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篇巨制現冰城,七百米卷天下驚。
內分小卷三十函,卷函內容絕不同。
勘破棋局妙趣生,識得畫圖不盡情。
詩詞歌賦頌風雅;精雕細鏤意求工。
李中健自題《詠長卷》
琴棋書畫是中國古代的藝術瑰寶,其中精品不勝枚舉,然而能夠傾三年之久、凝神聚力創作出棋、書畫聯袂之作品者,可謂鳳毛麟角。李中健、石清民兩位藝術家傾注了畢生心血在棋畫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們共同創作了長700米的“棋畫大觀園全圖”,意在弘揚國粹,將中華燦爛的文化傳播四方。
本長卷以棋局和國碗為中心,由600幅中國象棋排局與400余幅國畫相間、輔以書法、篆刻、詩、詞、歌、賦等聯篇成卷,篇篇有寓意,幅幅現珠璣,色彩濃淡相宜,意境幽靜深遠,是令人耳目一新、流連忘返的佳作。
打開長卷,細細解讀這十大卷含30小卷的巨幅作品,品棋局、觀國畫、讀題詩、賞書法,但見其中蘊涵著無盡的精巧和玄妙,尤其是象棋排局的內容,堪稱一絕:在象棋百花園中,排局散發著濃郁的芳香,它具有極強的欣賞性,亦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中國古代的四大名局“七星聚會”、“野馬操田”、“千里獨行”、“蚯蚓降龍”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以其變化復雜,撲朔迷離、精妙深邃而流傳于世。古代排局雖然具有高深的棋藝水平和強烈的審美價值,但由于排擬性太強、實用性相對較弱。
當今之際,隨著象棋水平的不斷發展,一些新穎而更具實用性的排局作品紛紛問世。象棋排局的創作者不僅要有高超的象棋水平,還需要匠心獨具的靈性。在排局作品中,李中健先生創作的排局可謂立意清新,獨樹一幟,這位兼具中國象棋大師、國際象棋棋聯大師稱號的棋壇“雙槍將”,1975年全運會之后,開始著書立說,現已出版棋書專著五十本,700余萬字,排擬棋局三千余局。李中健的象棋排局吸取了國際象棋排局精華,獨特的構思、精巧的布局,一改排局創作中子力繁多、注重陣型、著法冗長的陳舊作風,常以寥寥數子布陣。看似無法取勝,甚至于岌岌可危,卻有奇兵突出,在貌似山窮水盡的表象中蘊藏著柳喑花明。而他本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又為其創作起到了良好的助力。李中健愛好書法,曾獲“蕭紅紀念展金獎”,《棋畫大觀園全圖》中的文字敘述,包括棋圖解釋,答案著法與卷首詞等,均由李中健先生自行書寫。
《棋畫大觀園全圖》中的象棋排局以兵種劃分為十種,每種60局,其中的“兵類殘局”,是以小兵組合巧勝車、馬、炮以及雙馬等各強子的棋局。馬兵巧勝局則是以馬兵配合戰勝車馬或車炮等強子,而雙炮兵巧勝雙車、雙炮對雙子局等更有巧奪天工之妙詣,以少勝多。出奇制勝是李老師排局創作的獨特視角。
長卷中,作者沒有在每則排局旁邊寫出答案,而只是簡短地說明解開棋局的要點,像是出燈謎者給解謎語的人設定的謎底類型。水平高者可循這蛛絲馬跡步步探究,路徑對頭就能運用棋盤上的精兵強將戰而勝之,這種拆解是充滿趣味的享受,樂在其中的愛棋人每每抓耳撓腮、苦思冥想,然而一旦解開即如同佛家開悟一般,宇宙澄澈,愉悅無窮。
每局棋的命名饒有詩意,且看:南屏晚鐘、立劍揚眉、采菊東籬、虹消雨霽、道德酒中、噓氣成云、五月渡瀘……長卷中每局棋均有題名,取材于古典名文、詩、詞、歌、賦、成語與俚語等,并力求切合題意。既可以引起愛好者的研討興趣,又借以傳播古典文化,作者弘揚中華民旗優秀文化之意躍然紙上!
棋與畫的結合可謂前無古人,700米長卷亦是后人難競,如果說李中健先生的象棋排局是楚河漢界上紅與黑的鏖戰,那么石清民先生的國畫則是一闕闞或抒情婉轉、或蕩氣回腸的歌詠,為人間的真善美烹制出濃酵的盛宴,《棋畫大觀周全圖》中的400余幅國畫,是國畫大家石清民先生的杰作。石清民先生是國內知名畫家,是黑龍江書畫藝術品協會常務副主席,黑龍江省惟一的國家級藝術品鑒定人。其繪畫作品類型廣泛,對花鳥、人物、山水,寫意與工筆,均有深厚造詣,技法嫻熟、大氣超然。著名篆刻家曲江的學生初滿生生生為長卷劉印600余方,棋局、國畫題名之處裝點相映的首章,為《棋畫大觀園全圖》的完美定稿增強了圖幅力度……
看這幅連綿不斷、融入了人生百味的長卷,如同登臨了一座充滿人文氣息的萬里長城,隨時要佇立欣賞,流連于身畔的旖旎風光,處處需仔細端詳,沉浸在大自然和人類文明的韻歌里面……
編輯 志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