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有一個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那里的人們不看電視,不坐汽車,一切保持古風。
這個“世外桃源”叫“艾米遜國”,位于賓州蘭開斯特市西郊。當地的旅游指南會告訴你:蘭開斯特市曾是美國首都。別以為這是招徠游客的自我吹噓,1777年9月27日,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撤退途中的美國國會在這里召開臨時會議,于是該市充當了一回首都,為期只有一天。
法律失靈的“國中國”
艾米遜人據說原是歐洲門諾教的一支,是嚴守基督教教義的新教徒。
說艾米遜是“國”,不僅因為艾米遜人的母語是德語,還有其他原因,那就是美國的有些法律在這個“國度”里行不通。美國政府對此也無可奈何,只好順水推舟,以“尊重宗教信仰”為由放他們一馬。
例如,美國人承擔的法律義務中,最重要的是納稅,其次是擔任陪審員。但艾米遜人卻被免除了部分稅賦,也不用當陪審員。艾米遜人曾爭取過免除全部稅賦的待遇,理由是,他們都在家里從事宗教活動,自己的家就是教堂,而教堂應該免稅。但山姆大叔對錢還是看得挺重的,沒有答應。
再如,艾米遜人說《圣經》的十戒里有一條是戒殺,因此艾米遜人絕不從軍。美國政府也沒強求,因為美國沒有實行義務兵役制。
“艾米遜國”的待遇,總讓人感到美國并沒有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艾米遜人的子女,上學到14歲或八年級(相當于中國的初二),就必須回家幫父母養家。這既違反了美國的義務教育法,又違反了禁止童工法,但在“艾米遜國”里,這卻是天經地義的事。當地政府曾經告到法院,法院也曾判艾米遜兒童必須上學到16歲,但美國最高法院居然推翻了這個判決。
《圣經》沒說就不能做
艾米遜人不但不看電視,連電影、戲劇等都不看。他們也不能玩弄樂器,更不能飲酒抽煙。他們衣著樸素,不能有任何裝飾,即使年輕女孩子也不得打扮。其中最守舊的一派,連商店賣的扣子都不能用,要用像中國傳統服裝一樣的布紐扣。他們不但生前淡泊,死后也不鋪張,連墓碑都不要,放塊石頭做標記就可以了。一言以蔽之,凡是《圣經》上沒有提到的事,艾米遜人認為都不可以做。
艾米遜人的住宅,現在已和當地普通人的住宅混在一起。初到“艾米遜國”旅行,一時還不易看出哪些房子是艾米遜人的。后來當地人教了我們一個辨認的辦法,就是看路邊的電線桿上的電線。沒有通電線的房子,就是艾米遜人住的,因為他們絕不用電,晚上只點油燈。
美國的“陶淵明”們
艾米遜人自甘淡泊,與世無爭,好像是一大批美國的陶淵明。
從前,艾米遜人的子女不得和外族人通婚。但現在,艾米遜人已允許子女在年滿18歲時選擇是否繼續做艾米遜人。這種選擇是很殘酷的,因為一旦子女選擇不做艾米遜人,其父母就必須將其趕出家門,而且除非他回心轉意,否則一輩子不準回家。所謂“逐出教門”是艾米遜人嚴格遵守的家法。
賓州的“艾米遜國”是艾米遜人在美國最早的定居地,后來他們的一部分遷到美國和加拿大的其他地方。據介紹,今天艾米遜人最多的地方已不是賓州,而是俄亥俄州。但賓州的“艾米遜國”,仍被視為美國艾米遜人的家園。
(喬文婧摘自《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