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下午放學后,把書包往地上一扔,也不跟我說話,徑直洗手吃飯。他晚飯吃得很少,草草應付幾口,就躺在了床上。我感到有點反常,平常兒子可不是這樣。以往他每天放學后,總是先跟我打個招呼,然后一邊吃飯,一邊跟我聊聊學校的情況,說說他這一天所見的有趣的事,我們總是在輕松愉快中度過晚餐時間。莫非兒子身體不舒服?我走到床邊,關切地問:“怎么啦?身體不舒服嗎?”兒子搖搖頭。“那么是不是累了?”“嗯,有點。”兒子回答。“那就休息一會兒再寫作業吧。”我輕輕走出了兒子的房間。
過了一會兒,我再看兒子,還是躺在那里,一副無精打采、悶悶不樂的樣子,就像霜打過的茄子——蔫了。我感覺問題不是那么簡單,意識到可能發生了什么事。于是我又問:“是不是在學校里受到挫折了?”兒子點點頭。“有什么不開心的事,能跟媽媽說說嗎?”“今天數學測驗,我考了74分。”“題目很難嗎?”“不難,很簡單。”“那為什么會考這么低?”“我考試的時候拿過卷子,一看題目很簡單,就大意了,結果考成這個樣。”原來,兒子在學習上受到了重挫。然而,我并不感到吃驚,也沒有為他考分低而難過,更沒有生氣。因為這一切都在我的預料之中。

兒子今年秋天升入初中,通過擇校進入全市最好的初中。一開始,他鉚足了一股勁兒:一定要學出個樣來,不能讓老師、同學因為他是擇校生而瞧不起他。兒子積極認真地學習,我和他爸爸就學習方法給他一些指導,他都能虛心地接受。經過一個月的學習,班里進行了幾次測驗,他都名列前茅,老師在班里和家長會上公開表揚了他,我們也為他的成績而高興。然而這時,兒子卻出現了驕傲自滿的傾向。他為自己的成績沾沾自喜,自以為了不起,學習不再像以前那樣認真,把我和他爸爸的勸導全當耳旁風。我開始有點著急,這樣下去怎么得了?此時,我慣用的“懷柔”政策已經無法奏效;如果使用“鐵腕政治”,雖然有可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對于孩子的長遠來說,他能得到什么呢?可能只是對我們高壓政策的憤恨和內心無言的反抗,這些都不是我們期望看到的。
權衡再三,我決定靜觀其變。我猜想過不了多久,兒子就會受到打擊。讓他吃點苦頭,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勝過我們苦口婆心的教導。而且,等他陷入困境、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對他進行教育,效果可能會好得多。
此刻,面對郁郁寡歡的兒子,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走出困境。我告訴他不能因為一次考試不好就全盤否定自己,要客觀地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從經驗中吸取教訓。最重要的是,不能因為這次失誤影響目前應該做好的事。聽我這么一說,兒子心情似乎好了點,開始去寫作業。我則把他的課本和練習冊拿來,想看一看兒子學習的問題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我發現除了態度方面的原因導致兒子學習成績下降以外,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兒子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由小學升入初中,學習的內容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習方式也應該相應的轉變,兒子尚未形成適合初中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缺乏計劃性和系統性。因此,幫助兒子學會學習、學會求知,是幫助孩子戰勝挫折、重塑自信的最佳途徑。
第二天晚飯后,征得兒子的同意,我與他共同制定了一個學習計劃。因為距離期末考試還有一段時間,這次的學習計劃就圍繞期末考試而定。首先我們把時間分為兩段,爭取考前能進行兩輪復習。然后把每天晚上的時間也分為兩段:第一段時間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第二段時間復習,復習的時間又細化到各科的各個章節及要達到的目標。制定完計劃,學習的內容及進度一目了然,兒子也大大地松了一口氣。我拍拍兒子的肩膀,對他說:“關鍵的就是你按照計劃去做了。做是最難的,媽媽希望你能持之以恒。”
兒子在我的幫助下,有條不紊地進入了學習狀態。我從這件事上得到的經驗是:適當地讓孩子受點挫折、吃點苦頭不是壞事,孩子能從中學到寶貴的經驗,而這些經驗終將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挫折是人生必經的風雨,風雨過后,就是明媚的陽光和絢麗的彩虹。
(編輯/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