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丁文江的“蘇俄經驗”

2008-01-01 00:00:00歐陽哲生
粵海風 2008年5期

俄國十月革命及其新生政權,作為一新生的進步事物,曾引起世界的巨大震撼。世界各地許多進步人士、知名學者都前往俄國,親自考察它的社會主義實驗。在西方,對蘇俄的觀察,有兩種類型:一種以英國哲學家羅素為代表,他們受過英美自由主義的熏陶,有著根深蒂固的自由主義情結,對蘇俄的觀察帶有一定的批判性,對其政權的無產階級專政性質更是感到疑懼。羅素注意到:“布黨極不贊成德謨克拉西,而歐西各國適得其反,此為俄與歐西各國不能融洽的一大原因。”他主張:“我雖信共產主義是一種好學說,我雖信彼是文化的進步;但我想須用循次漸進的方法來實行這主義,必用別的方法開導人民,不必用強硬手段壓迫他們。”[1]一種以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為代表,他們曾是左翼作家,是進步力量的代表,在未去蘇聯以前亦頗為傾向社會主義,但在親自接觸蘇聯的現實情況后,對其某些做法有所保留,礙于情面他們又不便作公開批評,羅曼·羅蘭生前不愿公布自己的《莫斯科日記》即是典型一例。不過,這兩種類型的知識分子與西方主流媒介對蘇聯充滿敵意的態度有著根本的不同,他們的主張富有學理的內涵。

中國知識分子對蘇俄社會主義實驗的認識,亦有兩種不同類型:一派是以瞿秋白、茅盾、胡愈之為代表的左翼知識分子,他們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帶著朝圣的心情去蘇聯游覽,他們撰寫的蘇俄游記,如瞿秋白的《餓鄉紀程》和《赤都心史》、胡愈之的《蘇聯印象記》,反映了共產黨人或左翼人士的觀點。一派是以胡適、蔣廷黻、丁文江為代表的自由主義者,他們曾在英美接受過高等教育,對英美民主政治有相當深入的體驗,面對蘇俄社會主義實驗這一新生事物,他們抱著極大的興趣親自前往考察,他們雖未動搖自己對英美式民主政治的信念,但對蘇俄的實驗亦未作否定,甚至有相當的同情。其中丁文江的蘇聯之行相對胡、蔣來說,在思想上的跳躍、變化似更大,他不僅發表了《蘇俄旅行記》,而且在政治見解上作了一定的調整。

1933年6月23日,丁文江從上海乘船出發,踏上去美國的旅程。丁文江在芝加哥參觀博物館,到華盛頓出席第16屆國際地質學會大會后,8月2日遂離開紐約前往歐洲,他在法國、英國、德國、瑞典等國做短暫停留后,8月30日進入蘇聯境內,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蘇聯之行。丁文江去蘇聯時,抱有很大的期望,擬訂了一個很大的計劃,后經蘇聯方面的勸告,他對自己的考察項目有所調整。[2]即使如此,在當時前往蘇聯的中國人中,丁文江可能是涉足領土最廣,對其建設情況最為熟知的專業人員。他的蘇聯之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旅行觀光,而是具有專業考察的性質。從他后來的言論來看,他在從事地質考察和經濟考察的同時,頗為留意蘇聯政治。他的蘇聯經驗,可以說是他人生和思想的重要收獲。

1920、1930年代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有兩次環球之行。一次是胡適自1926年7月至1927年5月歷時十月的歐美之行,它是中國自由主義者對全球政治所做的第一次實地考察。胡適從北京出發,通過東北入境蘇聯,作短暫停留,然后去英、法訪問,再橫跨大西洋,遠走美國,最后從美國途經日本,繞球一周后回到上海。胡適在蘇聯的停留時間雖極為短暫,但他的蘇聯之行給他的政治思想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在自由主義者中也引起了熱烈的討論,[3]甚至促使某些人如徐新六、丁文江等開始研讀馬克思著作。[4]盡管如此,胡適的政治信念并沒有根本性的變化,這在他的《漫游的感想》等文中有明白的表示。[5]相對來說,1933年丁文江的歐美之行,與胡適有微妙的差別。丁文江在蘇聯停留的時間較長于胡適,所考察的范圍,所經過的地方也遠多于胡適,因此他對蘇聯的了解自然也比胡適更廣泛、深入。加上他去蘇聯的時間,比胡適晚了近七年,這個時間差,也就是胡適特別提到的“在君到蘇俄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滿期之后八個月”。[6]蘇聯圓滿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蘇聯躍升為歐洲第一工業強國。目睹蘇聯的巨大變化,丁文江心靈所產生的震撼,自然也要大于胡適。丁文江對蘇聯的好感,溢于言表,當時任中國駐蘇大使的顏惠慶對此印象深刻,1933年9月8日他在與丁文江晤面后寫道:“出席吳招待丁的宴會。丁對蘇聯的印象非常好。他贊成在目前情況下的現有制度。”[7]他弟弟丁文治翻譯美國新聞記者張伯倫(H.Chamberlain)發表在美國《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的文章——《蘇俄五年計劃的結算》,實際上也是表現了他對蘇聯經濟建設成就的認可。[8]在丁文江之前,地質學家李四光亦曾赴蘇俄一行,并留下《一個月在蘇俄的所見所聞》的文字,表現出對蘇俄的好感,但他的觀察畢竟是“走馬看花的印象”,[9]遠不如丁文江的《蘇俄旅行記》細膩。

丁文江未去蘇聯之前,曾有心研究馬克思主義學說和蘇聯問題。1930年8月25日他致信胡適,就透露說:“我新近看了許多講俄國經濟的書。Dobb’s Rus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volution,尤其好,希望你看看。”[10]9月9日他再次致信胡適說:“我近來看了許多講俄國的書,對于俄國的情狀有一點了解了。下列的幾部都值得看:Dillon:Russia Today Yesterday(最淺薄,但文字頗好)。Dobb:Rus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volution (favorable to Bol.)。Yugoll:Economic:Trends in Soviet Russia(Unfavorable,but rather fair)。我本想做幾篇提要,因為太忙,只好作罷。你如高興,似乎值得做。”[11]顯然,丁文江對蘇聯問題的研究抱持一種積極的態度,他甚至鼓勵胡適也這么做。經過一番認真的研究,丁文江對蘇聯的革命試驗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這反映在他發表的長文《評論共產主義并忠告中國共產黨》一文中。如果說他對馬克思主義的討論基本上屬于學理的性質,對蘇聯的觀點則深深地打下了自由主義的烙印。在這篇文章中,他有多處嚴厲地批評蘇聯:“共產黨的革命在蘇俄是極殘酷的,但是我們沒有理由說在其他各國一定要如蘇俄一樣的。”“照蘇俄的現狀,我們看不出一點平等自由的光明。不錯,資本階級是沒有了。……統治的階級,很廉潔,很努力,許多非共產黨都可以承認的。然而平等則完全不是。……足見得蘇俄統治者的生活與平民是兩樣的。”“蘇俄的首領最相信科學的,但是自由是養活科學最重要的空氣。今天說,這是資產階級的余毒;明天說,這是與馬克思、列寧學說違背。科學如中了煤毒的人一樣,縱然不死,一定要暈倒的。”[12]但從蘇聯回來后,類似的語言基本上沒有再出現在丁文江的文章中。

丁文江自蘇聯歸國后,他的思想、身體、生活均有極大的變化,與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們對此印象深刻。傅斯年提到他盛贊蘇聯的婚姻制度,[13]想埋頭著書立說,精神上有點反常。[14]丁張紫珊看到他下決心戒掉了呂宋煙。[15]胡適發現他身體頗為疲憊,有些不適。[16]丁文江回國后,在《獨立評論》發表的政論文字有:《我的信仰》(第100號)、《實行統制經濟的條件》(第108號)、《民主政治與獨裁政治》(第133號)、《再論民治與獨裁》(第137號)、《科學化的建設》(第151號)、《蘇俄革命外交史的一頁及其教訓》(第163號)。另在《大公報·星期論文》上發表《公共信仰與統一》(1934年1月14日)、《實行耕者有其地的方法》(1935年10月13日),這些文章明顯反映了“蘇俄經驗”對他思想的刺激和影響。胡適在《丁文江的傳記》引言中稱,傅斯年曾宣布要寫三個題目:《丁文江與中央研究院》、《丁文江與蘇聯之試驗》、《我在長沙所見》。其他兩個題目較好理解,唯其要寫《丁文江與蘇聯之試驗》這篇文字,如別無所見,似不會擬出這樣一個極具政治敏感性的題目。傅斯年在他的兩篇悼文中,零星地提及丁文江從蘇聯回來以后的思想變化。在《丁文江一個人物的幾片光影》一文里,明確表示要“再寫一文說明”丁文江回國后的思想變化,但終究沒見下文。胡適在《丁文江的傳記》中的第十六節《蘇俄的旅行(1933)——最后三年的政論》,雖以一節的篇幅討論丁文江蘇聯之行以及后來的政論,但限于當時的冷戰氣氛,胡適較多地渲染了丁文江對蘇聯社會主義試驗保留的一面,并未細究丁文江在蘇聯之行前后思想的微妙變化。實際上,丁文江的思想變化在其歸國后的政論文字中明顯有跡可尋。

在政治上,丁文江明確主張中國現行的政治只能實行“新式的獨裁”。民主與獨裁的討論是193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內部的一場混戰。討論首先是在蔣廷黻、胡適之間展開,丁文江以一篇《民主政治與獨裁政治》介入,其立場明顯倒向蔣廷黻這邊,而與胡適的“民主政治”論相左。丁文江認定:“在今日的中國,獨裁政治與民主政治都是不可能的,但是民主政治不可能的程度比獨裁政治更大。凡胡適之先生所舉的獨裁政治的困難和需要,都是實行民主政治所不可免的困難和需要,而且程度加大。”丁文江提出“試行新式的獨裁!”、“因為新式的獨裁與舊式的專制是根本不能相容的”。[17]丁文江的觀點如石擊水,在朋友中一時激起極大的反響。胡適、陶孟和、吳景超、陳之邁等人紛紛撰寫批評文字,針對丁文江的觀點予以反駁。丁文江又續作了《再論民治與獨裁》一文,在這篇文章中,他不僅指出:“蘇俄的共產黨理論上也是承認民主政治的。從馬克斯起到司他林止,都把勞動階級專政認為是過渡的,是達到真正民主政治的一種手段。”而且認為:“政治上地位稍為穩固一點的人,連一句不愿意聽的話,都傳不到耳里。這正是中國國民黨與蘇俄共產黨不同的地方。”明顯表現出對蘇聯共產黨的好感。在文章的結尾,他對自己的政治選擇作了明確回答:“我少年時曾在民主政治最發達的國家讀過書的。一年以前,我曾跑到德意志、蘇俄參觀過的。我離開蘇俄的時候,在火車里,我曾問我自己:‘假如我能夠自由選擇,我還是愿意做英美的工人,或是蘇俄的知識階級?’我毫不遲疑地答道:‘英美的工人!’我又問道:‘我還是愿意做巴黎的白俄,或是蘇俄的地質技師?’我也毫不遲疑地答道:‘蘇俄的地質技師!’……”[18]這似乎又傳遞出在國難之際,他的自由主義是服從民族主義這一信息。

在經濟上,丁文江吸收了“蘇俄”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接受了某些社會主義的因素,主張“統制經濟”,“實行耕者有其地”和“科學化的建設”。“統制經濟”也可稱“計劃經濟”,它是針對“放任經濟”,也就是“自由經濟”而言。1930年代歐美各國在經濟上“大家都承認放任經濟的末日到了;統制經濟是人類走向極樂世界的大路”。丁文江指出,在中國實行“統制經濟”需要的條件:“第一個條件是要有真正統一的政府。”“第二個必需條件是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條約。”“第三個必需條件是行政制度先要徹底的現代化。”其中“現代化的行政制度第一要有廉潔的官吏”。“第二行政組織要健全。”“第三握政權的人要能夠信任科學技術,識別專門人才。”[19]丁文江理想的“統制經濟”是與一個高效、廉潔、專業型的政府聯系在一起。

“實行耕者有其田”,這是中國歷代農民的根本愿望,也是孫中山先生在經濟上的一個理想,也是中國共產黨對農民的根本政策。“自國共分裂以來,國民黨右傾,早已把這個口號忘記。”《獨立評論》同人重提這個問題,顯然是當時農村階級矛盾加劇的反映,也是1930年代社會主義運動影響的一個結果。最先注意這個問題的是蔣廷黻、吳景超兩人,蔣廷黻稱“現在的民族主義不加上高度的社會主義或民生主義,不能成為大有力的發動機。……我們所須行的就是耕者有其地”。[20]吳景超提出政府以土地債券向地主購地,給與佃戶。債券的本息由佃戶于若干年內攤還。“其數目之多少,以不加重佃戶負擔為原則。”[21]在國民黨方面,閻錫山發表了《土地公有案》,他的辦法是由村公所發行村公債收買全村土地為公有。在這種背景下,丁文江亦認為“‘耕者有其地’的政策在目前的中國是有實行的必要,并且有實行的可能的。我并不是說‘耕者有其地’以后農村一切問題都已解決——土地不敷分配,生產力量薄弱當然如故。然而最受痛苦的農民因此減輕地租的擔負,于政治上、經濟上,都有極好的影響”。丁文江同意吳景超的辦法,“要使得‘耕者有其地’而同時農民負擔減輕,一定要政府籌大宗的款項來供收買土地之用。這種款項的來源最好是清理田賦”。[22]

“科學化的建設”是丁文江科學觀在經濟領域的表現。他指出:“建設如果要科學化,第一,建設的費用除非有外資的輸入不能超過國民經濟的能力,建設用款全數是固定的投資。這種投資雖然可以希望生利,但是本錢的收回為期很遠,所以,在一種經濟現狀之下,這種投資可能的總數是與國民全體的收入有相當的比例。”“第二,是要有輕重緩急的標準,寧可少做幾件事業,但是一定要有始有終。”“第三,建設當然要有統一的職權。因為不然則上面所列的兩種條件都是做不到的。但是我所謂統一職權不是隨便照著紙片上的系統可以做得到的。國家應該把要建設的事項做一個整個的計劃,把各事項所需要的研究,設計,執行,與普通行政分析清楚,再考察現有各機關的成績與人才,然后決定他們的去留增減。”最后談到建設,他認為“未經實行以前必須有充分的研究與設計。”除此以外,人才也極為重要,“假如國家不能養成專門的技師,一切專門的事業當然無法著手。比專門技師尤其重要的是任用專門技師的首領。假如他們不能了解科學的意義,判斷政策的輕重,鑒識專門的人才,則一切建設根本不會成功的。”[23]值得注意的是,在談到機關的去留增減時,丁文江引用蘇聯的地質調查的經費一例來說明蘇方對地質調查的重視,反駁“有人提議把地質調查所歸并到地質研究所里面,并且把他的原有經費減去一半”的想法。

在思想上,丁文江明確表明了自己的信仰。在他看來,談信仰所需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善惡的問題”。丁文江認為:“善的行為是以有利于社會的情感為原動力,以科學知識為向導的。”這里丁文江似乎強化了他在“科學與人生觀”論戰時所表達過的觀點,即他認為人生觀是受科學支配的,他表現了自己非宗教、反宗教的立場:“我不相信有主宰世界的上帝,有離身體而獨立的靈魂。不錯,我不能完全證明上帝和靈魂是沒有的。但是第一:證明的責任是不在我而在相信神秘的人,因為上帝和靈魂都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東西。你相信它們是有的,應該先請你拿證據來。第二:沒有上帝和靈魂的可能性,比有的要大得多。”[24]丁文江雖然明確反對“神秘的宗教”,但他認為“宗教心是人人都有的,但是正如人的智慧,強弱相去很遠。凡是社會上的真正首領都是宗教心特別豐富的人,都是少數”。[25]

對待宗教的態度是如此,對待政治的態度,他也將自己向往的政體重新作了說明。可能因為他的兩篇有關“獨裁與民主”的文章,丁文江背上了主張“獨裁”的惡名,為此他不得不加以澄清:“同時我也不是迷信獨裁制的。在現代社會中實行獨裁的首領責任太重大了。任何富于天才的人都很難稱職。何況這種制度的流弊太顯明了。要能永久獨裁,不但必須要消滅政敵,而且要使政敵不能發生,所以一定要禁止一切的批評和討論。在這種制度之下做首領的腐化或是‘盲化’只是時間問題。”不過,他主張“假如做首領的能夠把一國內少數的聰明才德之士團結起來,做統治設計的工作,政體是不成問題的。”對于共產主義的態度,他說得很明白:“第一我不相信革命是唯一的途徑——尤其不相信有什么‘歷史的論理’能包管使革命會得成功,或是在任何環境之下革命一定要取同樣的方式。第二我不相信人類的進步除去了長期繼續努力以外,有任何的捷徑。所以我盡管同情于共產主義的一部分(或是一大部分),而不贊成共產黨式的革命。”[26]這樣一種政治選擇,實際上表現了自由主義的兩面性,在中國社會環境中顯然缺乏現實的政治力量支撐。

丁文江當時的思想變化并未完全定形,還處在演變的過程之中,因而我們對他可能的思想發展方向,做過于強勢的論證,或者做凝固化的判斷,都似有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他之嫌。一些自由主義者后來大大改變了自己當初對“蘇聯經驗”的看法,完全并入到反共、反蘇的行列,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1930年代被丁文江引為同調的蔣廷黻。也有一些自由主義者逐漸走向社會民主主義,最終倒向社會主義,接受蘇聯模式的正當性和典范性,周鯁生、李四光即是如此。預測未來是一件危險的事,如果丁文江的生命延續二十年,他會做出怎樣的抉擇:向左還是向右?這真是一個難以回答的疑問?!

丁文江去世時,翁文灝曾作長篇悼詩《追憶丁在君》,其中詩云:“研讀西儒資本論,更證蘇聯氣象新。爐火純青振冶煉,寶藏興啟竭艱辛。從此堅信振弱國,須賴精勵盡天真。(君游蘇聯歸后,深信必有堅貞不拔之誠,方收起死回生之效。)”[27]在所作另一首《洄溯吟》詩中,翁文灝又寫道:“奮起蘇聯興大計,回旋國士抱衷心。(丁在君讀馬克思《資本論》后,于1933年往蘇聯考察,深信須有主義具決心,方真能建設,而造成新國,顯非蔣政權所能勝任。勉受蔡孑民堅約,暫任中央研究院總干事,稍有布置后志當辭退,從事政治工作,不幸于1935年杪受煤氣毒,以致歿于湖南。)”等語。[28]從翁氏的這兩段詩語可以看出,丁文江從蘇聯回國后,他的最大愿望可能是從政,他發表的一系列政論即是一個征兆。而他有意回避蔣介石邀約他擔任鐵道部長這一職位,以免成為囊中之物,則反映了他在政治上可能有更大的抱負。

[1]羅素:《布爾什維克與世界政治》(李濟民、楊文冕筆記),載1920年11月3日《民國日報》。

[2]參見胡適:《丁文江的傳記》,收入《胡適文集》第7冊,第512—513頁。

[3]參見《胡適的日記》(1926年7月17日—8月20日),收入《胡適研究叢刊》第二輯,第335—351頁,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12月版。胡適:《歐游道中寄書》,收入歐陽哲生編:《胡適文存三集》卷一,《胡適文集》第4冊,第41—50頁。

[4]參見《徐新六致胡適》,收入《胡適來往書信選》上冊,第422頁。徐在信中談及丁文江辭去淞滬商埠總辦一職的情形時說:“此后行止,渠擬一方面將未完之云南地質視察等報告完成,一方面‘讀書’。弟勸以于一年之中埋頭讀經濟學書,是廣義的,自斯密亞丹以至馬克思、苦羅巴金之理論,以及財政、幣制、賦稅、人口各種應用問題,均須加以研究。渠頗首肯。”

[5]有關這方面情形的論述,參見歐陽哲生:《胡適與中美文化交流》,收入《新文化的傳統——五四人物與思想研究》,第350—351頁,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版。

[6][16]胡適:《丁文江的傳記》,收入《胡適文集》第7冊,第523、497頁。

[7]上海市檔案館譯:《顏惠慶日記》第二冊,第767頁。

[8]丁文治譯:《蘇俄五年計劃的結算》,載1936年5月14日《獨立評論》第50號。

[9]參見李四光:《一個月在蘇俄的所見所聞》,載1925年10月17日《現代評論》第2卷第45期。

[10]收入耿云志主編:《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第23冊,第156—157頁。

[11]《丁文江致胡適》,收入《胡適來往書信選》中冊,第19—20頁。

[12]丁文江:《評論共產主義并忠告中國共產黨》,載1933年5月21日《獨立評論》第51號。

[13]傅斯年:《我所認識的丁文江先生》,載1936年2月16日《獨立評論》第188號。

[14]傅斯年:《丁文江一個人物的幾片光影》,載1936年2月23日《獨立評論》第189號。

[15]丁張紫珊:《悼在君二哥》,載1936年1月20日《國聞周報》第13卷第4期。

[17]丁文江:《民主政治與獨裁政治》,載1934年12月30日《獨立評論》第133號。

[18]丁文江:《再論民治與獨裁》,載1935年1月27日《獨立評論》第137號。

[19]丁文江:《實行統制經濟的條件》,載1934年7月8日《獨立評論》第108號。

[20]蔣廷黻:《民族主義不夠》,載1935年9月15日《大公報》。

[21]吳景超:《耕者何時有其田》,載1935年8月25日《獨立評論》第165號。

[22]丁文江:《實行耕者有其地的方法》,載1935年10月13日《大公報》。

[23]丁文江:《科學化的建設》,載1935年5月19日《獨立評論》第151號。

[24][25][26]丁文江:《我的信仰》,載1935年5月6日《大公報》。

[27]翁文灝:《追憶丁在君》,載1946年《地質論評》第11卷第1—2期。

[28]《洄溯吟》是翁文灝撰寫的自傳性詩稿,于1953年1月8日完稿。全稿共七律58首,手稿由翁文灝的兒子翁心鶴珍藏。翁心鶴曾將詩稿復印件贈給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系教授李旭旦。1985年南京師范大學古文獻整理研究所主編的《文教資料簡報》第2期刊登了該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影院久久| 思思热精品在线8| 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三级色|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高h视频在线| 成人午夜天|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伊人色在线视频|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成人免费一级片| 亚洲成a人片7777|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久久综合|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毛片一级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911亚洲精品| 日韩久久精品无码aV| 亚洲第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就去色综合|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啪啪网址|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久久永久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视频|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538国产视频| 亚洲视频四区| 99这里只有精品6| 97se亚洲| 国产网站免费|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片在线无码观看|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jizz国产在线|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无专区| 国产一级毛片yw| 亚洲第一黄色网|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五月天天天色| 天堂在线亚洲| 国产后式a一视频| 国产网站黄|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