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亦有道?
“有福同享”曾是怎樣的一種美德,但對小伙子許霆和小郭來說,最終只是噩夢一場。
2006年某晚,許霆在廣州一自動取款機取款時發現,機器出了故障,取出1000元現金卡里才劃去1元。于是先后取款171筆,合計17.5萬元。他沒有忘記找來朋友小郭“有福同享”。后者提取了1.8萬元后,兩人各自潛逃。
事發后,主動自首的小郭被判刑一年,潛逃一年被抓的許霆則以盜竊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這個小伙子未曾料到,出于道義的善良愿望,竟讓自己的伙伴惹下牢獄之災;而他更沒有料到,“盜亦有道”的自作聰明,竟將自己的余生陷于牢籠??上?,道已無存,道亦無存。
心里的掙扎
作為一個有同情心的人,很多人會和我一樣無法解決這個兩難選擇:我們同情每一個被屠宰的動物,但忍不住吃它們的肉。
“人道屠宰”適時而生,以減輕食肉者們心理上的罪責感。如今,這個計劃,在中國開始實施。一個名為“中國人道屠宰計劃”的活動,向人們倡議,對那些即將失去生命的動物,請多一些愛心和善舉,讓它們在死前少受痛苦。
有人盛贊此舉是“悲憫”和“終極關懷”式的美行,有人則不以為然,斥之為虛偽和自欺欺人。不管怎么說,人類這種高等動物,在動物性和人性之間的矛盾和掙扎,由此可見一斑。當然,也許是我們過度闡釋了。因為推廣者不忘強調一份“科學研究”:人道屠宰后的肉,口感更好,更健康,也能掙更多錢。
“知音”仍難覓
這是一個人們傳說了很多年,卻始終難得一見的故事。一名城市老人,隱居山野,和當地一名淳樸而熱情的農民成為莫逆之交。最后老人離去,真相揭開:原來他是個大富翁。
發生在太原蘇家莊的故事,結局也和想象里并無二致。富翁去世后,他兒子為農民送來巨款,遭到拒絕,又出資200萬元,在這個封閉的山村,修建了一座豪華別墅,供父親舊友居住。這一舉動,完成了“善有善報”的中國民間故事典型模式。
不過,在文明時代,這個故事延伸出更多意味。別墅里的洗衣機,從來沒有使用過,因為農民“根本不會用”。與新家相比,他更留戀和老友一起照顧了9年的蜂巢。
隱士的兒子喜歡上這個“世外桃源”,經常來度假。而村子里的年輕人,則因為這一善舉獲得進企業打工的機會。他們迷戀上了城市生活,根本不想回來。
狼的狼狽
做一匹北方的狼,曾是男人們在某個年代的一種狂野夢想。估計如今誰也不會那么唱那么想了。不信看看現在狼的處境。
山東膠南市林業部門組織300多人的捕狼隊伍再次爬上北膀子山。這次林業部門總結了前幾次的失敗教訓,特邀專家出謀劃策,架電網區,布鐵夾子陣,最后還請來武警狙擊手。但四次現身的大灰狼還是狡猾地從眾人的合圍圈中逃脫。
這一場聲勢浩大的“圍剿”,也讓觀望風聲的人們吵得不可開交。丟了雞的老陳滿是憤懣:林業部門一直指狼為狗,就是想推卸責任,怕把事情鬧大。而城里喝著茶的小趙頗具憐憫:狼是一種很有靈性且最重感情的動物,當地政府應妥善處理,給狼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