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大眾的自我保健意識空前增強,追求生活質量、盡情享受生活是人們的普遍心愿,從而導致了近年來生活健康類圖書市場的一片繁榮。據報道,2007年大眾健康類圖書的銷售增長超過25%,遠遠高于圖書市場10%的整體增長速度,而進入2008年,這類圖書的銷售增長已直逼30%。在每30本暢銷書中,健康類的書籍就占到5本。
各類機構搶著上,魚目混珠藏劣跡
由于醫療保健類圖書市場的利益驅動,使得國內570多家出版社中,有400來家或多或少地介入了醫療保健類圖書出版,不少民營書業也躍躍欲試。醫療保健知識看似人人都懂,操作容易,從而使得保健類圖書的進入門檻很低,大家都一哄而上,這使得醫療保健類圖書市場顯得既火爆,又雜亂無章,出現了種種問題。
因此在醫療保健類圖書繁榮的背后,存在著“害人不商量”的偽科學和“無害也無用”的非科學;圖書選題重復,相互抄襲、粗糙濫造的現象屢見不鮮。更有一批令人生疑的圖書也混跡其中,有的作者聲稱自己是古代某名醫的幾十代孫,以示家學淵源深厚,卻不免讓人心生疑竇:這與作者書籍的科學性有何必然聯系?有作者的高學歷被指造假,其著作的科學性就更令人難以確信;而有的著作試圖用一種理論解釋所有問題,不免讓人感到觀點偏頗。
更有甚者,編寫人員并非醫學專業人士,出版社為圖經濟利益也把關不嚴,以至離譜的內容、違背科學精神的“驚人”理論草率出籠。不少保健類暢銷書的作者打著中醫旗號,否定現代醫學常識,同時夸大人們日常行為對身體的危害,“養生”觀點聳人聽聞,其結果必然會損害讀者的健康。
現在,面對魚龍混雜的醫療保健類圖書市場,出現了讀者對醫療保健類圖書的信任危機,也就不難理解了。
管理部門把好關,選題編創下工夫
要避免或者解決醫療保健類圖書市場存在的這些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出版管理,強調專業出版,從出版社、編輯、作者的源頭上把握方向,嚴格審批醫療保健類圖書選題,限制非正規醫療保健類圖書的出版。而作為擔負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出版工作者,理應表現出極高的職業操守,自覺開展行業自律。新聞出版總署有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時表示,他們目前正在研究從作者的身份、出版社的資格等方面,為養生保健類圖書設置準入制度,對錯誤百出的養生保健類圖書,包括出版單位都將進行處罰。這對保障養生保健類圖書的科學性將起到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醫學專業出版社和地方科技出版社要深入了解讀者需求,認真策劃此類圖書選題,從圖書營銷、品牌打造、品牌建設、品牌維護等各方面做好醫療保健類圖書的出版工作,讓讀者充分認識、了解、相信品牌醫療保健類圖書,使專業出版社、品牌醫療保健類圖書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從作者選擇、編輯加工的環節講,選擇作者非常重要,醫療保健類圖書的作者首先要有醫學科學知識,是個醫學專家;其次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這樣才能準確、簡練、流暢地表達。要把醫學知識準確地轉化為通俗易懂、老百姓易于接受的語言并非容易的事,它需要將醫學知識用最通俗、最貼切的詞匯表達出來。除了“通俗”這一科普書籍的必要原則之外,醫藥保健類圖書還應該有貼近生活、幽默輕松、寓教于樂的形式,同時又不能失去科學的嚴謹與嚴肅性。
如何使醫療保健類圖書好看,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球?醫學科普作家、編輯還要將“讀圖時代”與“讀題時代”的理念引入醫學科普編創中,把人文、藝術以及中華傳統文化與醫學很好的結合起來。 “科學好玩” 、“快樂科普”等醫學科普編創新理念,近年來日益受到重視,并被廣泛應用。圍繞著快樂“悅讀”這一主題,醫療保健類圖書的創作、編輯人員在保證作品科學性的前提下,應千方百計增強作品的趣味性、可讀性,力圖以精美的圖片與優美的文字相得益彰,深化作品的主題,使讀者對“你不知道的,你想知道的,你應知道的”醫學科普知識產生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