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索中前進
“市場競爭,就是價格#65380;質量#65380;成本競爭”這是魯冠球創業之初的感慨#65377;此后,他一直堅持這一原則#65377;在原材料漲價時,別的廠家都在漲價,他卻堅持不提價,他把原料漲價損失,用于練內功#65380;加強內部管理#65380;降低消耗#65380;提高工效來消化掉#65377;他堅持薄利多銷的原則,使萬向集團“錢潮牌”產品牢牢占領了國內外大部分市場,創出了“萬向節奇效”#65377;
魯冠球的目光沒有停留在這些成績上,他這時看得更遠,謀得更深了#65377;1983年3月,為了獲得自主創業#65380;自主經營的權力,魯冠球以自家自留地里價值2萬多元的苗木作抵押,承包了廠子#65377;事實證明,魯冠球的眼光和氣魄沒有錯,承包的第一年就超額完成154萬元,以后的1984年#65380;1985年,年年都超額完成#65377;他吃過許多沒有自主權的苦,因而堅決主張在承包責任制中,只要經營自主權,不拿獎金#65377;到1993年止,魯冠球共放棄的承包獎金已達300余萬元#65377;“今后我廠要開始第二次創業,把現有的集團股份公司,從勞動密集型企業建設成為世界第一流的高#65380;精#65380;尖技術密集型大企業;要加快改革發展步伐,再擴大規模,向大西北進軍#65377;要把企業的部分資金投入到大西北去,到那里去辦萬向節廠,去發展經濟!”這就是魯冠球的胸懷,一代農民的胸懷#65377;
一個企業要增強競爭力,必須靠人的積極性的充分發揮,按經濟規律辦事#65377;將利益原則和效益原則相結合,這是調動職工積極性#65380;創造性的關鍵所在#65377;如何把利益和效益原則結合起來呢?魯冠球創立了一個“兩袋投入”的概念,就是抓職工的“腦袋投入”和“口袋投入”#65377;不斷提高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在廠內建立了一套激勵型的結構工資制度,即按勞分配#65380;按效分配#65380;按資分配的構造式#65377;按勞分配,就是按勞動量分配,占總收入25%左右,只要按時上下班,就能得到這部分報酬#65377;按效分配,就是按勞動效益分配,即獎金#65377;占總收入50%以上#65377;是激勵型的#65377;有效勞動可得獎金;無效勞動,就不給獎金;如果是有害勞動,不但不給獎金,而且還要受罰#65377;
按效分配合理地拉開了收入檔次,如1992年有的職工年收入可達1.6萬元,最低的只有668元#65377;這種分配方法大大提高了職工勞動意識,極大地調動了每個職工的積極性#65380;創造性#65377;他允許合同工#65380;固定工向廠里投資,一年工齡投資1500元,平均工齡10年的,即可投資1.5萬元,按分紅率20.07%計算,一個職工即可分得3000多元,這部分占總收入25%,一個工齡15年的職工年總收入平均可超過1萬元#65377;這種分配形式,使職工更加關心集體利益,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65377;
把質量看做“生命”
一次,魯冠球接到一封安徽蕪湖客戶寄來要求退貨的信,說發到那里的萬向節出現了裂逢#65377;魯冠球拿著信,立即找來了供銷科長,說:“我們廠的信譽最重要,你馬上把合格產品連夜送去,換回不合格次品#65377;”由此魯冠球想到,那些已發出去的貨,其它地方是否也會有類似的情況呢?質量是企業的生命#65380;企業的信譽,不能有絲毫馬虎#65377;于是,他立即組織30多人,跑遍全國各地,走訪用戶,凡有不合格的產品,不管是本身質量問題,還是用戶保管不善生銹#65380;運輸途中碰撞造成損壞或有病疵的,統統背回來,免費調換新的合格產品#65377;這一背,就背回來了3萬多套#65377;魯冠球把它堆在廠中間,召開了全廠職工大會,要大家對照次品找原因#65377;原因找好以后,他就帶頭把這些次品裝進麻袋,統統送進了廢品公司,一合計,共損失43萬元#65377;工人們心痛了:“魯廠長,這些產品再維修一下總可以用吧#65377;”也有人發牢騷:“這幾十萬元錢,我們幾百年也賺不了那么多呀!你太大方了#65377;”但魯冠球卻鐵青著臉說:“生產出這樣的次品不僅是對‘錢潮牌’萬向節信譽的損害,更是對國家#65380;對人民的犯罪#65377;一個廠的信譽是最重要的#65377;今后凡是哪個人出了次品,就罰款,就砸飯碗#65377;”這一來,誰也不敢對產品有絲毫馬虎了#65377;
魯冠球在狠抓產品質量的同時,又在改進設備上狠下功夫#65377;他將廠里的設備折舊制度,由15年逐漸改為5年,折舊率改為20%,將稅后利潤的80%用于更新設備,并從國外引進了最先進的檢測設備和高精尖的機床,先后投入設備的資金達1500萬美元#65377;這樣從制度管理#65380;質量意識和設備上三管齊下,狠抓質量,使“錢潮牌”萬向節質量不斷提高: 1986年榮獲全國企業管理優秀獎; 1987年榮獲產品質量銀質獎并成為全國同行中惟一的國優產品;企業于1990年晉升為國家一級企業,1992年被列為全國大型企業,還被評選為中國百家知名企業第43位,鄉鎮企業第一位#65377;由于管理上#65380;質量上都超過了國有企業,通過嚴格的檢查#65380;驗收,機械工業部把杭州萬向節廠列為全國3家萬向節的定點生產廠之一#65377;從此,“錢潮牌”萬向節占領了全國60%以上的市場#65377;
讓“萬向”成為奇跡
打入國際市場,這個念頭在魯冠球心里越來越強烈#65377;他說:“單是會賺本國的錢,不算什么本領,有本領,就要去占領國際市場,賺外國人口袋里的錢#65377;在國外設立自己的公司#65377;魯冠球想到了美國,他認為,一則美國是世界經濟強國,其市場輻射面廣,二則美國擁有通用#65380;福特#65380;克來斯勒等代表世界汽車工業發展方向的最大型國際公司,‘萬向’的產品要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必須要進入最高領域#65377;”經過多方努力,1994年,“萬向”在美國注冊成立#65377;萬向集團終于邁出了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步#65377;
魯冠球抓住關鍵的質量#65380;價格環節#65377;與外商打起了交道#65377;他到處搜集國外萬向節的市場信息,尋找一切機會,讓“錢潮牌”萬向節在國外的市場露面#65377;魯冠球和全廠職工,齊心協力開發出60多個新品種,憑自己的實力打開了日本#65380;意大利#65380;法國#65380;澳大利亞#65380;前西德#65380;香港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每年創匯在229萬美元以上#65377;這意味著“萬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擁有了一席之地#65377;
從此,“萬向”人在國際市場這個大“課堂”里,學會了如何提高服務意識和自身素質;同時也使魯冠球認識到企業要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在競爭中取勝,就必須讓企業走出去#65377;
58歲的魯冠球素有商界常青樹的美譽,他和他的家族以194億元的資產控制額榮登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控制榜第一家族#65377;這就是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農民向中國#65380;向世界展示的傳奇故事#65377;
展望未來,魯冠球滿懷豪情#65377;萬向集團在他的帶領下又繪制了一幅中長期發展的美好藍圖:到2010年實現兩個三級跳,由省前10位躋身于全國100強,世界1000強;由省級集團跨入國家級集團#65380;跨國集團#65377;
有人曾問過他這樣一個問題:“你的名字叫魯冠球#65377;是否是從小就想當企業家,要譽冠全球?”他聽罷開心地笑了:“不!我的名字是父親起的#65377;我記憶時曾想過當這個家#65380;那個家,就是沒想過要當企業家#65377;我辦企業是逼上梁山的#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