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是現代市場經濟國家扶持農業發展的通行做法,國際上已有40多個國家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其中日本的農業保險被認為是世界農業保險的“成功經驗”#65377;在我國急需構建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以保障和促進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之際,研究日本農業保險的成功之處,對我國發展農業保險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65377;
一#65380;日本農業保險的特點
1.嚴密的組織結構
日本農業保險制度是由三級組成的#65377;這三級主要包括中央政府一級的農業共濟再保險特殊賬戶;都#65380;道#65380;府#65380;縣級的農業共濟組合聯合會和市#65380;町#65380;村級農業共濟組合的基層保險組織#65377;農業共濟再保險特殊賬戶是政府經營的保險業務,政府通過這個賬戶對農業共濟組合聯合會負擔的保險責任進行超額損失再保險#65377;農業共濟組合聯合會是縣級的保險組織,它的成員是各縣內的全體農業共濟組合,主要經營本縣的農業保險業務#65377;農業共濟組合是(市#65380;町#65380;村)一級保險組織(它相當于我國的地#65380;市#65380;縣#65380;鄉),由耕種土地超過最低規定數(稻田為 0.3公頃)的農民組成,主要負責基層的各種農業保險業務#65377;
2.政府直接參與
首先,在日本參加農業保險,不論強制保險或自愿保險都可以享受政府補貼#65377;一般按照保險費率補貼,如水稻為費率的58%,小麥為費率的68%,春蠶繭為費率的57%,牛#65380;馬為費率的50%,豬為費率的40%#65377;
其次,政府作為農業保險的后盾,接受共濟聯合會的再保險#65377;通過再保險機制,一旦發生災害,賠償的責任根據損失程度將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度,由農業保險三級組織共同分擔一般情況下承擔保險責任的保額比例為:共濟組合10-20%,聯合會20-30%,政府50-70%,遇有特大災害,政府承擔80-100%的保險賠款#65377;這樣就保證了共濟組合經營穩定性#65377;
3.強制性保險與自愿保險相結合
日本農業保險采取強制性保險與自愿保險相結合的方式,國家通過立法對主要的關系國計民生和對農民收入影響較大的農作物和飼養動物實行法定保險,其他作物和飼養動物實行自愿投保#65377;按照法律規定,凡是生產數量超過規定數額的農民和農場都必須參加保險實行強制性保險的農作物種類有:水稻#65380;旱稻#65380;麥類;桑蠶;牛#65380;馬#65380;種豬#65380;肉豬及牛仔等家畜類;桔子#65380;蘋果#65380;葡萄#65380;柿子#65380;栗子#65380;櫻桃等果樹類;其它類如大豆#65380;小豆#65380;甜菜#65380;甘蔗#65380;蕎麥#65380;日本茶#65380;園藝設施及設施內的蔬菜等#65377;實行自愿保險的有農戶的建筑物#65380;農機#65380;農房及家庭財產等#65377;
二#65380;日本農業保險的成功經驗
1.立法支持是農業保險制度成功的基礎
法律是保障政策性農業保險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65377;日本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是立法在先,實施在后#65377;從1929年的《家畜保險法》到1938年的《農業保險法》,再到1947年頒布直到現在仍然生效的《農業災害償法》,日本關于農業保險的法律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變化經過了一系列調整#65377;1952年,為了應對災害補資金不足的問題,日本頒布《農業共濟基金法》,建立農林漁業信用基金#65377;《農業災害補償法》從1947年布到現在經過了七次修訂,是實施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基本法律依據,該法對財政補貼標準#65380;險種及費率#65380;體業務操作等都有詳細明確的規定,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為農業保險的順利推行提供了制度基礎#65377;
2.財政支持是農業保險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從國際上看,凡是農業保險搞得較好的國家,政府對農業保險都給予多方面的支持,如實行免稅政策,對保費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政府出面制定和實施農業保險計劃等#65377;日本也不例外#65377;日本在1929年出臺《牲畜保險法》后的近20年的時間里,政府沒有具體的支持行動,所以農業保險并沒有發展起來#65377;直到1947年頒布了《農業災害補償法》之后,政府對若干關系國計民生的種養兩業實行強制保險,并進行大規模的財政補貼之后,農業保險才被啟動并發展起來#65377;日本政府對農戶提供保險費補助,且保險費率越高國庫補貼就越多#65377;政府還對開展農業保險的團體提供事務費補助(任意保險事業除外),并向共濟組合聯合會提供再保險業務#65377;這樣大大激發了農戶的投保熱情和保險機構的積極性,使日本的農作物保險面積達到90%以上#65377;
3.一定程度的強制性是實現農業保險順利發展的基本原則
日本通過法律明確規定,對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戶實施強制保險#65377;1947年實施的《農業損失補償法》規定,一旦設立于各個村#65380;鎮或城市的農業互濟會成立,這一區域的所有農民只要可保農作物的種植面積超過0.1公頃的法定下限,就必須購買保險#65377;后來為了減少農民對強制性保險的抱怨,避免低收入農民對強制性保險的抵制,1957年政府提高了法定保險農作物面積的下限,只有種植面積超過0.3公頃的農民才被強制購買保險,1972年開始的新作物保險計劃如水果#65380;園藝種植等,盡管改變了強制參保的作法,實行在自愿基礎上參加保險,但同時規定,凡有農業借貸的農業保險標的,即使自愿保險項目也應依法強制投保#65377;這種帶有一定強制性的保險規定,既提高了農戶的參與率,又使政府的補貼保持在一定的合理水平,促進了農業保險的發展#65377;
三#65380;借鑒與啟示
我國的農業保險從1982年起步,至今尚處于試點階段,多種組織模式并存,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較多#65377;同屬東亞國家,我國的農業生產情況與日本有較多的相似之處,文化傳統也相近,因此,在構建我國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時,應充分借鑒日本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成功經驗,著重做法以下幾方面工作#65377;1.加快農業保險立法進程
日本的成功經驗表明,完善的法律是農業保險得以發展的重要前提#65377;但在我國,由于法律缺失,農業保險經營機構的行為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支持也缺乏持續性和穩定性;農業保險的主管部門#65380;保障范圍#65380;費率的厘定#65380;保險基金的管理#65380;賠付標準等都沒有法律規范,各地差異很大#65377;因此,迫切需要法律對上述問題尤其是農業保險的性質#65380;經營原則#65380;政策性業務與商業性業務的界定#65380;經營主體的組織形式等加以明確,保證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有法可依#65380;有章可循#65377;
2.加大政府財政扶持力度
由于農業保險的多風險率#65380;高費用率#65380;高賠付率#65380;非盈利性,決定了它是一項政策性極強的保險,需要政府對農業保險的大力支持#65377;從日本開展農業保險的實踐中可以發現,政府在農業保險中確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日本根據品種的不同,國庫給農民負擔40%-55%保費補貼)#65377;而我國雖然提出了“工業反哺農業”的方針,但因財力有限,對農業保險支持力度不夠#65377;因此,我國當前的農業保險補貼宜突出重點,逐步推進,摸索經驗#65377;
3.實行“強制保險與自愿保險相結合”
農業保險的效率與參與率的高低有很大的關系,參與率越高,農戶需支付的保費就可能比較低,政府的出資也可保持在合理水平#65377;如果完全實行自愿保險,必然會出現低參與率與高保費之間的惡性循環,農業保險市場萎縮和政府財政負擔過重的惡果將難以避免#65377;所以,包括日本在內的國外農業保險經驗表明,單靠自愿保險是不能吸收足夠大量的農戶來投保的,必須實行“強制保險與自愿保險相結合”#65377;也就是說,要根據業務險種承保對象#65380;承保風險和承保責任的不同,分別采取法定強制和自愿保險的形式#65377;我國對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宗農產品,如水稻#65380;小麥等糧食作物應采取強制保險政策#65377;另外,為了適應農業產業化#65380;現代化的戰略型轉變,除開展水稻#65380;小麥等傳統農作物保險外,可適當增設保險項目,如大棚蔬菜#65380;花卉#65380;水果#65380;藥材等經濟作物和生豬#65380;奶牛等動物保險項目#65377;由于這類保險標的具有增值空間大#65380;市場潛力廣#65380;種養殖戶參保熱情較高的特點,因此可以采取自愿參保的政策#65377;
4.建立再保險體系和巨災風險基金
由于農業保險的風險大,區域性強,一旦發生災害可能會在短時間內給幾個縣甚至幾個省的保險對象同時造成巨大損失,所以,農業保險的風險分散十分重要#65377;日本等國在開展農業保險時都建立有效的農業風險分散機制,通過再保險或者農業風險基金等形式來分散農業保險經營者的風險,這也是農業保險制度的重要內容#65377;目前,我國對農業保險的再保險還沒有相應的政策#65380;措施,農業巨災風險基金也尚未建立,面對2008年的雪災,雖有國家的大力救助,農業和農戶的巨額損失還是得不到完全的補償#65377;因此,我國盡快建立農業再保險體系和國家巨災風險基金以保證農業和農村的快速健康發展#65377;
[作者簡介]高玫,女,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65377;
[責任編輯: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