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農家書屋”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背景下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于提升農民的科技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將產生顯著的成效#65377;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65380;知識與信息中心的高校圖書館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主動共建“農家書屋”,為構建和諧新農村服務#65377;
[關鍵詞] 農家書屋;農村文化;高校圖書館;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
“農家書屋”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為滿足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生產生活所需的各種知識信息而建立的,屬于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65377;它的建設對解決農民群眾“買書難#65380;借書難#65380;看書難”的問題,保障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65377;“農家書屋”一經推出,立刻受到黨中央的高度關注和廣大農民朋友的衷心擁戴#65377;目前,各級政府均將此項工程作為當地“十一五”期間的一項重點工程,社會各力量也紛紛參與“農家書屋”的建設#65377;高校圖書館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部門,同樣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65377;
一#65380;“農家書屋”建設的重要性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65377;要全面實現小康,構建和諧社會,只有占全國總人口58.2%以上的農民物質#65380;文化生活豐富了,才能實現這一目標#65377;目前,在我國廣大農村,農民文化知識水平較低#65377;據有關資料統計:現在農村中大部分的農民只讀完九年義務教育的課程,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小學階段就綴學,我國92%的文盲在農村,4.8億的農村勞動力中,小學文化的占48%,高中文化的占12%,受過職業技術培訓的農民不足5%,受過技能培訓的僅占1%#65377;而高新技術的應用,對現代農民的知識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如果不及時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將嚴重影響和諧社會在農村的建設,制約我國今后農村經濟的發展#65377;因此,必須盡快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水平,而目前農村的文化娛樂生活十分匱乏#65377;據調查,我國農民人均圖書量,如果不包括學生課本,僅0.1冊/年,也就是10人一年才有一本書#65377;由于長期落后的生產方式,加之缺乏先進文化的引導和教育,使得農村生活比較單一,農民思想道德滑坡,集體主義觀念淡漠,賭博#65380;迷信遍及各個角落,嚴重影響地方經濟和社會的和諧發展#65377;“農家書屋”的普及和發展,不僅可以加強農民政治思想教育#65380;增強農民致富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而且能極大豐富農民文化娛樂活動,促進農村文化娛樂活動健康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65377;
“農家書屋”自2006年在貴州#65380;甘肅試點以來,收到良好效果,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好評#65377;2007年,貴州省遵義縣龍泉村內引資新建的肉聯廠和一家公司在征地問題上引起部分村民的質疑,該村村委會劉知其帶頭去書屋翻閱有關法律法規,并動員350多戶村民借閱#65380;學習《土地管理法》及相關條例,使村民充分認識自己對土地的使用權益,在征地過程中沒有發生糾葛或上訪事件#65377;同時,“農家書屋”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而且成為他們增收致富的良師益友#65377;村民林秀富種菜雖有20多年的經驗,但收入不多,自從在書屋學到科學種植#65380;養殖知識后,他把家里的土地一半用來栽冬筍和養魚,另一半輪作套種西紅柿#65380;窩筍等,當年收入達2萬元#65377;他說:“雖然還是3畝田,可收入翻了一番”#65377;黑龍江大慶“農家書屋”悄然改變了農村生活,喝酒賭博的少了,借書看書的人越來越多,娃娃們再也不沒事亂跑,常到書屋看書了#65377;書屋的登記本顯示,一年多時間已經有1000多人次來借書,而村子的總人口才1036人#65377;
二#65380;高校圖書館共建“農家書屋”的可行性
1.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共建“農家書屋”是高校圖書館的責任和義務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現代化農業#65380;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65377;為農村培養人才,服務當地經濟#65380;繁榮文化生活,是高校的責任與義務#65377;而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與信息的中心#65380;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加強對“農家書屋”的業務指導和多方位的支持,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65377;
目前,我國的高校中多數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農村經濟的發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我們息息相關#65377;目前我國高校經費的主要來源為三大塊:政府撥款#65380;學生繳費#65380;社會資助#65377;而政府撥款與本地農業經濟是密切相關的#65377;因此,高校圖書館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信息支持,為繁榮農村文化生活共建“農家書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義務,更是責任#65377;
圖書館的使命是什么?于良芝教授根據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公共圖書館宣言》指出:圖書館的使命包括教育#65380;信息素養教育#65380;培養閱讀習慣#65380;掃盲#65380;信息服務#65380;傳播文化(幫助社區居民了解自己的文化遺產和其它文化遺產;幫助社區居民了解文化及社會動向,滿足娛樂需要)#65380;促進社會和諧與公民權利(為社區提供安全#65380;溫馨#65380;面向所有人的空間;充當社區的公共港灣;主動為非用戶提供服務;為弱勢群體提供信息保障;幫助建立社區身份意識,減少社會排斥)等#65377;而《普通高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版)》(2002年)第二十一條也指出,高校“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向社會的文獻信息和技術咨詢服務”#65377;
2.共建“農家書屋”也是高校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要
眾所周知,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但它只有在為社會服務中才能體現其價值#65377;我們常常抱怨社會“拋棄了”我們,認為圖書館地位低,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是我們遠離了社會#65377;俗話說“有為才有位”,在廣大農村普遍缺乏#65380;需要情報信息時,我們圖書館卻固步自封,每天守著“三分自留地”等讀者上門,這種服務方式已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65377;圖書館必須改變“重藏輕用”的觀念,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與鄉鎮企業聯合,為他們提供信息支持,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將大量的館藏信息予以開發,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從而使圖書館豐富的資源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65377;也只有這樣,高校圖書館在競爭激勵的市場中才有自身的一席之地#65377;
3.高校圖書館共建“農家書屋”的優勢
(1)資源優勢
處于信息時代下的高校圖書館,不僅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據不完全統計,全國一千多所高校擁有藏書6億多冊,超過了所有公共圖書館的藏書量,而且高校圖書館又是一個多功能的信息處理中心,具有專業文獻資料加工#65380;處理能力,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信息庫和最大的信息源#65377;目前高校圖書館普遍應用了計算機技術#65380;網絡技術#65380;通訊技術和因特網技術,可以最快速度查閱#65380;處理所需的資料#65377;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的優越條件,按照市場需求,及時#65380;準確地把采集到的文獻#65380;知識產品#65380;科技成果等信息經過加工處理,為農村提供信息支持#65377;
(2)人才優勢
高校圖書館擁有一支素質高#65380;知識結構#65380;專業結構較合理的專業管理隊伍#65377;他們長期從事信息工作,熟悉館藏,經驗豐富,精通情報信息的收集#65380;加工#65380;整理工作,是圖書信息化的中堅力量#65377;此外,高校圖書館有學校各專業教師#65380;科研人員的配合,他們在對外技術和學術交流中掌握著大量活的情報信息,是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堅強后盾#65377;
三#65380;共建“農家書屋”的措施
1.觀念是關鍵
受傳統觀念的束縛,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本校的師生員工,很少為社會服務,更不會主動走進農村#65377;在傳統運行機制制約下,其館藏資源利用率較低,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65377;據統計,到2004年,我國高校圖書館藏書流通率平均低于40%,個別的還不足20%— —也就是說有大量的館藏圖書在“睡覺”#65377;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國的一項國策,沒有旁觀者#65377;“農家書屋”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一項具體措施,已經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65377;而作為信息文獻中心的高校圖書館理應轉變觀念,走出“圍墻”,讓大量“睡覺”的書刊資料發揮其作用#65377;
縱觀國內外,走出“圍墻”,為社會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65377;在2006年元月15日至20日召開的北京市人代會上,人大代表#65380;首都圖書館館長倪曉建提出了“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建議#65377;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館長王瓊認為:“毫無疑問,高校圖書館是公共文化資源的一部分,向社會開放是義不容辭的,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65377;”而國外在“機會均等”的現代圖書館理念引導下,一直走在我們前面#65377;1965年美國制定的聯邦法中的教育法規定:凡美國的大學都有權享受聯邦政府的補助#65377;而美國大學圖書館也由此達成了一種共識:既然接受了來自國家稅金的補助,那么就理應向全體國民開放#65377;在日本,大學圖書館向社會服務始于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有所增加,90年代漸趨普及#65377;
2.機制是保障
“農家書屋”是一項功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但它畢竟是一項新生事物,沒有現成的路可走,需要大家去實踐與探索#65377;以前我們也曾搞過轟轟烈烈的“萬村書架”#65380;“萬村書庫”工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機制,導致最后曇花一現#65377;因此,要使“農家書屋”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65377;從政府層面來看,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實行“一把手”工程,每年有一定的后續資金作保證,并把它作為考核當地政府與干部的一項指標#65377;從高校圖書館層面來看,應與“農家書屋”結對子,定期派出技術骨干,對“農家書屋”的管理員進行業務培訓與指導,幫助制定管理公約,提供圖書信息等,并把這項工作作為年終考核#65380;評先評優的重要內容#65377;
3.實用是前提
要建設好“農家書屋”的前提是必須確保所提供文獻資料的實用性#65380;針對性#65380;科學性和準確性#65377;我國農村地域廣闊,各地經濟發展不一,在產業結構#65380;經濟建設#65380;人口素質等方面都有很大差異#65377;因此,在文獻的配置#65380;服務的方式方法方面,不能照搬高校固有的模式,要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摸清他們的需求,利用高校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和網上信息,編制適合本地農業生產特點,有針對性的二#65380;三次文獻,讓農民群眾廣泛地接受新信息,開拓視野,增長科技知識和生產技能,使傳統的經營方式和生活觀念逐步得以改善和更新#65377;
4.管理是基礎
加強管理和監督,著力培養一支講奉獻#65380;懂業務#65380;會管理的人才隊伍是“農家書屋”生存的基礎#65377;盡管“農家書屋”是公益性的,實行的是農民自我服務方式,但是書屋的開放畢竟是一項長期工作,短時間內可以是義務勞動,時間長了,當這項工作影響村干部的工作或村民的家務勞動時,義務勞動的積極性就會喪失,“農家書屋”遭遇“鐵將軍”把門就不會是一種暫時現象了#65377;要使“農家書屋”健康發展,首先要建立健全“農家書屋”建設工程資金管理辦法和書屋管理#65380;服務等各項規章制度,建立一套財政監督#65380;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督檢查制度,實行專人負責,有償服務;其次要選拔配備公眾信任#65380;有一定文化知識#65380;熱心于公益文化事業#65380;有責任心的退休教師#65380;退休老干部#65380;婦女干部等擔任“農家書屋”專職管理員#65377;為提高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服務管理能力,保證書屋充分發揮功能和作用,開放前要進行業務培訓,開放一段時間后,要及時總結,定期開展檢查和評比活動#65377;對管理成效顯著的地區#65380;單位和個人,要給予一定的表彰和物質獎勵,以發揮先進的示范帶動效應#65377;
參考文獻:
[1]韋藝芬.建立農家書屋,促進農村和諧文化建設[J].傳承,2007,(8).
[2]馮威,王坤寧.大力實施“農家書屋”工程加快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7-25.
[3]貴州省新聞出版局.抓好“農家書屋”試點加強農村文化建設http://www.baidu.com.
[4]東北網.黑龍江大慶“農家書屋”悄然改變農村生活http://www.zgnjsw.gov.cn/chatm/tssw/200801/2056.htm1
[5]于良芝.公共圖書館存在的理由:來自圖書館使命的注釋[J].圖書與情報,2007,(1).
[6][7]劉玉海.大學圖書館該不該向社會開放?[N].中國青年報,2006-09-12.
[作者簡介]王建平,男,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館員;吳漂生,男,江西宜春學院副研究館員#65377;
[責任編輯:李麗娜]