樣做確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班級的狀況也由此轉變。
愛心是教育的基石,無論何時何地,對學生付出愛,讓學生感悟到來自教師的深厚感情,定會喚起學生向學、向上的心聲。
(作者單位:克山縣河北鄉新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