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3月31日。奇瑞的俄羅斯組裝伙伴阿芙多托爾汽車公司在《俄羅斯報》發表聲明。宣布由于盧布升值和美元貶值。雙方決定終止汽車組裝。隨后。又傳出奇瑞要斥資30億元人民幣收購俄羅斯伊熱汽車廠重新組裝。最近發生的這兩件事,受到了與奇瑞素有交情、專做俄羅斯汽車出口業務的祝景成的高度關注。本著關心與支持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發展的立場,借《汽車觀察》的平臺。祝景成對這兩件事進行了深度剖析,并向奇瑞乃至更多的國內汽車企業真摯而又誠懇地提出了建議。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聲音。
奇瑞在俄組裝受挫,沒什么了不起,天塌不下來,中國汽車進入俄羅斯的步伐也不會就此停止,奇瑞走向世界的步伐也不會就此停止。
客觀地說,奇瑞汽車是在俄羅斯的所有中國品牌乘用車中,最受俄羅斯老百姓喜歡的中國汽車,是中國汽車在俄羅斯組裝的主力軍。奇瑞在俄羅斯汽車市場上的進與退,不是奇瑞一家的事情,而是中國汽車產業整體應該總結如何開拓俄羅斯市場的問題。
我建議,大家要靜下心來,把奇瑞與阿芙多托爾的合作過程作為一個案例,認真分析奇瑞組裝成敗的前前后后,總結經驗,取得教訓,找準方向,以利再戰。
真正癥結
阿芙多托爾公司終止合作組裝奇瑞汽車的理由可以有一千種一萬種,但惟獨不應該是“盧布升值和美元貶值”。國際貿易常識告訴人們,盧布升值和美元貶值。對于俄羅斯進口散件組裝外國汽車是大大的利好,是不可多得的大好時機。而且,既然由于“盧布升值和美元貶值”,連享受免稅的阿芙多托爾都無法與奇瑞合作繼續組裝汽車,那么奇瑞有什么必要尋找伊熱汽車廠重新組裝汽車?須知阿芙多托爾公司位于加里寧格勒經濟特區,可以享受關稅優惠。而伊熱汽車廠并無此優惠。
在這里,有必要提一下阿芙多托爾公司的特殊地位。阿芙多托爾公司的總裁謝爾巴科夫曾任前蘇聯第一副總理兼國家計委主席,有豐富的經驗和廣泛的社會聯系。俄羅斯前總理切爾諾梅爾金曾到過該廠參加開業儀式。該公司一直享受特區免稅進口優惠政策,但業界對此一直有異議。阿芙多托爾公司的地位使之處在風口浪尖上,用俄羅斯媒體的話說,圍繞著阿芙多托爾公司始終展開著“金錢和權利的角斗”。
在這種情況下,奇瑞的組裝就應該采取低調,十分注意自己的行動不要刺激俄羅斯的同行,特別是不要與伏爾加汽車對抗。我在許多文章中有過多次告誡。但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去年6月,我在哈洽會《中俄汽車市場論壇》上專門分析了奇瑞與伏爾加對決的處境和前景,指出“中國汽車在俄始終采取低價策略,與俄本土的同類低價車拼殺競爭,已引起俄業界的批評,繼續走下去前景堪虞”。那時奇瑞已經孕育著危機,我當時剛剛從莫斯科回來,聽到了許多對奇瑞不利的傳言。
不久,俄羅斯汽車行業開始采取聯合行動,打擊阿芙多托爾公司,要求取消其不合理的優惠政策。奇瑞在俄組裝20萬輛的宣言無疑是導火線。
不理智的收購
奇瑞擬用30億人民幣收購伊熱汽車廠。這個消息成為中國汽車媒體最近人人樂道的一波新熱,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中國媒體一廂情愿的炒作而已。據我多日在俄羅斯媒體搜索觀察并請教俄國同仁,俄羅斯媒體沒有這樣的報道,他們也不相信奇瑞會收購伊熱汽車。據相關人士說,頂多是合作造車和生產零部件。
與阿芙多托爾分手,奇瑞急需在俄尋求新的合作伙伴的迫切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是我認為奇瑞有些欠考慮。
伊熱汽車廠的后臺是索克集團。索克與阿芙多托爾在組裝韓國起亞汽車上是勢不兩立的對頭。奇瑞在俄羅斯的成功無論如何也離不開阿芙多托爾的幫助與合作,不管雙方在合作過程中有多少分歧,但分手時應該像朋友那樣告別。俄羅斯人就是這樣的性格和習慣。好說好散對奇瑞在俄羅斯東山再起有利,對樹立奇瑞的形象有利。然而,奇瑞與阿芙多托爾分手的消息還沒有正式公開,奇瑞的首腦就上門去找阿芙多托爾的對頭索克集團談判新的合作,這使俄羅斯的局外人都難以理解。
奇瑞選擇伊熱汽車廠去合作,有沒有調查過對手的情況?
伊熱汽車廠早就準備賣給伏爾加公司,只是條件沒有談攏。奇瑞作為第三者所起到的作用,只是給索克集團同伏爾加談判增加砝碼。其實,奇瑞離開加里寧格勒免稅特區實質上是誰人之杰作,奇瑞應該心知肚明。不會這么快就忘記——伏爾加怎么可能輕易就讓奇瑞如愿以償、卷土重來呢?!現在,伏爾加的股東雷諾和伏爾加一起準備收購伊熱汽車廠的98%的股份,出價估計不超過5億美元,約折合30億人民幣。
如果像媒體說的那樣,奇瑞真的想用30億人民幣收購伊熱,試問:在這樣的競爭對手面前,奇瑞的收購能有幾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