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法國巴黎地區的幼兒園聯合發出倡議書:讓孩子當一天媽媽的“生活輔導員”:第一,當一次“形象設計師”,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打扮媽媽;第二,做“有趣”的飯菜給媽媽吃:第三,對媽媽的健身計劃提出建議,甚至當一回教練;第四,安排媽媽的一次常規約會。
活動現場——快樂的創意輔導員
不少4—5歲的小朋友把媽媽打扮的活潑花哨,像一只“復活節火雞”。4歲的漢斯給媽媽挑選的衣服是寬大的花朵圖案襯衫、鴨蛋青的長褲和金色露趾高跟鞋!媽媽哭笑不得,因為身為銀行高級職員的她,從來只穿工整嚴肅的套裝。“這讓我意識到孩子的審美與成年人的審美有多大的差異。平時,我總是讓漢斯打扮得像寄宿學校里的小紳士,他多次要求穿印有椰樹圖案的短褲,我都不許。這下,我也嘗到被強迫的滋味了。”許多媽媽們吃到孩子們煮的甜土豆泥和西洋芹,吃到像冰激凌拌蛋卷那樣的古怪食物;而且發現孩子安排的健身計劃竟是讓150磅重的媽媽在秋千上蕩得飛起來。
媽媽感受——基于愛的馴服要有底線
通過活動,大多數媽媽學會了換位思考,明白了“基于愛的馴服”應該有一個怎樣的妥協底線。媽媽們都開始反思自己平素對孩子的過度干預。6歲女孩伊蓮娜的媽媽說,在此之前她都是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干預女兒,包括穿什么衣服得體,吃什么食物有益健康,哪些鍛煉是高雅的,交什么朋友才能顯出品位……她以愛的名義、“為你好”的借口讓女兒服從,卻從不去想孩子心里的抵觸和委屈。這個活動讓她意識到,孩子的世界有另一套價值標準,它可能不全對,卻不應該被忽視。
媽媽們都感嘆:做一個孩子不是件輕松的事,因為他們總是在過度干預的縫隙里找尋自由的感覺。
孩子們的收獲——做“輔導員”可真累人
孩子們發現,媽媽變得賴皮了,說服她按自己的要求去做,可不那么容易。一個“說服者”是很疲憊的。5歲的泰迪為了說服媽媽開車去看外公(因為彼此不能原諒,外公和媽媽已經有三年互無往來),他的說服工作從下午2點持續到4點,最后,失望的泰迪眼含熱淚要從廚房離開,媽媽忽然想通了,她俯下身擁抱兒子說:“去把你送給外公的自畫像拿來,我們馬上出發。”
孩子還體會到:每個人都不愿被輔導,媽媽大部分時間要做我的“輔導員”,肯定是非常辛苦的。
本刊建議:
寒假將至,不妨讓寶寶來打理您的一天,您也許會從中發現許多。
活動內容設計:
早上:1讓寶寶來決定媽媽要穿的衣服。
2讓寶寶來收拾被褥,給給他充分的想象空間。
中午:1幫媽媽選定中午的菜單。
2做有趣的飯菜給媽媽吃。
下午:給媽媽安排健身計劃,帶著媽媽出游。
晚上:睡前再為爸爸媽媽講講故事或今天的收獲。
當然,您要想出其他鍛煉寶寶或和寶寶溝通的妙招,也不妨一試,心動不如行動,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哦!
(責編 雨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