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向牧羊人請教牧羊的學問。
牧羊人告訴我:“一群羊中我只需注意走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那只,只有它們與別的羊不一樣。只要管好它們,就管好了一群羊。”
我對牧羊人說:“我也觀察到,現實只要關注走在人群前面的人和走在人群后面的人,其他的往往被忽略,歷史也是如此。”
牧羊人笑而不答,揮鞭遠去。
二
“忙碌了一年,為什么到頭來仍覺得沒有任何收獲?”我問智者。
“倘若你手里拿著一件東西,現在把它放下是不是覺得兩手空空了?”智者說。
“是的,我會覺得兩手空空。”
“既然你的手里已經拿過了,怎么會兩手空空呢?”智者接著說,“空不在你的手里,而在你的心里,因為你的心里有一樣東西,你一直放不下。”
三
我問智者:“在人生的取舍中,如何決斷?”
智者說:“取你不知不覺中丟掉的東西,舍你不愿舍棄的東西。”
我說:“一個人會不知不覺地把童真和夢想丟掉,一個人取得名譽、地位和財富后就不肯輕易舍棄。”
智者說:“這僅僅是人生痛苦的一部分。”
四
有一天,我向智者請教何謂無知的境界。
智者說:“給小孩子一個用鉆石做成的昂貴的玩具,他會把它與普通的玩具一樣來對待,他會玩上一會兒,然后就會把它扔到一邊,自己走開了。”
我說:“這意味著萬物只是它們自身,而知識卻是人類自己及萬物的一種價值觀念。成長意味著接受知識的折磨。”
智者說:“無知的境界,就是經常保持童心。”
(焦弘東摘自《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