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琪是某公司的一名優秀科技^才,她積極響應國家晚婚晚育的號召,加上工作方面的種種原因,婚期一推再推,直至30歲才與心愛的入結為“連理枝”。讓夫妻倆高興的是,新婚蜜月剛過,林雅琪就有“喜”了。但是,身體一直很好的林雅琪,在自己懷孕3個多月時,卻出現了會陰部總是濕漉漉的情況——自帶比懷孕前明顯增多。林雅琪很擔心自己患了什么婦科病,會危及腹中的胎兒,于是,在丈夫的陪同下,憂心忡忡地邁進了婦幼保健院的大門。
婦幼保健院婦產科的王醫生熱情地接待了了林雅琪。當得知她的來意后,王醫生馬上對她作了仔細的婦科檢查,并做了白帶涂片和血液常規化驗,結果均沒有發現異常情況。王醫生告訴她說:懷孕后白帶增多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通常來講,10個孕婦中就有8人會出現,大部分屬于正常,你也一樣,不必過分擔憂。接著,王醫生還耐心地就為什么懷孕后會白帶增多給林雅琪作了詳細的解答:
白帶(又叫陰道分泌物),為白色糊狀液體,一般無氣味,由陰道黏膜滲出物與宮頸腺體、子宮內膜及輸卵管的分泌物混合而成,其中含有上皮脫落細胞、白細胞和陰道桿菌(對保持陰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和“自潔”有重要作用)等。白帶的多少,主要是受體內相關激素水平的影響。女性妊娠以后,其卵巢中的黃體會分泌出大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以維護孕卵的正常著床和發育。12周以后,胎盤形成,它逐漸代替了黃體,繼續合成大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使孕婦體內保持著高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狀態,于是,雌激素和孕激素依賴的細胞發生了明顯變化:外陰組織變軟、濕潤,陰道上皮增厚、血管充血、滲出液和脫落細胞增多,宮頸肥大、柔軟、充血,腺體分泌旺盛。宮頸腺的分泌物和陰道滲出物及脫落細胞混合在一起,形成白帶,源源不斷地排出體外,這就是孕婦白帶增多的原因所在。越到孕后期,這種情況越顯著。但妊娠期的這種白帶增多,不會對外陰造成不良刺激,所以不會引起外陰瘙癢,也沒有特殊或異常臭味。
王醫生接著說:孕期白帶增多不需要作特殊處理,通常情況下,只要在早晚用溫開水(洗時把開水稍放涼,以手感不燙為度)清洗下身,及時去除排出外陰的白帶和污垢,以保持陰部的清潔衛生即可。當然,為了預防婦科病的發生,確保腹中“寶寶”的安全發育,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養成良好、適度的衛生習慣是大有裨益的。如在公共浴室不亂放衣物,宜用淋浴而不用盆??;洗下身的盆和毛巾要專人專用,毛巾要定期煮沸消毒或經常放在日光下曬干;每次大小便后,衛生紙要從前向后揩拭,以免污染外陰。特別是有手足癬者,要在孕前及時給予徹底治療,以免交叉感染引發相關的陰道炎癥。
王醫生還指出:有些女性為了下身“清潔”,經常使用中藥洗劑或高錳酸鉀溶液等來沖洗外陰與陰道,這種做法不科學。因為,陰道本身有良好的“自潔”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女性的生殖系統。如果沒有用藥指征而擅自用消毒劑沖洗外陰與陰道,就會人為地殺死一定量的陰道桿菌,導致陰道內正常菌群的平衡失調,使陰道pH值上升,降低其應有的防御功能,不僅條件致病菌(原來就存在的少量雜菌)會大量繁殖起來,而且致病菌也會“乘虛而入”,于是引起各種婦科病。此外,有些人對高錳酸鉀或中藥洗劑比較敏感,還會造成外陰瘙癢。這些對孕婦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同時還可能給腹中“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王醫生最后說: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懷孕后白帶增多并伴有外陰瘙癥及特殊氣味時,就要想到疾病存在的可能,應該及時去正規的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以利盡早發現問題盡早給予對癥處理。據臨床統計資料顯示,孕期最常見的病理性白帶增多是霉菌感染。因為孕期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陰道上皮細胞內糖原合成增加,致使陰道內原有的少量常駐菌——霉菌大量繁殖,破壞了陰道內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酸度改變,雜菌乘虛而入,于是引起霉菌性或混合感染的陰道炎。一旦發生了陰道炎,就要積極地給予治療,但所用的藥物應該由醫生慎重考慮后決定,千萬不能盲目自行亂用藥物,因一些藥物可能對胎兒造成有害的影響。在用藥的同時,如能再配用以下藥膳——赤小豆粥(赤小豆、粳米各100克,先將赤小豆煮爛后加入粳米共煮成粥,加少量白糖調味,代早餐食用,連用一周)調理,效果則更好。
聽了以上詳細而通俗易懂的解答,林雅琪終于明白了孕期白帶為什么會增多、如何自我鑒別其是否正常、怎樣正確處理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她心滿意足地告謝了王醫生,然后與丈夫一起高高興興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