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識《視野》已半年多。當時的目的很功利又很單純,作為一名復習生,我只想找一本好的雜志為自己的寫作提供些素材和靈感。于是買了很多來選,最終只留下了《視野》。
《視野》是樸素的,沒有讓人生厭的花花綠綠的廣告;《視野》也是豐富的,就連每頁下方的一句話都值得品味。如果非要用什么來形容她,我想她應該是一位學識淵博的青年,樸素大方卻又充滿活力。
每一本《視野》都不是隨便翻翻就能放下的,總有些地方會吸引著我一讀再讀,也許這就是我喜愛她的原因吧。
——山東蒙陰一中倪敬文
一本優(yōu)秀的雜志,它的力量并不僅僅在于呈現或者闡釋,更多地是涵而不露,引而不發(fā),我們希望智慧的讀者能夠穿透文字,發(fā)現文字背后思考的痕跡。還有,為高考而讀也不算什么功利,要不是因著這個目的,我們又怎能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編者語
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對《視野》一直有一份特殊的感動。因為文字里有太多的引人深省之處,比如銳思。還有許多情感的涌動,在現實的世界里幾近陌生的情愫會突然間,在眼球與文字邂逅的一瞬間,被一股溫暖融化。走在大學的校園里,總有一份戀戀不舍。大四了,四年中是《視野》一路相伴,無論遠行何處,有這一份牽掛,能夠使心靈活在一個溫暖的精神世界里,對于我,永遠是人生快事。
——黑龍江齊齊哈爾奚榮
與《視野》結伴而行的大學生活,至少能夠讓我們學會真誠、勇敢,還有愛。這不足自詡,而是對《視野》坦然的認同。
——編者語
做一名忠實的“視迷”已經很久了。這么多年來,《視野》一直以它的獨特為我們這些大學生提供著信息和知識,如“大學”、“細節(jié)”等欄目,這是其它文摘類期刊所不能替代的。
生活在校園中,常常有一些問題困擾著我,比如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如何培養(yǎng)以及獲得各種能力。我和我的同學經常都是通過閱讀《視野》才不斷地對大學生活有了清晰的認識,可以說,是《視野》讓我們了解了許多事情,思考了許多問題。
我希望《視野》能將這些品質堅持下來,能夠更加關注大學生的思想、生活。而我,也希望通過《視野》學到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來武裝自己,使自己成為強者。
——陜西服裝藝術學院張博
大學是《視野》始終投注目光最深的地方,它是最活躍、最銳利但也最容易疑惑、迷茫的時期,我們希望在平等的對視中,為大學生提供一些清晰而有生命力的人生態(tài)度。
——編者語
我生活在一個信息并不發(fā)達、較偏僻的小村莊,以前總是以自己目光的極限來判定世界的極限。自從接觸《視野》后,才發(fā)現外面的世界如此寬廣、豐富。《視野》是一扇窗,為我洞開偏狹的窗,觀賞窗外的精彩,感受窗外的現實;《視野》是一把鑰匙,開啟我懵懂的心,一步一步伴我成長;《視野》是一朵花,在我孤寂、無助時釋放淡淡花香,撫慰我的心靈。
真的很感謝《視野》,它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也豐富了我的內心。希望《視野》能得到更多人的青睞,因為它是一本有良心、有大關懷、有真情、有智慧的雜志。
——福建莆田金石中學 黃真
一個人的視野甚至決定了人生的廣度和深度,有時可怕的并不是小地方的局限,而是喪失拓展的好奇心,以至于想當然地給自己的視野畫上了邊界。而事實上你的心和眼睛都是開放的。
——編者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