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廣豐縣沙田鎮十六都位于縣城東南方,全村總面積11.59平方公里,人口6500余人#65377;近年來,該村緊緊圍繞“生產發展#65380;生活寬裕#65380;鄉風文明#65380;村容整潔#65380;管理民主“這個主題,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先后獲得省#65380;市“文明村鎮”及全縣“先進單位”#65380;“文明村居”#65380;“民主法制示范村”#65380;“小康示范村”等殊榮#65377;這一系列殊榮的獲得凝聚著該村村黨支書張建國的心血和汗水#65377;
張建國1999年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當選為十六都村委會主任,2002年當選為縣人大代表,2003年任村支部書記,幾年來,他緊緊圍繞鎮黨委#65380;政府制定的各項工作目標,與村“兩委”同志們一道,勵精圖治,扎實工作,一心撲在了帶領村民們奔小康的事業上#65377;
一是堅持扎實工作,努力推進產業發展#65377;老張帶領大家科學種田,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效益,動員廣大村民與農業科技人員建立聯系,積極構建病蟲害防控體系,科學保護#65380;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堅持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了農田水利建設,為十六都村近年來農業豐產#65380;穩產提供了保證#65377;在此基礎上,老張千方百計為農民增加收入動腦筋,在積極扶持本村企業發展壯大,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增加收入的同時,努力搞好搞活“勞務經濟”#65377;在創建文明村鎮的過程中,始終緊扣發展這個強村富民的第一要務,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個私企業,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65377;條件成熟的開店辦廠創大業,條件不足的養豬養魚創家業#65377;黨員張建華創辦的“江西齊力春酒業有限公司”日益壯大,去年產酒500余噸,實現產值500多萬元,直接帶動本村100多農戶戶均增收1000多元;1996年就落戶于該村的“福建閩發特種水產養殖公司”,今年已出產鰻魚100余噸,實現產值800多萬元;“機制磚廠”技改后,生產能力達年產磚600多萬塊,年產值逾200萬元,每年除上繳20萬的稅金外,還解決了全村50余名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今年5月份,由村班子成員牽線搭橋,從浙江臨海市成功引進了一個“燈飾加工”項目,讓全村200多位“留守婦女”在自己家門口圓上了致富夢#65377;婦女們加工燈飾,月工資可達900余元#65377;在栽高梁種水稻的同時,積極發展養殖業#65377;2006年,全村養魚水域面積達100多畝,實現產值30多萬元;出欄生豬2000余頭,實現產值近20萬元;出圈肉雞1萬余羽,實現產值近20萬元#65377;
二是堅持學習,與時俱進,努力提高執政能力#65377;幾年來,老張努力加強黨性學習,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認真參加鎮黨委,政府#65380;村支部組織的各類學習#65377;如組織村級班子收看十七大開幕盛況,集中學習十七大報告,通過學習,切實把十七大精神傳達好,學習好,落實好,提高自身的執政能力#65377;面對經濟信息化#65380;市場化的重大變革,老張勤于學習#65380;勤于思考#65377;密切關注國家重大政策的調整動態,深刻理解十七大報告精神,做到自己心中有數,帶領大家運用市場經濟法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辦事水平#65377;老張時時刻刻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條黨的根本宗旨,切實帶領村民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廣義新農村,廣大村民由衷的說:“由張支書帶領我們大家奔小康,我們放心#65377;”
面對十六大都村的發展變化和村民們的信賴,老張感概地說,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上級黨委#65380;政府和有關單位領導的支持,離不開全體村干部和十六都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但離廣大村民的期望和上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自己要繼續努力工作,以更高的目標#65380;更務實的作風,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揚長避短,創新思路,提升理念,學習借鑒先進村(居)的先進做法和經驗,在帶領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勇往直前#65377;
[作者簡介]浩 淼,男,本刊特約記者#65377;
[責任編輯: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