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觀笙的改革,凡是丟掉了笙特有的傳統(tǒng)演奏技巧(如滑音、歷音、顫音等)以及音位排列散亂,沒有規(guī)律的笙都會在如何處理好傳承與發(fā)展的統(tǒng)一點上存在矛盾。正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們研制了L-36簧笙,從中得出了一些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如能為笙的改革者帶來一些啟示,那是我們最大的期盼。
關鍵詞:笙改革;音位排練;鍵子及按孔的設置;擴音系統(tǒng)的處理;恒溫器的裝置
建國以來,縱觀笙的改革道路,不難看出,早期曾轟動一時的幾種改良笙放棄了傳統(tǒng)笙的音位排列特點,使一些特有的傳統(tǒng)技巧無法展現(xiàn)。近期不少人轉向在傳統(tǒng)笙的音位排列基礎上加音,以達到擴大音域、增加半音的目的,這樣對吹奏D調G調的和音是方便了,獨奏者肯用了,但是,音位排列欠規(guī)律,找音很不方便。實際情況告訴我們,必須有一個更為科學合理的音位排列以及配套的其他改革手段來完善笙的改革,使中國這一古老的樂器既能保持傳統(tǒng)技巧發(fā)揮、又能適應轉調頻繁、和聲結構復雜、半音多以及較復雜的復調創(chuàng)作樂曲的技術要求,還能為演奏者(包括初學者)提供一個帶有規(guī)律性的音拉排列,以便找音。為達以上目的,我們研制了“L-36簧笙”(見圖一)。
1、音位排列
首先,“L—36簧笙”采用八度音苗并排的音位排列原則,即小字一組、小字二組與小字組(或小字三組)音兩兩并排(見圖二)。這既可兩個八度音或三個八度音疊置使用,也可只用其中任何一個。因為笙的傳統(tǒng)和音四五度、五八度內部都包含著一個八度音程,為此,這種八度音苗并排的音位排列,解決了一般多簧笙八度音苗散排而造成演奏時指位復雜的難題,為演奏笙的傳統(tǒng)和音四五度、五八度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其次,以吹嘴為中心,蓮盤前除一個八度音程外,其它都按大二度關系(減三度作大二度看待)構成左右對稱;蓮盤后除一個大二度音程外,其它都按小二度關系(增一度作小二度看待)構成左右對稱(見圖二)。這種左右對稱的排列易于記憶,找音方便,避免了同一指頭的跳位指法,為演奏快速旋律及各種和弦連接提供了方便。
2、鍵子及按孔的設置
在一把笙上擴大音域必然導致笙簧數(shù)的增加,為了合理地利用蓮盤平面上的空間位置,避免由于簧數(shù)多以及低音簧片所帶來的自然漏氣現(xiàn)象,也為了易于充分調動演奏者手指、手掌的各部位在演奏時的運用,“L—36簧笙”采用了控制發(fā)音氣流的推鍵(見圖三)、控制發(fā)音管共鳴的按鍵(見圖四)以及按孔(見圖五)等不同方式來控制不同音區(qū)的音。一般講,低音區(qū)(g-f1)用推鍵,可充分發(fā)揮手掌的按鍵作用,在左右手持笙的虎口處及左右手大拇指、食指的交點處用按鍵,為便于左右手指交替使用,其余音特別是高音區(qū)(g2-#f3)保持按孔,為保持笙特有的傳統(tǒng)技巧(如滑音、歷音等)的演奏提供了方便。這種推鍵、按鍵和按孔的綜合設置,既保留了傳統(tǒng)笙的演奏特點,同時更加豐富笙的表現(xiàn)力(如現(xiàn)代和聲演奏、復調演奏等)。
3、擴音系統(tǒng)的處理
在同一笙的各音,音愈高,音量也就愈弱,特別是按民間習慣演奏四五度、五八度和音時,g2以上的音沒有高八度的音與之重疊,致使奏出的和音不夠理想,“L—36簧笙”在g2-#f3這個音區(qū)的各音全部安裝附貼式擴音管(見圖六),適當放大音量,使整個音域內各音之間音量達到和音所要求的平衡;從g-f1的各音安裝附貼式喇叭型小擴音管,使低音區(qū)的各音都有適當?shù)暮穸龋辉跇菲鞯捻敹苏忠婚L型圓管進行再擴音,這不僅保持了笙的傳統(tǒng)音色特征,而且也為演奏各種不同結構的和弦提供了音量平衡的良好條件。
4、恒溫器的裝置
笙的恒溫器最好采用接口形式與笙斗連接,這種上下十分方便的熱水恒溫器,除解決溫度、濕度對笙簧音準的影響外,還減少了笙斗內剩余空間,使其笙簧發(fā)音更加靈敏。由于它是一個獨立的部件,為改用其它熱源的恒溫裝置提供了可行性。

綜上所述,在一把笙上既保持傳統(tǒng)的演奏風格,又因其音域廣闊、半音齊全、轉調靈活方便而能適應表現(xiàn)手法現(xiàn)代化的創(chuàng)作樂曲的技術要求,這才是笙改革、發(fā)展的方向。當今,我們應該而且必須有一把能從伴奏《百鳥朝鳳》這樣的嗩吶獨奏曲到演奏《鳳凰展翅》、《晉調》這樣的早期笙獨奏曲和和聲結構復雜的《馬刀舞曲》以及參加大中小型民樂合奏、各種形式重奏和戲曲伴奏等都能勝任的笙樂器,更應該有一把音位排列科學合理、演奏技法易于掌握、在演奏和教學中都具有很高實用價值和推廣前景的笙樂器,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當今音樂發(fā)展的要求。
責任編輯: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