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經(jīng)把老年群體稱作“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但當我們真的走進敬老院,走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你會發(fā)現(xiàn),盡管是白發(fā)蒼蒼、夕陽西下,愛情仍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
在乍暖還寒的春日,記者來到北京某敬老院,張院長給我們講述了很多老年人鮮為人知卻色彩斑斕的情感故事——
眾里尋她千百度
65歲的張老師喪偶多年,兒子遠在加拿大,退休后一個人非常寂寞,盡管她也參加老年合唱團、書法班,但畢竟是閑下來的時間多,總是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于是,兩年前張老師選擇了現(xiàn)在的這家敬老院。這樣,靜可以看書學習,動可以打牌聊天,很是愜意。
溫文爾雅的張老師的到來,引起了退休工程師老孫的關(guān)注。孫工68歲,離異多年,兒女均已成家立業(yè),他來敬老院3年了。孫工是一個非常挑剔的人,既要求女方的氣質(zhì),又要求女方的學識,自從離異后就沒有停止過尋找。親朋介紹、婚介、網(wǎng)絡,但終未修成正果,所以多年來,一直孑然一身。他本以為這輩子不會再遇到夢寐以求的紅顏知己了,可命運之神偏偏眷顧了他,他開始像年輕人一樣,對張老師展開了熱烈的追求。張老師本來對孫工也欽慕有加,防線不攻自破,二人很快喜結(jié)連理,雙雙搬出了敬老院。孫工高興地說:“眾里尋他千百度,敬老院是我們的月下老人啊!”
這里的愛情讓世俗走開
按照現(xiàn)在的市場行情,男人找老婆總是越小越好,差個十歲八歲太正常不過了。但在敬老院里卻沒有這個規(guī)矩。70歲的企業(yè)退休工人王師傅在朝夕相處中,感到李大媽是個特別勤快、特別會照顧人的人。有一次,他腰間盤突出的毛病犯了,李大媽又是端水又是送藥,照顧得無微不至,簡直比親人還親,使王師傅感到了久違的家庭溫暖。漸漸地王師傅愛上了李大媽,盡管他也知道李大媽已經(jīng)七十有五,比自己足足大了5歲。王師傅深深懂得,老年人的愛情是要找一個伴,一個能說得來、知寒問暖的伴,那些世俗的虛頭八腦的東西,對他們而言早已不重要了。于是,經(jīng)過推心置腹的交流,他們終于彼此接受了對方,雙雙搬出了敬老院,但前提條件是李大媽到王師傅家居住,不辦理結(jié)婚手續(xù),不涉及房產(chǎn)等問題。
偶像和“藍顏知己”
宋老漢終身未娶,轉(zhuǎn)眼已到暮年,當?shù)孛裾块T把他送到了敬老院。
宋老漢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卻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不但通曉人情世故,而且動手能力特別強,敬老院里有了疏通管道、修理電器一類的活,大家都會想到他。
周大夫是敬老院里出了名的美人。她和丈夫都是留洋回來的外科醫(yī)生,一輩子沒有生育。只是一年前,丈夫因心臟病突發(fā)猝然離世,留下她孤單單一個人。曲高和寡的周大夫終日郁郁寡歡,直到宋老漢的出現(xiàn),才給她的生活帶來了新的生機。
一次偶然的機會,宋老漢覺得與周大夫很聊得來,于是隔三差五地便跑到周大夫那里聊上個把鐘頭,每次聊完了二人都感到非常開心,意猶未盡。宋老漢不但拉得一手好二胡,而且對小提琴也特別精通,每每纏綿的《梁祝》響起,必是宋老漢到周大夫那里獻藝去了。宋老漢還利用自己的一雙巧手,為周大夫做了小書架和蚊帳,使周大夫備感受人寵愛的甜蜜。
但是深諳世事、洞察秋毫的宋老漢知道,他對于周大夫只是生活上的幫手、藝術(shù)上的知音,用當下最時髦的話說,周大夫是他的偶像,他是周大夫的超級“粉絲”。盡管他們都知道彼此間有那么一點點曖昧,但他也不過是她所謂的“藍顏知己”而已。但是這種感情的默契和慰藉,給雙方的晚年都帶來了融融的暖意。
……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敬老院就是一個濃縮的小社會,它無意中為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提供了一個相識、相知的平臺。有異性的地方就有愛情,有愛情的地方,就有甘之若飴美麗如花!
(注:“藍顏知己”是時下對男女之間介于朋友和情人之間的曖昧關(guān)系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