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喜愛和習練九節鞭的人越來越多。為幫助初學者盡快掌握九節鞭的基本知識、少走彎路,本人總結了前輩的經驗和自己多年練鞭體會,集以文字,以供參考。
一、九節鞭的特點與風格
九節鞭是七節鞭、九節鞭、十三節鞭、二十一節鞭等多節鞭的統稱,屬武術軟器械的一種。九節鞭靈活多變,可收可放,能直能曲,以掄劈、平掃、纏繞、撥掛及舞花為運動形式,以圓周運動產生的離心力為打擊力量,以身體不同部位做支點改變鞭的運行方向。九節鞭纏繞起來如銀龍穿云繞霧,劈打掄掃時像鋼棍一條,演練起來快似閃電,既兇猛剛勁又瀟灑飄逸,既能強身健體又能防身自衛,而且攜帶方便。由于九節鞭具有很高的武術美學欣賞價值,所以它又是很好的藝術表演項目。
二、九節鞭的結構與材質
九節鞭是由鞭頭(亦稱鏢頭)、鞭節、鞭把三部分,通過圓環連接而成。每個連接點連接環可用兩個或三個,有的鞭每個連接點加兩個響環。鞭頭后連接環上系著鞭彩,舞起來既好看美觀又能使鞭運行平穩。
制作九節鞭的材質為鐵(鋼)、銅,也有木制的和獸骨制的。年代久遠一點的九節鞭是鐵匠鍛造出來的,現在這種鞭已不多見了,現代的九節鞭基本是用車床機加工而成的。
三、九節鞭長度和重量的選擇
九節鞭的長度沒有統一的規定,主要根據習練者的要求而定。一般來說,九節鞭的長度為習練者兩手握鞭臂平舉時鞭頭離地1~2厘米,或一手持鞭把尾端頂下額時鞭頭觸及地面為宜。以纏繞為主要風格的九節鞭,可選擇鞭節短數量多的長鞭使用。鞭的長短也可根據個人的習慣和要求而確定。
九節鞭的重量也是根據習練者身體素質決定的。年輕體力好的習練者可以選擇重一點的使用,女同志、老年人可選擇輕一點的使用。根據當前流行的重量看,鞭重在500克至600克最為適合。鞭體過輕,演練時雖然速度快,但顯得輕飄,不沉穩厚重,而且直棍式鞭法很難做出來;鞭體過重,演練時影響速度、消耗體力,有些纏繞動作很難完美地展現出來。
一般習練者都擁有若干條長度、重量不同的九節鞭,平時習練可選用重鞭以提高功力和耐力,比賽、表演及外出攜帶可選用輕鞭。
四、選用替代物做入門練習
九節鞭是在動態中進行控制的,初學者難以駕馭,經常會誤傷自己,因此初學者會產生一種恐懼心理。這樣初學者就不能放手演練,使動作變形、不到位、不規范,越是這樣就越容易誤傷自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初學者可選用小沙袋用同樣長短的小繩系住來練習,待動作熟練后找到了感覺再換九節鞭演練。初學者也可以選用木制九節鞭為習練之用。木制九節鞭制做非常容易,把略粗于鞭節的木棒截成段,用掛木窗的眼圈擰入鞭節兩端,然后用鐵環連接起來即可。
選用沙袋或木質鞭進行練習是一個成功的經驗,既可盡快地使初學者掌握九節鞭的技巧,又能避免誤傷自己。
五、九節鞭的握法
九節鞭的握法可分正握、反握、滿把握和鉗握把幾種。
正握:手握鞭把,鞭頭在拇指虎口一側,鞭把尾端在小指一側。
反握:鞭頭在小指一側,鞭把尾端在拇指虎口一側。
習練者以正握鞭居多,反握鞭者也大有人在。兩種握法風格特點不同,沒有對與錯之分。
根據手指握把部位及分工不同,可分為滿把握和鉗握把兩種。
滿把握:五指內屈緊握鞭把,拇指壓在食指上,用力均勻。
鉗握把:用拇指、食指鉗住鞭把前端與鞭節連接環處,使整個鞭把在虎口以內,以拇指、食指為力點,中指、無名指、小指放松。
兩種握法,滿把握牢固,鉗握把靈活。在演練九節鞭時,可時而滿握,時而鉗握。如果一概滿把握則顯得腕部疆硬死板,如果一概鉗握則顯松懈乏力。握法要根據套路動作要求而變化。
六、九節鞭運行軌跡正反方向的標定
九節鞭基本運行方式就是進行圓周運動的掄轉。為了便于傳授講解和交流,不論立圓或平圓運動,人們約定俗成地把鞭頭逆時針方向運轉稱為正掄鞭或正轉,把鞭頭順時針運轉稱為反掄鞭或反轉。
七、九節鞭的身法及步型要求
習練九節鞭,除了特有的方法之外,還要有長拳的一些身法、步型、步法及跳躍、翻滾等基本動作,需要有較好的協調性、靈活性、柔韌性、彈跳力、勁力等。在身法方面,九節鞭經常運用閃、轉、俯、仰、臥、滾、翻、騰、縱、回等動作。在腿法方面,九節鞭經常運用正踢、側踢、里合、外擺、彈踢、蹬腿、橫踹等動作。在步型步法方面,九節鞭經常運用馬步、弓步、丁步、虛步、插步、獨立步等。這就需要習練者平時加強拳術基本功的鍛煉。
對于身法步法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全身放松,這樣靈活性、協調性、柔韌性才能很好發揮出來。如果全身疆硬就無法練好九節鞭并容易誤傷自己。二是要側身站立,前后一字步行走。演練九節鞭時應是一腳在前一腳在后,成丁字步側身站立。在舞鞭過程中,除行步之外,凡是站立時大部分情況下是側身而立,使鞭在身體前后兩側運行。在行走過程中,不論前行后退,都要沿一條直線行走,這就是“行步一條線”或“前后一字步”。側身站立,前后一字步行走,在縱向上可使身體面變小,不會影響鞭的立圓運行,否則容易誤傷腳踝或身體其他部位。三是鞭要貼身,越近越好。鞭貼身近好控制,離身遠反而不好控制,動作容易變形,經常會誤傷自己。很多初學者怕鞭傷及自己,使鞭離身體很遠,結果適得其反。這些是基本原則,初學者應切記!
八、鞭要直,方向要正
“鞭要直”是指演練過程中,鞭要拉直和垂直。拉直是在掄鞭時,力達鞭頭(鏢頭),使鞭不論什么方向運轉都要繃直,不出弧度。垂直是指立圓運動時,其運行軌跡要與地面垂直。練習時,手臂要放松,手腕、小臂、大臂要協調一致配合擺動,做到鞭頭走大圓、手腕走小圓,同時適時調整手腕的角度。經過反復練習,初學者逐漸就能找到感覺并掌握要領。
“方向要正”指的是鞭在立圓運行時,左右轉換、前后變向其軌跡要與套路的主軸線平行或接近平行,這樣套路及鞭法清晰流暢。如左右拐肘鞭、里外騙馬鞭、左右纏脖、背鞭轉身、十字披紅鞭等,在動作轉換完成時,鞭的軌跡要與套路縱向主軸線平行,不要與之交叉。如左右臂鞭轉換時,它形成的剪刀差越小越好。
要達到以上要求,在拐肘鞭、臂撥鞭時身體旋轉90°鞭身要旋轉180°,左右繞脖鞭、里外騙馬鞭、十字披紅、背鞭轉身等動作身體旋轉180°鞭身要旋轉180°。轉身角度一定要到位,這是方向正的關鍵。這里有個小竅門,就是可以貼近一面高墻進行練習,這樣能使鞭練得既挺直、垂直,而且方向又正。
九、九節鞭的動作分類
九節鞭的招式動作繁多,各地的風格特點也有所不同。不論九節鞭的動作招式如何發展演變,它的基本原理是不變的,按照動作特點,可以把九節鞭招式動作分成若干類型。
1#1049008;掄劈橫掃。鞭諺說:“縱打一條線,橫打一大片;縱掄橫打,威力無邊。”掄劈鞭做縱向立圓運動,鞭直力猛速度快,橫掃鞭就是做平圓運動。掄劈橫掃是九節鞭的主要攻擊性動作,如左右劈鞭、左右提撩鞭、過頂云掄鞭、左右攔腰鞭等,而九節鞭的其他動作招式都是在這兩類動作基礎上衍生出來的。
2#1049008;撥掛鞭。撥掛鞭以手、臂、腿為支點改變鞭的運行方向和軌跡,如拐肘鞭、騙馬鞭等。
3#1049008;纏繞鞭。纏繞鞭以脖頸、肩、臂、腰、背等部位為支點改變鞭的運行方向和軌跡。纏繞動作要難于撥掛動作,纏繞與撥掛都屬九節鞭的主要動作,而且又具有觀賞性。
4#1049008;抖鞭。抖鞭也稱扎鞭,是以手腕的抖動使鞭身直線運行,鞭頭像槍一樣扎出。因為抖鞭不走圓孤而直線運行,行程短速度快,出其不意,因此極具攻擊性。此招式看著簡單,練好則難。
5#1049008;舞花鞭。舞花鞭是用單手或雙手握鞭體,如舞棍一樣將鞭體舞起,要求鞭體要挺直。
6#1049008;拋接鞭。拋接鞭是將鞭向空中拋出,待鞭在空中旋轉幾周后下落時,用手拉住鞭把或鞭頭。拋接鞭的關鍵在于接鞭瞬間把鞭掄起來,不讓鞭頭觸地。拋接鞭可分低拋、中拋、高拋,也可連續拋接鞭。
7#1049008;地趟鞭。地趟鞭是身體接觸地面,鞭在身下繞行。如仰身滾動下掃鞭、前滾翻下掃鞭、烏龍攪柱下掃鞭等等,這些動作要做得完美需要有地趟拳的功夫。這類動作屬高難動作之一。
8#1049008;騰空鞭。身體跳躍騰空,如旋子下掃鞭、旋風腳劈鞭、騰空反身扎鞭。
除此之外,還有拉鞭、腳蹬鞭、甩鞭等等,就不一一介紹了。
十、初學九節鞭的步驟與要求
要選擇比較寬敞平坦的場地進行練習,附近不要有障礙物。服裝要寬松但不要過于肥大,腳穿運動鞋或布鞋。在習練前,要對九節鞭仔細進行檢查,看看是否有開口、裂紋,如無隱患再進行演練,以免習練時出現意外。
初學者可選用長短輕重合適的九節鞭。首先練習立圓和平圓的動作,如左右劈鞭、過頂云掄鞭,這些招式簡單,不會誤傷自己,通過練習可以鍛煉臂力、手腕的靈活性,熟悉九節鞭的性能和特點。然后可用沙袋代替九節鞭進行單體招式的演練,待找到感覺、掌握動作要領后再改用九節鞭練習。單體動作熟練以后,就把幾個招式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小組合進行練習,這樣可以提高動作之間的轉換交替的控制能力,這是初學者練習的一個重點環節。把幾個組合招式連在一起,再加上起式和收式,就是一個完整的套路練習。
初學者不要著急,要按照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反復練習簡單動作,使人的中樞神經的調節機能逐漸改善,身體的感覺能力和協調性逐步提高,然后過渡到比較復雜而有一定難度的招式動作。
十一、套路的選擇與編創
套路就是把九節鞭各種招式動作,按照一定風格特點及其內在規律連接而成的段落體系,俗稱“趟子”。有人把套路演練稱為“打趟子”。
現在流傳的九節鞭套路比較多,風格特點也不盡相同,大都是精心設計編創出來的。當比較熟練地掌握九節鞭基本技巧后,就應選擇適合的套路進行練習,這樣才能提高技術動作間的過渡轉換,呼吸的配合運用,體能的分配,速度、節奏的變化以及精神風貌等方面的能力及水平。
九節鞭的招式動作繁多,而且練到一定程度,掌握九節鞭規律及特點以后,自己也能創造出一些新的招式和動作。自己也可以根據本人的特點編創適合自己的九節鞭套路,即“自選套路”。
創編套路,不可能把自己掌握的所有技術動作全部囊括其中,只能有取有舍。創編套路時可以把各種招式精選出來,按照難易快慢和繞纏、撥掛、掄掃、跳躍及體力分配等要素進行組合,做到搭配合理、動作疏密有間、起伏變化有序,要考慮到段落行程距離、時間的長短等,這樣才具有觀賞性。自己創編套路的好處是:記憶扎實、動作熟練,自己的精華都能展示出來。
有的習練者不主張進行套路演練,而是以自己掌握的招式動作既興任意進行組合。筆者認為平時可以隨心所欲進行演練,但比賽表演時還是以套路為好。因為套路是精心設計出來的,而即興演練在受到某種因素干擾時,精彩招式和高難動作往往會遺忘或展示不完美,因而影響整體效果。
十二、套路演練的基本要求
演練套路一般面南背北,或面向裁判,或面向觀眾,或面向主席臺,從場地右側向左側演練。
起式時身體直立右手握鞭,其握法為拇指食指鉗握鞭把,鞭頭鞭節折疊掌中,中指、無名指、小指護握住,左手握拳,雙手放于腰間。在一兩組精彩的長拳招式動作之后,再拋鞭。套路以兩段式(一個往返)或四段式(兩個往返)為好,套路行程距離以6~7米為宜,收式應回到起式地點或接近起式地點。收鞭時要使鞭頭鞭節折疊進入掌中收入右手。其技術要點是,將鞭轉換成反掄鞭,當鞭頭運行到4點鐘位置時,右手前提一下,為鞭運行加力使鞭體拉直,當鞭頭進行到9點鐘位置時,右手沿鞭頭方向前送以消除鞭體前行慣力,當鞭頭運行到11點鐘位置時順勢往回拉右手張開向前上方微送迎接九節鞭折疊入手。這需反復練習才能逐漸掌握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