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本管理是對構成產品成本各種因素及影響產品成本的各個經營環節實施管理,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我國企業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積累了很多的成本管理經驗,但這些成本管理方面的經驗基本上局限于傳統成本管理的范疇,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已很難適應企業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及時給予解決。
關鍵詞:成本管理;成本領先;戰略管理
中圖分類號:F25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1-0144-02
Abstract: Cost management manages the factors in products' cost and those elements affecting the costs. After a long period of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gathered great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s in decreasing costs and improving benefits. However, these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s only limited in the area of original cost management. In today's new economic world, it has already out-of-date. Consequently, we have to solve this problem immediately.
Key words: cost management; advanced cost; cost strategy
隨著我國加入WTO,中國的企業開始直接面對眾多國際化的企業,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的企業要想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強調現代成本管理觀念;必須緊隨企業外部環境及內部條件的變化,不斷創新成本管理,取得長期競爭優勢,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1當前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企業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許多企業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采取了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新舉措。例如邯鋼、包鋼、齊魯石化等在這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有部分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比較落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成本管理認識不足
當前部分企業成本管理的目的仍為降低成本,強調的是控制,降低消耗、節約費用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但從現代成本管理的角度看,成本降低是有條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況下控制成本費用,可能會導致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的下降,因而這種成本管理是一種消極的而不是積極的成本管理。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高速發達的今天,企業單純依靠成本的降低來獲取優勢是不可能的。
1.2成本管理與市場脫節
我國許多企業按照成本習性劃分和核算產品成本,通過提高產量降低單位產品分擔的固定成本,如此,產量越高,單位產品成本就越低,在銷售量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也就越高。這種做法導致企業不管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過提高產量來降低產品成本,通過存貨的積壓,將生產過程發生的成本轉移或隱藏于存貨,提高短期利潤。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在于企業成本管理缺乏市場觀念,導致成本信息在管理決策上出現誤區,似乎產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潤越高。
1.3成本信息的嚴重失真
一是成本核算僅注重材料、人工、制造費用,忽視了現代企業日趨增大的產品研究開發、中間試驗和小批試制及售后服務上的投入,使產品的相關成本內容不全,不能正確評價產品在壽命周期全過程的經濟效益,不利于企業謀求競爭優勢。二是成本核算方法不當造成失真。在機械化程度比較高的現代制造環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幅降低,而制造費用所占比例卻大大上升,但有些企業卻仍采用人工工時或人工工資比例法分配制造費用,造成了成本信息的嚴重失真,從而導致企業錯誤地選擇產品經營方向。三是為達到某一目的人為調節成本數字,造成潛虧,企業虛盈實虧。
2企業成本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成本管理一直是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一項中心工作,在企業生產經營實踐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目前許多企業在成本管理中還存在上述所列的諸多問題,下面就其產生的原因逐一地加以剖析。
2.1企業成本管理手段滯后
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格局已從賣方市場轉向了買方市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產品的質量日趨接近,生產性費用日益降低,但流通性成本的比重卻不斷上升。而我國許多企業的成本管理仍過多地局限于生產領域,以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費和制造費用作為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忽視對產品開發、銷售和售后服務等過程發生的成本費用的控制,這也就無法適應現代成本管理的需要。電子技術的革命是以計算機的普及運用為主要特征,計算機的運用為現代成本管理提供了方便,使一些原本復雜但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辦法變的簡單。而我國有些企業的管理者尚未意識到這些變化,仍靠傳統的手工操作,核算辦法陳舊,此方式已難以適應現代化成本管理的要求。
2.2成本激勵約束機制尚未健全
企業不能嚴格執行成本管理制度,缺乏應有的成本管理內部牽制制度。管理者可以任意接觸修改成本資料粉飾會計報表,這種做法不僅使企業無法獲得準確的成本資料進行管理,而且會破壞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同時,對成本管理較好、經濟效益有所提高的企業、車間、班組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無法調動管理者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2.3技術創新動力不足
技術水平的高低對降低成本有著直接影響。在一定時期,一定技術水平條件下,加強管理可以降低成本,但降低幅度是有限的。因此,企業管理者為了降低產品成本,就需不斷提高技術水平。但由于一些企業領導對技術創新的興趣不高,究其原因在于經理的任期一般短于技術創新的收益期,技術開發往往會減少本期利潤,但不一定能增加經理任期內的利潤,期望經理接受一種減少其任期內的利潤但增加其繼任者業績的技術創新方案是不現實的。
3提高企業成本管理的相關對策
3.1引入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在現代企業中,間接費用的比重極大地增加了,間接費用的結構和可歸屬性也徹底發生了改變,許多費用甚至完全發生在制造過程以外,如設計生產程序費用、組織協調生產過程費用、組織訂單費用等等。加之現代制造業自動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成本極大地減少。這就直接引發了作業成本法的產生。
作業成本法是一種真正具有創新意義的成本計算方法,是適應當代高新科學技術的制造環境和靈活多變的顧客化生產的需要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以顧客鏈為導向,以價值鏈為中心,對企業的“作業流程”進行根本、徹底的改造,強調協調企業內外部顧客的關系,從企業整體出發,協調各部門、各環節的關系,要求企業物資供應、生產和銷售等環節的各項作業形成連續、同步的“作業流程”,消除一切不能增加價值的作業,使企業處于持續改善狀態,促進企業整體的優化,確立企業競爭優勢。它改革了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并使產品成本和期間成本趨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實性。作業成本計算法更加符合現實,其結果以更加精確的成本分解替代了成本分配。作業成本法對成本的看法是“不同目的下有不同成本”。企業管理者可以利用作業成本法提供的信息來更好地對他們的產品、服務進行定價,以便使他們收到的收入與所付出的成本能夠配比;企業管理者也可以利用作業成本計算法所提供的信息更好地選擇產品組合。
3.2企業應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勵機制
實行全員成本管理是一種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勵機制。成本管理遍及企業的每個角落,每位員工的行為都會對企業的總體成本水平產生一定的影響。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主要通過建立起一系列的業務處理與報告應該遵循的程序和規范,以及通過對組織結構的設定、職能的劃分與分工等,來保證組織內的各項活動按照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進行成本管理的方式進行。由于企業中有不少企業員工不懂成本,因而對他們所進行的設計、擬定的工藝,制定的計劃,采取的措施,將對產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響,一般心中無數。因此,加強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廣大職工對成本管理的認識,向全體職工進行成本意識的宣傳教育,增強成本觀念,對處理業務的行為按照成本管理的需要加以倡導或約束,從而保障成本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保證成本管理措施的順利實施。
3.3應該以技術人員作為成本管理的主力軍
過去我國企業的成本管理一直以財務人員為主,其實,成本的形成主要是在設計階段,70%的成本在設計階段就“筑入”產品,按照“源流管理”的思想,只有在這一階段把成本降到市場需求者可以接受的水平,或者說比競爭者更具有優勢的成本水平,才是從源流控制住了成本。而這一階段的目標成本的實現,主要依靠的是設計人員通過對設計方案的優化達成的。所以應該以技術人員為主。如果在設計階段目標就不能達成,寧可不生產。但這并不意味著產品投產后的成本控制不重要,如果在目標成本執行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控制或節約成本,同樣圖紙的目標成本會落空。這樣,技術人員、財務人員以及其他人員的參與就可以將價值管理與使用價值的管理結合起來。
4結束語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經濟環境發生了劇變,信息技術的發展給企業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同時,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競爭變得異常激烈,成本優勢的取得對于一個企業的生存至關重要。而成本優勢的取得絕對不限于成本本身,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獲取效益的潛力。在我國,對成本控制的研究和應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企業管理者要及時轉變傳統狹隘的成本觀念,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的先進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張文祥. 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成本管理問題的研究[J]. 財務與會計導刊,2005(2):45-47.
[2] 龍麒任. 淺析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 經濟師,2005(6):106-108.
[3] 胡千俊. 當前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與對策[J]. 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4(8):84-85.
[4] 陳潔. 試論企業全面成本管理[J]. 上海財稅,2001(1):32-33.
[5] 李德仁. 強化成本管理,提高企業效益[J]. 河北財會,2001(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